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研究

2018-04-20 09:58环磊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高中美术情感教育课堂教学

环磊

[摘 要] 美术是传递美的艺术,亦是人的情感与艺术作品的糅合。虽然在现行的教育体制制约下,美术不是高考的必需,但是,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艺术素质,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人文涵养,陶冶他们的情操。为此,在美术教学中,加强情感渗透,引导学生对艺术产生共鸣,有助于他们提高修养和品位,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 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情感教育

目前,大部分高中美术教师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仅仅注重提高学生绘画技能,而忽略了学生美术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更严重的是,有部分学校认为非高考科目都需废除,对美术课程极为忽视,这显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会造成不利影响。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落实,美术的重要性也凸显出来,并要求美术教师在训练学生绘画技能的同时,需进行情感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和艺术修养,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一、高中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的意义

高中美术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艺术素养,增强学生的人文涵养,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及艺术领悟力。因此,教师在开展美术课堂教学活动时,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理念,要以传授课程内容为前提,充分在教学设计中融入情感元素;通过完善美术课堂教学体系来推动教学工作的有序展开;弱化教师的主导功能,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融入情感元素,营造平等、融洽、有趣的课堂氛围。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发展他们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教师在开展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时,需注重渗透情感教育理念,这也是促进美术课堂教学目标得以达成的关键。

二、高中美术教学现状及问题

1.受应试教育的制约

现今,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大部分高中学校都会受高考的影响而尽可能减少美术课程的开设或直接放弃美术课程。通常,美术课堂被数学、语文等高考必考学科占据,为学生今后的应试争分夺秒。此外,大部分高中学校还受教学条件、资源影响而出现“一师多用”的现象,美术课程即使开设了也没有专业教师教学,使大部分学生仅掌握了线条绘画等基本美术理念,想要在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更是难上加难。

2.教学方式落后

现今大部分的高中美术教师还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设计和课堂环节都僵化枯燥,而且以单向灌输式教学为主,缺乏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教师在课堂上着重讲解绘画技巧或指导学生对教材上的范画进行临摹,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长期如此则导致学生丧失美术学习兴趣,使他们对于美术学习只是潦草应付,他们的绘画才能无法被发掘,审美能力同样无法得到提升。

三、高中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的运用

1.创建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时,应当以培养学生的美术的兴趣为前提,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向往,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情感上产生共鸣。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对于教师在教学时渗透情感教育有积极的影响,有利于达到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

例如,在讲解人物绘画时,教师课前可在网络上搜集一些人物画作品并制作相应的课件,并在课上通过多媒体呈现在学生眼前。然后指导学生观察分析这些作品,讨论交流人物画的特点。学生讨论后,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并讲解人物画的重点,如人脸中的三庭五眼、高光、阴影等。这样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引发其情感上的共鸣,能有效提升学生美术学习效率,有助于达到课堂教学目标。

2.调动兴趣

高中美术教学需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情感上能自发接受教师的教学,这样有利于提升学习质量和效率。教师需营造一个和谐、民主、有趣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情感上对教师的信任度。只有学生在情感上完全信任教师,才能使教学活动有序展开。

例如,在上《中国绘画欣赏》一课时,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一味要求学生按照特定标准去欣赏作品,就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需给予学生自主思考和鉴赏的空间,让他们有自己的发现和观点,即使学生欣赏的角度很特别,教师也要持尊重和鼓励的态度,并给予适当的点拨。教师的这种平等民主的态度能使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灵活运用肢体语言来对学生进行指导,常常要保持微笑,要有足够的耐心,这对调动学生美术学习兴趣也有积极的影响。

3.渗透情感

传统的高中美术教学模式和理念比较单一,教师在教学时常常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渗透,使得很多学生只是对死板的理论知识有一定了解,却未能形成自己的审美能力。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时一定要充分渗透情感教育,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例如,在讲解《中国建筑艺术》时,教师要培养学生对建筑的审美能力,就要渗透相应的情感教育,要鼓励学生主动发言。教师可以问:“生活中有哪些你们认为美的建筑物,说说认为它美的理由。”此时,学生会纷纷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或已有的知识发表见解。如:“我认为北京的故宫很美,我曾经站在故宫后面景山公园的山顶上眺望它,故宫恢宏的气势让我至今仍念念不忘。”“我觉得那些形状特殊的建筑,如金字塔、埃菲尔铁塔等都非常漂亮。”教师在听完学生回答后,可以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相关建筑图片来引导学生一起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总结出此类建筑美在哪里。这种渗透情感的审美能力培养方法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还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提升高中美术课堂质量的有效措施。

4.强化交流

现今大部分高中生都受高考、家庭、学校的影响而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有的还会因为压力过大而产生厌学心理,严重的还会出现心理疾病。教师借助美术课堂开展情感渗透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而且还可以缓解他们的学习压力,有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培养健全的人格。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应当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鼓励学生将内心的想法主动向教师和同学诉说,并自己首先做一個倾听者。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进行写生、绘画,观察校园、公园中的花草树木、人物、动物,帮助学生养成注重观察的良好习惯,懂得在生活中感受艺术。这种方法有利于强化师生间的交流,增强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同时可以改善他们的心理状况,让他们面对高考的压力和繁重的课业仍能保持积极的心态。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背景下,针对社会发展趋势和对人才的要求,学校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高中阶段,如何更好地解决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渗透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之一。教师在开展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时,需要将情感元素渗透到教学设计中,以在调动学生对美术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艺术情感,引导学生对艺术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提高艺术修养和品位,为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晓一.情感教育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5,(02).

[2]李默文.高中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方略研究[J].文理导航(上旬),2014,(05).

[3]陈希栋.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方法[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3,(11).

责任编辑 万永勇

猜你喜欢
高中美术情感教育课堂教学
新课改后的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如何在高中美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民间剪纸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