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维观课表”培养青年教师“观课评课”能力

2018-04-22 01:24盘梦婕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课堂教学

盘梦婕

【摘要】本文针对青年教师观课评课无准备,随意性强,观课注意力不集中,观课评课不到位等问题,提出以“四维观课表”培养青年教师的观评课能力,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四维观课表 观课评课 课堂教学 青年教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2A-0004-03

观课评课,既是教师认识课堂、研究课堂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重要途径,还是教师学习他人经验的重要手段,更是教师记录课堂活动的技术行为以及研究自身、观察他人、汇集经验、提炼智慧不可或缺的工具。本文以南宁市五象小学数学教师的观课评课为例,分析青年教师在观课评课活动中存在的观课评课随意性强,精神不集中,观课评课不到位等问题,提出以“四维观课表”培养青年教师的观评课能力。

一、什么是“四维观课表”

“四维观课表”按“知道了什么、怎么教、怎么学、学得怎么样”这四个维度对课堂教学进行观察,每个维度采用不同的观察工具,由不同的观察点组成。例如,教学环节与时间分配主要从教师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是否能达成本环节的教学目标,是否能达成整节课的教学目标等进行观察,这些观察点不再以评价标准出现,而是以问题的方式呈现,旨在引领教师思考某个角度的本质属性。

二、利用“四维观课表”观课评课的要点

(一)明确观课要求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开展观课活动时要明确观课的要求和程序,让教师有章可循。这是帮助青年教师解决“观课无准备,随意性强,注意力不集中,观课不到位”等问题的有效保障。

1.观课者任务取向准确

观课者应以自身发展和学生有效学习为目标参与观课活动,做到课前有准备,带着问题观课。如提前了解上课的内容,研究对象班级的情况,弄清这节课的目的是什么、教学目标是什么及新课程对这节课有什么要求等。观课者在观课过程中应该做到认真倾听,及时做笔记,不做与本节课无关的事情,这样观课才有价值和意义。

2.进入三种角色

演员对扮演的角色体察越深刻,扮演就越逼真,效果就会越好。观课者也是一样,只有对观课角色体察越深刻,观课效果才会越好。观课者在观课活动中应该进入什么样的角色呢?

一是进入“学生”的角色。从心理认知上看,观课者和学生无论是在学识,还是思维能力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观课者要“蹲”下来,充当小学生,让自己处于“学”的情境中思考:这节课这样上,我学到了什么,老师这样的教法有没有让我产生探究的欲望等。

二是进入“教师”的角色。进入教师的角色就是要从学情出发,自己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再设计:如果是我上这节课,我会怎么做?这个问题我会怎么处理?进入教师的角色能够很好地避免两种情况:一是从局外人的身份去挑剔,看不到长处,不理解授课者的良苦用心;二是将授课者的某些得失和做法看成理所当然,看不到短处。

三是进入“指导者”的角色。观课的真正价值在于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教师反思教学过程,改进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水平,应该是指导性的观课。假如教师单凭经验进行教学,势必会造成一种机械式的教学活动,视野越来越窄,学生越来越不喜欢,所以观课者应进入“指导者”的角色,平时多阅读,不断更新“桶里的水”,同时要善于交流,观课后要及时与授课教师进行平等對话、交流、讨论,点拨疑团,明确今后的教学方向,这样的观课才能受到教师们的欢迎。

观课者只有从内心转换这三种角色,从不同角度思考并做好课堂问题记录,真正做到看、听、记、思的有机结合,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观课评课能力。

(二)采用分工合作的观课模式

分工合作观课是由所有的观课成员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小组分工,各小组成员按照要求对不同的主题进行观察,完成观察任务并做好相关记录,最后结合课后的访谈、调研和测试,综合这些信息进行议课的一种观课模式。这种观课方式具有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如在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这节研讨课中,我们把20名教师按照观课要求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设组长1名,观课前各组按照“思维观课表”进行细化分工,明确每个人的分工任务。以下是“课堂学习效果”小组的细化分工表:

这样的分工合作观课模式犹如西医的分科看病,看得更细致、更深入,也更有利于培养青年教师的观课评课能力。

(三)采取定量观课的记录方式

定量观课的观察技巧是观课的一种常用的方法,是研究课的一种基本方法。定量观课是观察方法,更是分析方法,它是在传统观课方式的基础上,带着分析的精神去捕捉相关信息。定量观课记录方式与其他方式相比,其记录的特点是:预先设定行为项目,然后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出现项目中的行为进行记录。例如在“教师的提问及效果”记录上,我们采用定量观课的记录方式,对教师在一节课中的提问进行收集记录,并且对问题的类型、是否有效、提问对象等方面进行分类,最后通过数据分析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建议。采用定量记录的方式能够让我们有眼见为实的感受,并且利用数据能够相对客观地反映课堂效果,可信度高,简单而具有说服力。

三、以“四维观课表”培养青年教师观课评课能力的优势

(一)为教师理解课堂提供支架

经过对南宁市五象小学教师的调查,我们发现有77.9%的教师认为观课有助于个人发展,有51.1%的教师对如何做好观课笔记感到特别困难。实际上,不能描述课堂的结构,当然很难理解课堂,也真正难以做到有效教学,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更难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所以我们通过“四维观课表”的观察点为教师立足“点”来为思考课堂提供支持,为教师指明了观课方向,让教师既能“钻”进去,还能“走”出来。例如在《小数的意义》这节研讨课中,问题提问及效果小组以4个表格对问题进行收集、分类、分析,具体表格记录如下:

观课记录表三:教师提问的类型及效果

最后小组根据收集的问题结合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进行数据分析,提出本小组的课堂建议。

案例片段: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小数的广泛应用,从而引出进一步学习小数的必要性。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李老师提出的问题比较随性,例如:“你们知道小数是怎么来的吗?”(学生没反应)接着,李老师继续提问:“你知道我们学过哪些小数呢?”“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小数呢?”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学生没来得及思考就迎来了下一个问题:“想知道我的身高吗?”“小数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广不广泛啊?”这样零散、随性的提问,导致在导入环节就耗费了近10分钟,但学生还是处于精神涣散的状态。因此,我们建议李老师围绕教学目标设计问题,抓住提问的时机,对每一个问题进行斟酌,分析学生有可能出现的生成和反应,以便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应对。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已经很清晰自己在课堂中的观课“点”是什么,能够从观察点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评课。同时通过四个观课组从不同的维度、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点进行综合评价,很好地避免了观课评课“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问题,为教师从“面”上理解课堂提供支持。可见,“四维观课表”能够很好地从“点”和“面”出发帮助青年教师理解课堂、反思课堂、改进课堂,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为教师选择观察点、选择和开发观察工具提供了参照体系

研究是一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我們确定观察主题和内容时,常常令青年教师感到为难的是,如何结合教学实践来解读“四维观课表”中的每个观察点,什么样的观察工具能更好地反馈观察成果?课堂上,我们以“一个中心”为原则,四个评课小组围绕“四维观课表”这一个中心,结合本组的学习心得、实践经验及个人需求,开发和选择合适的观察点及观察工具。如“学生课堂学习效果”记录表由原来的“课堂互动情况、学生学习情况、学生效果检测情况”,修改为“教学前测、学生课堂表现(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学生小组互动学习情况、教师的课堂评价及教学效果)、教学后测”等三个观察视角进行记录分析,这样的修改让本组的观测点更加清晰、更加具有对比性,也为分析观察主题的属性提供良好的思路。同时在实际操作中,各观察小组可以根据需要形成“一人一点、一人多点、多人一点,多人多点”的观课模式。

总之,利用“四维观课表”进行观课评课活动与现有的竞赛课活动比较,更适用于日常的教研和教师培训活动,更突出教师是其中的主体和主角。具有日常性、普遍性特点,这正是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课堂教学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