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方法

2018-04-20 09:58李冬华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语感阅读小学语文

李冬华

[摘 要] 在学习语文知识过程中,拥有良好语感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够游刃有余地完成各类阅读习题。语感培养其实就是在一系列语言活动中进一步培养、拓展学生的直觉、顿悟思维,也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将语感恰当转化成自身想象力、创造力,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综合学习及应用能力的提升。教师在开展各项阅读教学活动中应充分认识到,加强学生语感培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轻松、透彻地掌握、理解所学内容,也能够进一步锻炼发展学生语言能力,促进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的科学统一,进而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语感

语感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往往都要经过一个科学、长期的培养训练过程。因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组织各项阅读教学活动中,应结合具体情况,积极探索、尝试更科学有效的训练策略方法,不断加强语感训练,以此来将语文教学的熏陶、感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同时,对教学内容的价值倾向也要给予充分考虑,尊重学生间存在的差异,从而确保每个学生的语感能力都能够在阅读学习探究中得到更科学有效的培养与发展。

一、培养学生语感的意义

首先,能够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语文教学内容、方式的优化创新着重强调要尊重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阅读和思考,而学生也只有具备良好语感才能够更深刻地思考探究语言材料,充分体现新课改实施的意义,进一步锻炼、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知识运用水平。

其次,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师综合素养。新课改强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还要立足、超越和回归文本,而要想充分满足这些授课需求,教师就必须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积累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构建出更生动、高效的语文课堂,才能够取得理想授课效果[1]。

二、培养学生语感的方法

(一)加强比较

通过比较,学生能够对不同语境有更深刻的领悟,且能够在此过程中将不同语感总结归纳出来,以此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发现课文中有些词语理解起来很容易,并不深奥,但若能够将这些词语灵活运用到一些具体段落、文章中,就能够进一步提升整篇文章的感情等级,成为点睛之笔。比如,古詩《忆江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就是该句的点睛之笔。“绿”字其实理解起来很容易,是表示颜色的形容词,而在这句诗中,作者则是将其当作了动词来用,只是通过一个“绿”字就充分表现出了江南的春天。对此,教师就可以在学生朗诵这首诗时,引导学生将“绿”字与其他字进行比较,看是否有更适合的字,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对该句诗有更透彻的理解,也能够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揣摩语感[2]。

另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对每篇课文中运用准确且意义更加深刻的词语做出合理推敲与揣摩,以此来对不同表达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加深感悟。比如:某教师在讲解《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时,在遇到鲤鱼妈妈时,小蝌蚪是“迎”上去,而对于乌龟妈妈则是“追”上去。这里的“迎”与“追”虽然都是蝌蚪的动作,但是两个字却拥有完全不同的含义,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这两个词来加深理解,以此对优劣做出辨别,并对语言文字的魅力有更深刻的感受。

(二)发挥想象

小学生的思维与认知能力虽然还有待发展与完善,但其拥有的想象力、创造力却是不容忽视的。然而在应试教育理念的长期影响下,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一直都难以得到有效培养与拓展,习惯于将学习成绩视为教学重点。从实践分析来看,要想进一步培养、提升学生语言,往往都离不开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与发挥,对此,为了使得广大小学生能够拥有丰富、敏锐的语感,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在学习探究中充分发挥想象力,以此来进一步感悟、提升语感[3]。

如,教师讲解《梅花魂》之前,让学生思考:文章为什么起名为梅花魂?梅花为什么会有灵魂?这篇文章究竟是对梅花高贵品质的歌颂,还是想要借助梅花来喻人?在学生思考之后,还可以鼓励学生基于自己的理解来恰当改编文章题目。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对具有感触性的文字有亲身接触,也能够充分明确学习重难点,并结合实际生活来对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做出进一步感知。

此外,在实际授课中,还要对学生感悟语感的具体情况做出及时全面观察,以此来解决学生在感悟语感中存在的各类问题,通过加强师生互动交流来为学生感悟创造良好条件,促进学生感悟语感质量、效率不断提升。

(三)注重训练

听说读写并非只属于英语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听说读写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积累语感。大部分学生都是先从听开始接触语文知识的,对此,教师应结合具体情况,适当加强听、读训练,在此过程中加强语感积累。可以借助多媒体来为学生多播放一些好词好句,然后,让学生闭着眼睛去倾听。这样不仅有助于优化学生听力训练,也能够吸引更多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其中,促进其语感不断增强。且还要通过开展灵活多样的阅读训练来加强理解,优化语感积累[4]。

另外,还要强化“说、写”训练,培养学生更熟练或者出色地运用语言文字是语感培养的最终目的,因此,除了“听、读”之外,还应加强对文本资源的全面挖掘,指导学生基于现有知识经验、充分发挥想象力,自说自评、自写自悟。为此,可以通过情景创设的方式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表演,让学生表演文章中一些较为经典的对白,让学生在恰当的自由发挥中促进语感能力不断提升。或者是将图片、视频等素材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说写,然后再与原文对照,以此来对语言文字运用的优劣做出深入体会。比如:在讲解《草原》这篇课文时,就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美景、感受的说写,然后与原文比较,以此来让学生产生更透彻的理解,进一步锻炼其语感[5]。

(四)优化品评

在品味中体验语言主要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恰当的品评机会与平台。在年龄、心理等因素影响下,小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方式、侧重点也是各不相同的,教师关注的层面学生未必就能够一样关注,而教师不在意的,也许就是学生着重关注的。因此,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将自身真实想法大胆表达出来,在阅读完作品之后,再对作者思想情感做出深刻体味。

从整体层面来讲,文章除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之外,还有相应的故事,对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点评整篇文章的思想情感与事件。同时,还要在脑海中完成语言组织,实现语言、情感的有机融合,在阅读中全面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如,《再见了,亲人》一文,引导学生对文章中“这真是雪中送炭啊!”这句话进行点评,将自身真实想法积极表达出来,然后,再次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中发生的故事。

参考文献

[1]张静.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J].文理导航(下旬),2017,(10):45.

[2]陈素心.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20):76.

[3]刘霞.论小学语文五年级阅读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策略[J].课外语文,2017,(19):75.

[4]滕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的策略探析[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20(02):130-131.

[5]何荣.读出语言的精妙享受阅读的乐趣——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J].小学语文,2016,(05):38-40.

责任编辑 吴晶晶

猜你喜欢
语感阅读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