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探讨

2018-04-19 10:44冯金泉
考试周刊 2018年40期
关键词:提问小学数学课堂

摘要: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这样才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问的主动性。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可以使我们的课堂更活跃,教学更富有魅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

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如何改变填鸭式教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我们教师备课要特别设计的。课堂提问在小学教学中非常重要,小学生上课容易走神,需要靠老师引导,提问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给学生探求知识提供动力。那么课堂的提问就要特别设计,要掌握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设计出一些新颖,又有思考性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起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能力的作用,引领学生成长,也可活跃课堂学习的气氛。课堂提问是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教学手段之一,也是沟通教材,教师,学生的主渠道。如何做到善于提问,我觉得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 在动手实践中提问

现代教学论强调“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因此,在数学课堂开展“在动手操作中提问活动”,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学习情景并作相应的提问和引导。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我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数方格,引发猜想,让学生数方格纸上平行四边形的方格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填写相应表格,适时提问:“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与长方形的宽有什么关系?”让学生操作后提问,加深理解,然后启发学生猜想提问,“是不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底乘高呢?”“不数方格,能不能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带着疑问,我让学生用剪拼法验证猜想。指引学生将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后转化为一个长方形。然后提问:“拼成的长方形和原来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相同地方?”得出结论:長方形的面积=长×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通过动手操作后的提问,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二、 提问要吻合学生的知识水平

学生的年龄不同,知识水平不同,教师的提问也要有不同,太难的问题学生解决不了,太易的问题又没有提问的意义。如在讲分数除法时,

5÷56,可以在学生小组合作自学的基础上,提出下列问题让同学们思考:①为什么5÷5×6?②为什么不先乘6再除以5?

③正确的式子为什么是=×65?④和原式比较哪个部分变了,怎样变?师生共同讨论这些问题后,将继续探索计算34÷56的过程,计算过程中不用约分怎么办?计算38÷916变式以后可以约分又怎么做?通过这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提问能充分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又能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学生很容易能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能掌握计算的方法。

三、 提问也要加强与旧知识的联系

数学中的新知识都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的。根据旧知识的联系设计问题,可以促使学生触类旁通,转未知为已知,牢固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如在讲六年级圆的面积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将圆平均分成16等份,拆开,再拼在一起,请学生观察。拼成的近似什么形状?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圆的什么有关系?宽和圆什么有关系?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推出圆的面积=()×()?通过提问学生对旧知识边回忆边思考,再通过计算公式推导得出圆的面积=π×半径2。这样通过旧知识的引导提问加深学生的理解从而牢固掌握,若一旦忘记圆的面积公式,一想起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就能掌握圆的面积计算。

四、 变“老师问”为“学生辩论”

我在讲化简比时,先让学生自学化简15∶10=(15÷5)∶(10÷5)=3∶2。然后观察16∶29,让学生把这个比和原来的比比较:整数比和分数比。然后让学生自学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化简时要注意的步骤?学生讨论得出:想办法去掉分母。16和29如何去掉分母还是引起了学生的激烈争论:一类学生直接前项和后项乘以18,另一类学生乘以54,学生争论哪种方法更好,有几位同学把手举得高高的,见此情景,我没有简单粗暴地制止了学生的争论,而是微微一笑,指着其中的一名同学说:“你是不是想要向他们提问什么?”顿时,课堂安静了下来,这位同学说:“我想问A同学,乘以18不好吗?”A答:“好”“为什么要乘54?”A:“6×9=54,不用找最小公倍数”这位同学继续追问:“得出是9∶12行了吗?”A:“我可以继续用化简整数比的方法继续化简”“既然这样,就比我的方法复杂了。”A:“但我不用找最小公倍数,省掉这个步骤,也很快啊”……最后教师适当总结,两种方法都行,哪种适合你,你就用哪种。此环节中,学生的敢问和教师的积极引导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番争论中,使每个同学的心中对化简分数比的方法掌握得更加牢固。

五、 每课授完后要及时反思课堂上的提问

每节新课授完后还要进行必要的及时的教学反思,及时评估自己设计问题的内容是否合理,提问的时机是否合适,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我设计的问题:“如何将三角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拼成的图形有哪些?”“这些图形的面积怎样计算?”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但课后发现学生操作时走的弯路比较多,拼合时间用的多,课堂密度变小了。课后我整理思绪发现可以让学生先说出拼合的方法再动手,带动能力差的学生。让学生拼成图形后再根据图形进一步发问,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答得有次序,条理可以更清楚。课后及时的反思就可以在下次教学中避免犯同一种错误,还可以对本节课进行查漏补缺。

美国著名科学家加波普尔说:“科学与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而“问”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艺术”。科学的提问可以让学生课堂上在层层推进的自主探究中,思维得到了自由驰骋;在一个个具体问题的提问分析中,个性得到自由彰显。数学课堂上的提问可以让学生感受快乐,收获方法和启迪,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精神驿站。

参考文献:

[1]姚叶青.多问不如巧问[J].现代中小学教育数学教学,2004.

[2]冯桂花,宫德成.课堂提问常见误区分析[J].教育前沿与探索,2008(5).

[3]游爱霞.论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6).

作者简介:冯金泉,广东省恩平市,广东省恩平市恩城街道办事处凤山小学。

猜你喜欢
提问小学数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