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益婷,马瑞霞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山东 青岛 266003)
对于狼疮肾炎患者而言,经过临床治疗之后有27-66%的复发概率,而由于复发而导致的肾组织炎症性损伤、免疫抑制剂累积毒性是造成肾功能降低、肾单位丧失以及肾组织瘢痕化的主要原因[1]。因此针对狼疮肾炎治疗成功患者,疾病复发情况的有效诊断非常重要。据相关研究指出,尿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与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重要指标[2]。基于此,本文探析在狼疮肾炎复发诊断中尿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临床作用,报告如下。
择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72例狼疮肾炎患者,所选患者均与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狼疮肾炎诊断标准相符合,且经过活检确诊,排除环磷酰胺治疗禁忌证患者等。其中12例为男性,60例为女性,年龄最大为49岁,最小为31岁,年龄均值为(34.6±6.5)岁,病程最长为8个月,最短为2个月,病程均值为(5.6±1.8)个月。所选患者均知晓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且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经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所选患者均接受泼尼松治疗,初始用药剂量为(0.90±0.40)mg·kg-1d-1,持续用药 1个月后逐渐减少用药剂量,治疗6个月时维持用药剂量为(0.33±0.15)mg·kg-1d-1,并按照0.7g/m2的剂量静滴环磷酰胺,6个月诱导期中每月用药1次。诱导期后减少泼尼松用量为每天5-10g,每3个月静滴1次环磷酰胺。所选患者均经过环磷酰胺、泼尼松诱导治疗成功,对所选患者的实验室资料及临床资料进行记录,包括血3C、抗dsDNA抗体等。
在治疗6个月时对所选患者的尿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检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Kit(Biosource)对所选患者的尿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进行检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Kit(R&D system)对所选患者的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检测。具体检测方法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观察并记录所选患者狼疮肾炎复发情况及复发时间。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27个月的随访,20例患者出现一次及以上复发现象,复发时间为(14.6±4.5)个月。
与未复发组患者相比,复发组患者尿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均比较高(P<0.05)。见表 1: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μg/g)复发组(n=20) 0.38±0.05 0.40±0.12未复发组(n=52)组别 尿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μg/g)0.85±0.14 4.81±0.53 14.605 36.700 P 0.000 0.000 t
随访发现,复发组患者血3C减低患者占比、抗dsDNA抗体阳性患者占比均低于非复发组(P<0.05)。见表2:
表2 复发患者与未复发患者血3C和抗dsDNA抗体情况比较
狼疮肾炎发生机制与免疫激活肾组织炎症之间有一定联系,肾性复发现象的出现可能与免疫抑制治疗对肾组织炎症反应、免疫沉淀未起到抑制作用相关,所以因肾组织产生且关于炎症激活的细胞因子则可以起到预测肾性复发的作用[3]。据相关研究指出,尿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水平能够将肾组织尿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表达反映出来。本研究对尿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狼疮肾炎复发中的诊断作用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复发患者与未复发患者的尿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有显著差异,由此可见尿中巨噬细胞浸润启动因子尿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巨噬细胞增殖因子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以作为预测肾性复发的有效因子[4]。
在狼疮肾炎患者中,尿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可激活肾组织炎症反应。在动物实验研究中发现,尿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增加预示着狼疮肾炎炎性细胞浸润,而拮抗尿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的作用可以对狼疮肾炎的进展有抑制效果。同时在动物实验研究中也发现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升高现象,另外还发现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肾组织内巨噬细胞存活以及增殖的一个重要因子。本次研究发现肾性复发与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相关,这可能与肾组织炎症相关。同样在人体研究中发现,尿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与肾组织巨噬细胞浸润之间存在紧密联系[5]。也有研究指出,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指数与尿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存在联系,而肾组织病变活动指数与尿沉渣尿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水平相关,本次研究也发现尿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升高与肾性复发之间的联系,这可能与肾组织活动性病变有关。
在狼疮肾炎复发诊断中尿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以作为重要指导,对狼疮肾炎患者治疗有一定指导作用。
[1] 廖文慧,杜艳军,曾锐.IL-34和CSF-1在狼疮肾炎小鼠肾脏的表达及意义[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44(02):129-133.
[2] 暴向阳,朱兵,刘毅,等.流式微球阵列法检测烟雾病患者血清血管生成因子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6,24(02):108-113.
[3] 赵俊伟,杨陟华,李翔,等.基于Luminex液相芯片技术的NNK和AαC体外免疫毒性研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5,32(11):958-962.
[4] 富莹雪,陈玉萍,卞文青,等.梓醇对AGEs刺激肾系膜细胞介导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7,33(10):1399-1404.
[5] 李彩霞,江玲,邓伟,等.子宫内膜癌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及其与巨噬细胞浸润的关系[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01):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