精准扶贫中社会力量融合及其实施途径

2018-04-18 07:29黄玉斌
决策与信息 2018年4期
关键词:精准脱贫贫困山区精准扶贫

黄玉斌

[摘 要] 精准扶贫是党中央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新要求,是贫困山区实现脱贫的重要途径,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贫困人口基数大,贫困地区分布广,尤其是贫困山区脱贫攻坚的形势严峻,开展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的任务紧迫而繁重。要贯彻实施脱贫攻坚战略,不仅要发挥干部队伍作用,提高群众主动脱贫意识,因地制宜开展科技扶贫、产业扶贫,让群众从脱贫中得到实惠,还必须凝聚和融合党的领导、教育资助、金融支持、公益组织等社会力量,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精准扶贫的最佳实施途径,切实提高扶贫攻坚成效,最终实现精准脱贫目标。

[关键词] 贫困山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脱贫意识;社会力量融合

[中图分类号] C91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8)04-0074-0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确保到二○二○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做到脱真贫、真脱贫。”[1]这是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需要,更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体现。面对精准扶贫工作的艰巨性和重要性,在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阶段的时间节点上,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全面实现脱贫攻坚,是实现“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脱贫致富奔小康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一、精准扶贫中社会力量融合的必要性

1. 精准扶贫的战略意义。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工作部署和最艰巨的任务,精准扶贫工作已上升至新的战略高度。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是对扶贫开发工作思路与方法的重大创新,体现了中国减贫与发展的时代特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准扶贫工作部署,齐心协力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2. 精准扶贫众志成城。消除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未来5年,将使我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到2020年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2]全党全社会要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3. 精准脱贫重在意识。摆脱贫困,首要意义不是摆脱物质上的贫困,而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比起物质层面的贫困,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具有长期性、顽固性,是制约共同富裕的深层次因素。只有解决好头脑中的贫困,才可能实现“弱鸟先飞”“治穷致富”。单纯靠“输血”式扶贫,只能是短期的“授人以鱼”;只有真正做到“授人以渔”,使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树立脱贫的志气、走对脱贫的途径,“输血”才有作用,“造血”才有可能。

4. 精准扶贫必须融合各方力量。政府是脱贫攻坚主体,承担着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主要责任。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是实施精准扶贫的有益补充,是相对于国家、市场之外的第三方力量。要深度聚合社会力量,深入发掘和发挥社会组织、社会力量在扶贫攻坚中的能动作用,确立“政府主导、市场推动、社会参与”的精准扶贫新格局,促进政策力量和社会爱心力量融合,有效推进精准扶贫。

二、贫困的严峻形势

1. 贫困特征相似多。我国贫困地区的特征比较突出和集中,主要包括自然条件恶劣、资源贫乏、基础设施薄弱、贫困人口基数大,教育、卫生等基本社会服务水平低,财政收入十分有限,公共投入和基础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等。要在2020年保质保量全面完成精准脱贫任务,无疑是一场需要全社会高度重视和全力投入的攻坚战役。

2. 贫困标准判断难。贫困既有相对贫困与绝对贫困之分,也有广义贫困与狭义贫困之别。它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时因地而异的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衡量和判断标准。目前我国正处于相对贫困与绝对贫困共存的阶段。农村贫困人口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贫困山区的扶贫任务尤其艰巨。只有实现贫困山区全面脱贫,我国的扶贫工作才算取得成功。

3. 贫困区域分布广。我国贫困区域分布广泛。除京津沪3个直辖市外,全国其余28个省级行政区域都有相当数量的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群众。这些贫困人口大多集中在中西部相对落后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592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主要包括秦巴山区的34个县,高原藏区的32个县,大小凉山彝区的13个区县和乌蒙山区的9个县。中国贫困地区集中而面广,为扶贫攻坚增加了难度。

4. 贫困人口数量大。截至

2016年,我国仍有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占全国农村总人口的8.87%,其中河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6个省份的贫困人口都超过500万,占世界贫困人口的十一分之一。实现到2020年全部脱贫的目标,每年至少要减少1000多万贫困人口,时间紧,压力大,任务艰巨。

5. 贫困程度依然深。截至

2015年,全国仍有20多万人用不上电,数千万农村家庭喝不上“干净水”,7.7万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村不通客运班车;全国83.5万个自然村中,不通沥青(水泥)路的有33万个,占总数的39.6%。贫困人口中因疾病导致贫困的比重超过40%,需要搬迁的贫困人口近1000万。严峻的贫困现状,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精准脱贫任务的实现带来了重重困难。

三、扶贫工作的主要困难

1. 贫困甄别难度大。贫困山区和农村情况错综复杂,貧困户识别缺乏刚性标准,精准扶贫难度较大。当前,除绝对贫困户和低保户、五保户易识别外,大多数群众很难被准确认定为是否贫困。加上部分村干部对精准扶贫政策把握不准,扶贫对象难以界定。贫困人员的认定标准和评选程序,仍疑存“关系户”“人情户”等现象。

2. 贫困户真实收入难核准。当前,贫困户的真实收入缺乏一种严格的统计方法来衡量。在入户调查过程中,部分农户不讲实话、不如实填报收入情况,造成少数较富裕户被纳入贫困户系统,而部分真正的贫困户却被排除在外。同时,因病、因学、因灾返贫的情形也很难精准界定。

3. 脱贫意愿和发展意识欠

缺。贫困户主观脱贫愿望不足,发展意识不强。多数贫困户因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陈旧落后,安于现状,缺乏发展动力。部分贫困户不愿积极就业,不谋求发展思路,“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一心只想吃低保,享受国家救助。此外,受自然条件限制和农产品、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等影响,部分贫困户主动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同样不高。

4. 扶贫项目针对性不强。部分扶贫项目“水土不服”,无法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与特色有机融合,产业扶贫效果不明显。由于各户的情况和总体产业发展需求不同,一户一策、因户制宜、因地制宜针对性不强,个别农户对扶持项目不感兴趣,参与积极性不高,产业项目推进落实困难。贫困地区涉农龙头企业较少,对产业发展的带动辐射作用不明显,吸纳带动贫困户参与的意愿也不强,未能充分发挥致富的引领作用。

5. 扶贫资金投入滞后,产业实施难。精准扶贫的重点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上,这些项目的实施都需要国家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国家投入毕竟有限。贫困户因缺智力、缺劳力、缺技术、缺资金,无力发展增收项目,导致有的产业扶持资金“闲置”,没有真正发挥出扶贫资金的最大效益。有的产业扶持资金额度较小,带动不了增收产业的发展和产业规模的扩大。而贫困家庭往往资金有限,如果一次性投资成本过高,风险难控。部分贫困户想发展产业却没有项目支持和资金投入,导致扶贫工作推进缓慢,脱贫任务难以完成。

四、精准扶贫的实施途径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重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抓好这项工作,须从长远考虑、从现实出发,瞄准贫困、精准发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找到“贫根”,对症下药,扶到点上、根上,才能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实现脱贫致富。

1. 加强政策宣传,营造扶贫氛围。加强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各项政策、措施、目的的宣传动员,让全社会更加重视扶贫工作,营造关心支持扶贫工作的良好氛围,不断增强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重视做好贫困户思想政治工作,避免贫困户将扶贫工作误解为喊口号、做表面工作,或是一阵风、短期行为,要使贫困户真真切切感受到扶贫工作带来的好处和实实在在的变化。

2. 建立联络机制,激发内生动力。精准扶贫需要建立以贫困户为核心的利益联络机制,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走产业化扶贫之路,又要切实让贫困户参与扶贫开发并享有扶贫成果,最大限度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让他们在参与扶贫开发项目实施中提高自身素质和发展能力,最终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

3. 因地制宜施策,破解贫困症结。精准扶贫要因地制宜、精准发力。扶贫方式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也不能仅仅依靠输血式扶贫,更不能简单地发钱发物到户、只解决贫困户眼前困难;要摆脱“贫根”,必须从致贫原因分析入手,解决致贫的思想、环境、资金问题,统筹施策、标本兼治,深入研究建立贫困户利益联络机制,从根本上解决绝对贫困问题。

4. 构建长效机制,完善生活保障。建立面向农村,尤其是贫困山区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通过精准扶贫建立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和扩大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和保障范围,增加农村公共卫生支出,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防止贫困户因病返贫和因贫失医。建立贫困户养老保险金制度,增强抗风险能力,消除贫困户的后顾之忧。

5. 开展科技扶贫,提高人口素质。用技术扶贫、劳务扶贫,有助于增强贫困人口的“造血”功能。加大对贫困山区的科技培训投入,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使大多数贫困人口掌握一至两项实用技术和操作技能。建立扶贫培训基地,加大智力扶贫力度,狠抓劳务输出培训,为贫困山区农民外出务工和寻求就业创造条件。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支持有条件的村建设电子商务服务网点,实现贫困地区农村商业网点线上线下全覆盖。健全贫困山区乡村商品服务网点和物流配送体系,提升季节性农产品储存销售能力。

6. 推进产业扶贫,拓宽增收渠道。受自然环境、基础条件、劳动力素质等因素制约,大部分贫困村未培育形成主导产业,传统农业仍占主导地位,龙头企业规模小,整体竞争力不强,造血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较弱,规模产业链形成难,导致贫困山区群众增收放缓。贫困地区尽管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发展水平较低,但也有各自的有利条件和优势。习近平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3]只有充分认识自身优势,挖掘自身潜力,才能找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正确模式和方向。要根据本地实际需要筑巢引凤,选择那些适合贫困山区发展潜力、符合环保要求,能提高当地贫困户收入的项目落户。积极推广优质、低耗、高效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搭桥找路,推进经济和脱贫工作向纵深发展。

7. 着力干部队伍建设, 提高管理能力。扶贫开发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贫困地区干部队伍建设是扶贫攻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强化基层干部精准扶贫责任意识、精准识别技能和信息管理技能,是精准扶贫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提高精准扶贫绩效的重要保证。

五、精准扶贫融合社会力量的措施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社会各界作用,坚持多元主体、多种形式推进,形成强大合力。大兴友善互助、守望相助的社会风尚,创新完善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社会扶贫参与机制,积极构建政府、行业、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

1. 加强党建力量,发挥堡垒作用。农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精准扶贫需要帮在“实”处、扶在“點”上,将扶贫资金用到最贫困的农民身上,及时对其“输血”“供氧”。把党建作为扶贫工作的抓手,将农村党建和精准扶贫拧成“一股绳”,发挥基层党组织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堡垒和领导核心作用,变“输血”为“造血”,以“骨髓生血”的功效激活农村致富动力。

2. 加大教育资助,夯实助学基础。精准扶贫不仅是帮助贫困人口改善生存条件,让他们从经济上致富,而且要让他们在精神上脱贫,即“口袋”与“脑袋”同时富起来。积极鼓励和引导全社会参与对农村贫困户家庭学生助学行动,找准教育扶贫支点,全面解决农村贫困户家庭学生因贫失学、辍学问题,不断为贫困户子女创造受教育机会,提高贫困户子女受教育水平。积极鼓励社会力量通过“一对一”活动帮扶贫困学生,多渠道筹集贫困生资助资金,最大程度减少因学返贫的现象发生。

3. 鼓励金融支持,助推产业脱贫。金融扶贫对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脱贫增收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通过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实施特惠金融政策,加大对脱贫攻坚的金融支持力度,特别是要重视发挥好政策性金融和开发性金融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突出项目撬动,打造市场主体参与平台。采用扶贫小额信贷,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扶贫小額信贷产品;坚持扶贫再贷款,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和贫困人口就业创业。探索金融债扶贫,使之与拓展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特色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融合起来,为各类扶贫项目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持。

4. 聚合社会力量,发力帮扶措施。突出借力发展,打造社会力量帮扶平台。挖掘帮联力量,深化拓展定点帮扶、社会帮扶、东西协作等帮扶模式,形成以大带小、以强带弱、以富带贫的“抱团式”扶贫工作新格局。突出多极发展,打造脱贫致富服务平台。打好电子商务、贫困地区旅游业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组合拳,提高扶贫工作在线化、数据化、信息化水平。动员交通、水利、电力、教育、卫生等行业部门利用专项资金、专门技术定点扶贫,融合集聚效应,促进贫困地区发展。

5. 鼓励公益事业,倡导帮扶新风。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参与扶贫,鼓励创建各种形式的扶贫公益项目,打造优秀扶贫公益品牌。发挥“光彩事业”“希望工程”“幸福工程”“母亲健康快车”“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春蕾计划”“集善工程”“爱心包裹”“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雨露计划”等扶贫公益品牌效应,打造扶贫公益品牌,让充满活力的社会扶贫蔚然成风。

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关注度高的重点工作。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发挥制度优势,动员全社会参与,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构建社会扶贫体系,转作风,察实情,出实招,干实事,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把精准扶贫工作办好、做实,同走富裕之路,共建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习近平谈话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胡 梁]

猜你喜欢
精准脱贫贫困山区精准扶贫
简谈贫困山区学生的“自主学习”
聪明药
关于对贫困山区传统古村落保护开发的调查与思考
慷慨解囊
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方法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精准脱贫”要注重“三个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