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输血与少白细胞技术输血对输血不良反应的降低作用分析

2018-04-24 06:02王旭
智慧健康 2018年5期
关键词:白细胞介质炎性

王旭

(阿克苏地区中心血站库车分站,新疆 阿克苏 842000)

0 引言

输血技术对于危重疾病的临床治疗和挽救患者生命有着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特别是对于手术大出血病人和失血性疾病的治疗其更是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2]。但是,常规的输血技术在患者输血后很容易引起发热、过敏或蛋白尿等不良反应,这不仅影响了输血效果而且限制了输血技术的应用,因此,成分输血技术被推广运用[3]。据统计显示[4],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是输血不良反应中发生概率最大的一种,这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是由于血液中的白细胞引起的,为了降低此类不良反应,少白细胞输血技术被普遍地运用于临床输血中。为了探究少白细胞技术输血对于降低不良反应的具体作用,本文选取了我院近两年收治的180例进行输血的患者。进行了常规输血与少白细胞输血在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县临床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需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18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n=90)和观察组(n=90)。其中对照组男性48例,女性 42例,年龄 9~68岁,平均(37.54±4.9)岁;输血原因:外科手术出血36例、产后大出血19例、外伤出血17例、其他原因出血18例;观察组男性47例,女性43例,年龄10~70岁,平均(38.02±5.3)岁;输血原因:外科手术出血39例、产后大出血20例、外伤出血18例、其他原因出血1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输血,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后立即处理,根据不良反应类型采取对应的措施如结束输血、静卧、注射抗过敏药物等方法予以缓解。观察组进行少白细胞技术输血,即运用细胞筛选的方法将血液中的白细胞去除,从而减少炎性介质。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后处理方法与对照组一致。观察两组患者在血液输注期间或输注完毕后1~2h内有无体温上升超过1℃、血红蛋白尿以及消化道反应或皮肤红疹等过敏反应,统计记录两组患者发生以上不良反应的例数。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输血后,观察组发热、过敏、血红蛋白尿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为12.22%(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比较[n(%)]

3 讨论

输血是临床上应用较多的一种辅助治疗方式,一方面其可以快速给患者补给血量、快速增加患者体内血小板、血红蛋白等成分的比例,另一方面其还能帮助患者补充各种凝血因子,缓解患者血液凝固障碍[5-6]。但是临床输血中不良反应的发生较为普遍,其中最主要的是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其指的是患者在输血过程中或者输血结束后2h内出现了未预料到的体征和症状,包括皮肤红疹、消化道等过敏反应以及发热、寒战、血红蛋白尿等,情况严重者还将引发非溶血性发热反应(FNHTR)、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7-8]。以上诸多不良反应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血液中异体白细胞的存在,这些白细胞在进入被输注患者体内将会产生多种炎性介质,而且血液产品在贮存期间会使得大量白细胞失活,并衍生出诸多“副产品”,这些物质在进入患者体内后会激活免疫反应从而产生白细胞抗体,进而引发FNHTR。人体中的白细胞是各种病毒的寄主,如果在输血前未将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人体免疫缺陷病毒滤出,将会导致患者感染上多种疾病,少白细胞技术便应运而生,此技术是通过滤除血液中白细胞数量,一方面避免白细胞传播疾病和释放炎性介质,另一方面还能避免炎性介质破坏红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最终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9-10]。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应用少白细胞技术输血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数远远少于对照组,这表明,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可以显著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在输血中前通过滤除白细胞可以有效减少炎性介质的产生和疾病的传播,从而有效降低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并且使血液得到充分合理的应用,为治疗效果提供保证,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在临床输血中应该优先考虑。

[1] 张硕,孙谦.常规输血与少白细胞技术输血对输血不良反应的降低作用[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6,14(7):17.

[2] 陈娟.少白细胞输血技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90):153.

[3] 鹿艳,周脉飞.少白细胞输血技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0):37-38.

[4] 张妍少.白细胞输血技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探讨[J].养生保健指南,2016,15(32):46.

[5] 侯全斌.临床输血中少白细胞血液技术的应用探析[J].大家健康旬刊,2016,10(5):97-98.

[6] 谢谷恒.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黑龙江医药,2017,30(6):1331-1332.

[7] 唐毓胜,周正东,唐任光.少白细胞血液技术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8):86-87.

[8] 王旭,范广来.少白细胞输血的临床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0):7749-7750.

[9] 林厦.去白细胞输血及大剂量常规输血的临床比较[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4):119-120.

[10] 喻学继.少白红细胞技术在临床输血中的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5):97.

猜你喜欢
白细胞介质炎性
重介质旋流器选煤技术在我国的创新发展与应用
信息交流介质的演化与选择偏好
白细胞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大承气汤配合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5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