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对骨关节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8-04-24 06:02向英
智慧健康 2018年5期
关键词:骨关节肢体关节

向英

(德阳市人民医院,四川 德阳 618000)

0 引言

目前,临床对于骨关节损伤的诊断难度并不大,但是患者的康复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主要的原因是其不存在早期康复意识,尤其是患者接受制动的过程中,未能进行有效的早期康复干预,从而对其康复效果造成影响[1]。本文主要对关节损伤患者接受早期康复干预对功能恢复的影响作分析,如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骨关节损伤患者100例,所选时间为2015年2月-2017年2月,按就诊时间长差异分组,一组50例。

实验组中,男女之比为31/19,年龄范围为17岁-66岁,年龄均值为(35.52±4.56)岁,病程范围为91d-142d,病程均值为(102.36±3.69)d;其中9例为下肢骨关节损伤,41例为上肢骨关节损伤。

对照组中,男女之比为30/20,年龄范围为18岁-67岁,年龄均值为(36.02±4.51)岁,病程范围为92d-145d,病程均值为(102.50±3.77)d;其中11例为下肢骨关节损伤,39例为上肢骨关节损伤。

本研究已被伦理委员会批准,2组骨关节损伤患者均可积极配合本研究,其基本资料之间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不实施早期康复干预,仅实施常规制动。实验组则实施早期康复干预,具体如下:

1.2.1 心理干预

护理人员积极对骨关节损伤患者的具体心理想法进行了解和评估,针对性地给予其心理疏导,为其讲解接受早期康复干预的意义、措施以及重要性,使其可以积极配合临床干预。同时,依据骨关节损伤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其个性化的思想交流以及护理,加强与其家属的沟通,引导患者积极参与到早期康复训练中[2]。

1.2.2 综合干预

将骨关节损伤患者的患肢提高,促进其血液循环的改善,可通过局部冰敷的方法来促进其水肿的消除[3],每天实施3次,每次时间为20min。由专业按摩人员每天为患者实施肢体的向心性按摩,每天1次。若患者的关节未制动,则嘱咐对正常生活活动范围进行保持,护理人员积极指导骨关节损伤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每个关节均进行重复训练5次-6次,每天进行2组。对于患肢应保持原有的固定方式,并通过握力器来促进上肢肌肉的收缩,每天进行3组,每次维持2s-11s,每组为10次-20次[4]。骨关节损伤患者在患肢固定14d-21d后,将其固定物定时取下,之后指导患者实施受累关节的运动,每组6次-12次,每天2次,完成运动后,重新进行固定,以此促进患者肌力运动的增加,使得其关节活动功能可以逐渐恢复[5]。在患者功能恢复的过程中,应适当引导患者进行负重、步行等训练。

1.3 观察指标

对2组骨关节损伤患者干预前后的肢体功能情况(SHEF评分评价上肢功能,LREF评分评价下肢功能,分数越高,表示肢体功能越好)进行观察分析,同时对比2组干预前后生活活动能力的差异性,采用ADL评分进行评价,主要包括上下楼梯、床椅转移、大小便、洗澡、修饰、穿衣、平地行走、进食等,分数越高,表示生活活动能力越好。

1.4 数据处理

数据通过SPSS21.0软件作统计学处理,其性别等计数资料通过卡方检验,而SHEF评分、LREF评分、ADL评分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以t检验。若P<0.05,则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骨关节创伤患者干预后的肢体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其中实验组骨关节创伤患者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 两组肢体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对比(±s)

3 讨论

骨关节损伤患者的治疗需要一定时间的制动,而制动会增加其出现关节、肌肉、韧带等生物力学、生物化学以及形态结构的改变,不仅骨关节损伤会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同时制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肢体功能[6]。因此,加强骨关节损伤患者的早期康复干预对改善其预后十分必要。

在骨关节损伤患者的早期康复干预中,主要包括综合干预和心理干预,在为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时,应与实际的情况进行结合,为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若患者为青年人,则其多数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实施心理护理时,应充分对其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在整体上对其心理压力进行缓解,从而提高其早期康复干预的配合程度[7]。在实施综合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患肢水肿等情况,合理给予其功能锻炼、按摩以及消肿处理[8],若患者为年龄较大者,其水肿较为严重,则应重点实施消肿干预,从而对早期康复干预的效果进行保证。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2组干预后的肢体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均较治疗前改善,其中接受早期康复干预的实验组骨关节创伤患者,其改善程度优于未接受早期康复干预的对照组。结果表明,早期康复干预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骨关节损伤患者的肢体功能,改善其生活活动能力。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干预应用于骨关节损伤患者中具有较高价值,可促进其肢体功能以及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对改善骨关节损伤患者的预后以及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1] 张洪斌,田国良.早期救治多发骨关节创伤和并发症的措施及康复[J].中国伤残医学,2017,25(17):85-87.

[2] 孙洪伟.分析多发骨关节创伤和并发症的早期救治及临床疗效[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31):326.

[3] 李丽娟,顾玲,管利,等.骨关节损伤后功能恢复的早期康复护理[J].养生保健指南,2017,16(17):116.

[4] 王新刚,曾维明,冯洪,等.微波康复理疗对骨关节损伤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7,38(2):178-179.

[5] 王跃华.初探多发骨关节创伤和并发症的早期救治及康复临床效果[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17):154-154.

[6] 普跃昌.骨关节损伤运动障碍的康复治疗[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3,7(6):20-20.

[7] 向静.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康复治疗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5):693-696.

[8] 王忠义.浅析影响骨关节损伤康复效果的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30(12):16-17.

猜你喜欢
骨关节肢体关节
64排CT诊断骨关节损伤的优势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MSCTA在骨关节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钛缆捆扎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小切口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miRNA-140、MMP-3在OA关节滑液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跟骨关节内骨折选择不同类型钢板内固定治疗临床研究
CT和MR对人上胫腓关节面坡度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