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8-04-23 02:17苗小洁张晶晶洪都孜·托克鲁巴依别尔依扎提·叶斯木别克哈力娅·努尔达吾烈提
法制博览 2018年2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法律意识途径

苗小洁 张晶晶 洪都孜·托克鲁巴依 别尔依扎提·叶斯木别克 哈力娅·努尔达吾烈提

摘 要: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新疆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近年来,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虽有所提高,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在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为基础上,对新疆农业大学中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試图通过校园学习活动与网络教育结合的方法培养新疆农业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法律意识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法律意识;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8)05-0012-03

作者简介:苗小洁(1996-),女,宁夏人,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法学系,本科生,研究方向:基层社会治理;通讯作者:张晶晶(1981-),女,安徽人,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法学系,讲师,研究方向:农村法治建设、基层社会治理;洪都孜·托克鲁巴依(1995-),女,新疆人,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法学系,本科生,研究方向:基层社会治理;别尔依扎提·叶斯木别克(1996-),女,新疆人,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法学系,本科生,研究方向:基层社会治理;哈力娅·努尔达吾烈提(1996-),女,新疆人,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法学系,本科生,研究方向:基层社会治理。

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不断推进,法律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法律素质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人才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法律意识是人们对于法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知识和心理态度的总称。少数民族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高低不仅影响自身的发展与贡献,也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进程。面对大学生法律意识普遍薄弱的现状,本次调查将关注点放在新疆农业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上,以探索培养法律意识的途径,提高新疆农业大学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为建设法治校园、营造法制环境尽一份力。

一、新疆高校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法制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新疆培养的全方位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也是新疆未来社会的支撑主体。少数民族大学生新疆农业大学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其法制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在于,第一,可以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的法律意识,其作用在于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法律知识与实践能力,有助于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逻辑思维,增强纪律性,提高责任感和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方位人才。第二,可以加速新疆地区法治环境的建设,其作用在于营造良好的新疆地区法治环境,促进各项事业快速稳定发展,保障社会稳定,融合各民族风俗习惯,团结各民族共同走向繁荣昌盛。

二、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法律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知识掌握模糊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新疆农业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有一定法律知识,但掌握较为模糊。在“我国具有法律效力最高的法是哪部法?”题中,有36%的同学回答正确;被调查者只知道我国18周岁是成年人的标准,而不知道刑事年龄、民事年龄的标准;有17%的同学不清楚结婚年龄,新疆说明同学们对民法、刑法掌握不到位,也反映出提高法律意识,建设法治社会教育的紧要性。

(二)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法律存在语言障碍

在调查小组问卷调查过程中,有同学反映看不懂问卷询问的问题,不能理解其中的名词,希望调查小组可以翻译成其本民族的语言;在访谈过程中,调查小组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水平勉强达到日常交流的程度,调查小组成员理解其表达的意思较为困难。像法律知识与其学习的专业知识,对涉及的法律名词理解很困难,这严重影响了法律知识的学习。

(三)学生习惯认知与法律规定相冲突

习惯认知是指,在某一个时间长度里,个体思维对各种信息的加工与处理,通过一定频率的反复,从而养成不易改变的行为或心理依赖。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数在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出生成长,受到家庭、社会等文化的影响,有一些习惯于法律规定相冲突。以维吾尔族婚姻习惯与婚姻法中的初婚年龄为例[1],维吾尔族主张早娶早稼,一般男子十六到十八、女子十五到十七嫁娶,与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补充规定“少数民族公民结婚年龄,男子不得少于二十周岁,女子不得少于十八周岁”冲突。

(四)对司法公正信心不足

在回答“面对您生活中遇到的不公平,你期望法律解决吗?”时,有20%的同学不期望法律解决生活中的不公平。反映出同学们对法律保护自己的利益持有怀疑或者否定的态度,对司法公正的信心不足。当调查者询问原因时,少数民族大学生反映了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在访谈中询问同学们“你对司法司法公正有信心吗?为什么?”有同学认为司法人员会因为“民族隔阂”有失公平。第二,“小案”的破案率低。调查小组找到5位丢失手机且按常理可以推定为盗窃的少数民族同学,遗憾的是没有一人报案,均表示“报案也没有用,警察管都不管”。第三,当少数民族同学等遇到传销、食品问题、征地拆迁等问题,利益很难保障。上述所述的问题导致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司法公正的不信任。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分析

(一)新疆农业大学国语教学体制有待进一步改善

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影响法律意识的因素主要有语言能力欠缺的问题。新疆地区普通采用双语教学,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水平基本能进行日常交流语言,但像法律学习这样的专业知识,对涉及的法律名词理解很困难,这严重影响了法律知识的学习。针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新疆农业大学法律知识学习、法律意识构建过程中遇到的语言问题,在访谈中了解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学校对《基础》课程投入资源有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个老师同时为3-4个班级200多名同学上课,时间精力很有限。有少数民族同学反映与老师交流学习有时间上和语言上的困难。第二,部分学生使用的教材不合适。新疆农业大学编汇统一使用的《专业汉语》仅针对维吾尔族,是汉语与维语的教材,而哈语、蒙语没有相应的专业书籍,这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站使用不适合的统一教材,语言能力很难提升,阻碍学习法律知识。

(二)学习法律知识的课时不够课程没有针对性

新疆农业大学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共48节课是非法学专业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唯一课程,“法律基础”仅仅12课时,目标重在“精神”、“观念”、“意识”,涉及《宪法》。全国统一的教材和少数民族思想习惯存在差异与少数民族同学生活更接近的《民法》、《刑法》自治条例等知识没有涉及,导致了同学们法律知识不清晰。精神、观念、意识并不是短期内可以培养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同学们法律意识淡薄,需要进一步思考改善教育方式。

(三)权益处于不稳定状态导致学生缺乏法律信心

学生愿不愿意相信法律,直接影响学生愿不愿意学习法律。因此在大学法律教育课时本就很有限的情况下,培养法律意识要尽可能的培养学生对法律的良好信心。导致学生对法律信心降低的原因有第一,小案件破案率低[2],引发学生的不满,导致学生对司法的信任降低。这类案件投入资源较少且破案难度大,必须加大这方面的惩罚力度,保护群众的切身利益,提高学生对法律的信任。第二,涉众型经济案件的案发率高。如传销,有很多大学生毕业生或者在读生找工作之中被骗,导致少数民族大学生没有安全感,从而不愿意离开民族民俗浓厚的地区,阻碍民族交融。第三,社会中的突出矛盾得不到解决。如食品安全、贪污腐败、征地拆迁引发的社会矛盾。法律本是调节社会中的矛盾而产生的,如果老百姓问题得不到解决,法益时刻可能受到侵害,那学生对法律的信仰就会大大降低。

(四)网络平台正规机构欠缺与传播存在负面影响

网络信息已经成为大学生了解社会的一个重要渠道。但新疆农业大学的网络平台如“农大小微”、“新疆农业大学图书馆”公众号等没有一个是传播法律内容的。当高校与法律相关的网络法律信息传播平台欠缺,学生所接触的网络信息中缺乏正规的法律传播,负面信息的传播便乘虚而入,严重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现今,网络传播中存在的法律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的法律体系基本健全,但任然存在无法可依,有法难依的情况。如,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网络暴力等。第二,不良信息、网络犯罪在网络上传播,破坏法治氛围。如虚假信息、暴力犯罪、网上传销等视频文字的传播。第三,舆论的压力作用于司法,影响司法公正。网络上的信息传播,应该严格控制,但在疏不在堵,应正确引导网民为自己的言行负责,构建法治氛围网络。

四、培养健全少数民族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对策

(一)加強国语学习

语言是学习知识的基础,影响着同学们法律学习等各个方面的学习与交流。新疆农业大学民族班采用的国语教学书籍《专业汉语》忽略了部分少数民族的国语学习,在调查阶段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同学反映的汉语能力学习法律知识有困难,双语教学环境下的学生大多专业学习有困难,而且法律法规繁多,会不断的更新,而且翻译的准确性、精力、时间、会有一定问题。尤其是在市面上少数民族的语言法律读物并不多且少数民族的国语水平也并不是特别差的情况下,最好用国语教学。如果国语能力没有达到学习的基础,其他的措施都是很难起到作用的,因此要加强国语学习。

(二)加强预科班期间法律知识的学习[3]

在新疆地区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期间都会在当地的大学中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提高语言能力,加强基本技能,为其适应进入当地大学或者内地大学生活做准备。预科班学习内容并未涉及法律概念等,可以在预科期间适当介绍内地的生活风俗习惯、人生观、价值观逐步熟悉养成的阶段,在此阶段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教育是最合适不过的。

(三)以法律为依据共建学校法制环境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营造法治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学校应发扬公开、公正的作风,开展“法律小讲堂”、“法治进校园”、“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活动,培养学生对法律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到法律就在身边。并加强监督管理,发扬清正廉洁、公平公正、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风格。作为学生也应当熟知法律法规、校纪校规,维护自身权利,爱国爱校,努力学习共建明风正气的法制环境。

(四)建设健全的结合民俗的网络传播法治校园

相较于传统的学习模式,基于网络的普及、网络学习的优势以及网络学习平台的初具模型,网络学习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因此在培养法律意识的对策中网络学习是不可忽略的一种方式。新疆农业大学利用网络传播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可以提升现有平台如,新疆农业大学图书馆公众号,在此基础上推送法律知识,也可利用微信公众号、APP等创建平台。组织同学们成立法律知识传播平台小组,结合民族习俗与法律规定,各民族共同学习交流,有针对性的定期更新平台中的法律知识。在创建正规法律信息网络传播平台的同时,还要严格控制网络负面信息的传播,其根本是提高人民群众法律意识。在加强法制教育,健全网络运作法治保障体系的同时,完善监管体制,营造良好法制环境。

五、结语

新疆农业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高低,不仅影响自身的发展,而且对新疆地区乃至全国的法制建设都有重要意义。面对新疆农业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法律意识薄弱的现状,新疆农业大学在加强语言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网络学习、开设课程、组织活动等传播法律知识,营造良好的法律学习氛围,构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起到增强学生能力、丰富校园文化、促进社会稳定,宗教和谐和长治久安的作用。并且加强经济文化建设,团结各民族共同走向富裕繁荣,实现中国梦。

[ 参 考 文 献 ]

[1]古丽巴奴木·吾买尔江.新疆维吾尔族财产继承习俗的法律思考[J].科技期刊发展与导向,2014(24):48.

[2]王秋菊.新常态背景下经侦群众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经济,2017(13):98-99.

[3]孙耀胜,崔宇晨.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5(18):103-104.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大学生法律意识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宣传与法律意识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调查研究
探讨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意义及途径
论公民法律意识对纠纷解决策略选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