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产学研结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郑汴产学研结合示范带为例

2018-04-27 02:41刘岱宁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示范带开封市产学研

刘岱宁

(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河南开封475004)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代,世界各地区经济的竞争是科研成果转化质量和转化速度的竞争,所以科研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及市场融入程度成为各地区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人们在探索科技成果转化中,产学研结合从中脱颖而出。产学研结合即产业、高校及科研机构与实际科研活动互动配合,使科研、发明、生产、商业化成为一个整体,从而形成综合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增长[1]。产学研结合的典型成功案例——美国“硅谷模式”,是以斯坦福大学科研为依托,以科研与产业的互动发展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促进高校教学的发展,风险利益的主体企业肯投入、乐于投入[2]。与此同时,欠发达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利用产学研合作从而摆脱目前的发展困境,逐渐成为发展经济学关注的焦点。那么,如何在更好地激发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同时,又能推动风险利益的主体企业投入,从而形成产学研结合链条的良性循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及政府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分别扮演怎样的角色?在郑汴产学研结合示范带的建设中,这些问题都是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1 郑汴产学研结合示范带的提出与布局

1.1 郑汴产学研结合示范带的提出

日前,国家发改委表示,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已经编制完成,中原城市群有望正式跻身国字号,成为第七个获批的国家级城市群①。中原城市群是河南省城镇化战略中“强化核心、沿轴发展、梯度推进”的关键与核心区域。开封市是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承载着重要的功能。但是,开封市目前产业基础薄弱,经济综合实力在全省范围内处于劣势地位,现有的经济基础无法支撑开封市在中原城市群中核心城市应承担的功能。而提升开封市产业基础,产学研结合是最有效的途径。通过产学研结合,能够激发科研创新,促使科研创新成果的转化,引导实验室产品进行产业化生产,提升开封市产业竞争力和经济综合实力。产学研结合发展是支撑开封市在中原城市群核心圈中发挥功能带动作用的重要路径。

1.2 郑汴产学研结合示范带的空间布局

从空间上看,郑汴产学研结合示范带应为郑汴新区非建成区或新建设区,以东京大道及其西延至郑州龙子湖高校园区的通道为轴线,参照产学研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参照城市—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空间规划及郑州市“十三五”规划、开封市“十三五”规划,可做如下布局:

图1 开封市四带三区规划示意图

(1)郑汴新区非建成区东起开封市金明大道,西至郑州市中州大道;

(2)中州大道北段,东京大道(东延)—新龙路以北多为空间管制规划的禁止建设区(连霍高速以北)和限制建设区;

(3)郑汴新区现有企业布局以郑开大道为轴,南北也多在科龙路和中央大道(郑汴物流通道)之间;

(4)郑汴新区规划产学研用地以郑开大道为轴,南北多在科龙路和中央大道(郑汴物流通道)之间;

(5)白沙组团规划明确了科教、科研用地多位于郑开大道两侧,南北以科龙路和中央大道(郑汴物流通道)为界。

2 郑汴产学研结合示范带的现状及问题

2.1 发展现状

2.1.1 产业发育状况

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GDP及三次产业的增速近几年都有所下降,尤其是第二产业下降幅度更大。而第三产业的增长主要是靠消费性服务业拉动,但开封市生产性服务业占比相对较低,如图2所示全国、河南和开封2014年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与占第三产业GDP比重。

图2 全国、河南和开封2014年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与占第三产业GDP比重

2015年,开封市生产总值完成1 604.84亿元,比上年增长9.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78.2亿元,增长10.3%。其中,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6%,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1.4%,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 877.40亿元,增长1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70.1%,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139.79亿元,增长8.5%②。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5.20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657.84亿元,增长9.1%;第三产业增加值661.79亿元,增长12.3%。三次产业结构为17.8∶41.0∶41.2,首次实现“二三一”向“三二一”模式转变②。但是,三产结构仍然与国际水平有很大差距,德国、日本等经济大国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约为69%,二产比重都约为30%(比美国高约10个百分点),而开封市2015年的第二、三产业分别占GDP的41.0%、41.2%③。

从国际平均水平来看,每1元工业增加值需要1元以上的生产性服务业为其提供配套服务,也就是生产性服务业的体量需要大于工业的体量,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总量基本维持在70%以上的水平。而开封市2014年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不到45%。截止2015年底,开封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7家、中小科技企业321家。其中新材料、生物医药、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19.9亿元,同比增长14.6%。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35.7亿元,成为开封市首个主营业务收入超500亿元的产业集群。食品、纺织服装、化工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均超过300亿元④。但是,从产业结构方面观测,开封市的产业发育状况与全国有一定的差距。

2.1.2 高校(科研机构)现状与布局

在郑汴产学研结合示范带内的13所本科院校中,涌现出河南大学特种功能材料实验室、纳米杂化材料应用技术中心等,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工程设计研究所、流体机械与工程研究所等,河南中医药大学分析测试中心、药效毒理实验中心等,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粮食作物协同中心、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大批国家级、省级重点科研机构。拥有一批独具特色的专业:河南大学的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教育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考古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地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河南中医药大学的中药学、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河南农业大学的作物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等一流的特色学科。开封本地现有的高等院校在汇聚人才创新与科研等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仍需要在社会服务、科技创新、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进一步加强。

表1 郑汴产学研结合示范带高校情况

2.1.3 “产学研”结合现状

在科技创新投入方面,投入每年平均以15%的速度递增。开封市在“十二五”规划期间R&D投入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②。开封市对科研投入主要的形式是以项目经费的方式进行,一般科研投入都是省和国家下拨经费。在管理上存在多头管理,浪费了不少人力、物力。在推动产学研结合上,科技局、教育局等缺少部门间的统筹安排,没有有效形成技术创新的合力。

在“众创空间”计划落实方面,开封市在“大众创业”方面成效显著,但在“万众创新”方面动力仍显不足。目前科研创新投入高、风险大,产品创新保护力度不够,同时缺乏激励机制。一般基础性研究的成果形成周期较长,但是企业往往追求短期经济和科技效益。因此,基础研究比例偏低,这也制约了科技成果转化。因而开封市技术创新基础薄弱,且缺乏动力。

总之,从“产学研”各个环节及结合情况来看,开封市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开封市政府在积极推进产学研的结合,不断加大对产学研结合发展的资金投入,出台了多项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政策措施。2015年6月,开封市出台了《合作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并多次组织专项合作交流活动,先后5次组织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与开封市化工企业、河南省新能源协会与开封市新能源企业进行项目对接,以项目对接的方式,积极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帮助近20家企业与院校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科技合作关系。

但是,对比国内外产学研发展的阶段,开封市产学研结合仍存在很多制约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仍处于初级阶段。

2.2 问题分析

就目前来说,郑汴产学研结合示范带的发展虽有一定的基础,但在广泛的调研与座谈中,开封市在产学研结合中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2.2.1 企业尚未成为产学研合作的主体

“产”的核心功能是营造科技商品的“卖方市场”,因此,企业应是产学研合作的主体[3]。但开封市的大部分中小企业发展规模有限,资金与规模还不足以承担因技术创新的市场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巨大经营风险,产学研合作观念淡薄,很多企业将注意力都集中在增收创收上,无暇顾及费时、费力的自主创新与成果转化,虽然政府已经采取相关举措,并取得一定成效,但这一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企业对技术的需求还远未达到“井喷”的状态。

2.2.2 融资渠道及环境尚不能支撑产学研顺利结合

资金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具有推动作用,产学研结合离不开资本的融入,应形成产学研资金的合作机制。长期以来,相关金融部门对于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的贷款门槛仍然较高,技术交易的市场化融资渠道仍然缺乏基本的操作规范与办法。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的投融资渠道亟待进一步拓宽。

2015年以来,开封市民间金融业出现了问题,许多负责人携款潜逃,大量市民被骗,在如此紧张的金融环境下,政府有关部门在融资渠道上更是谨慎又谨慎。许多企业表示,如果需要融资,除了银行,不知道还有什么渠道,但是,银行的审批时间又长、所贷资金又少。宏进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企业负责人就表示,融资渠道比较狭窄。在内地融资周期比较短,基本都是一年的周期,但是审批手续需要2个月,第10个月银行就催促其还款,导致资金运用的周期太短。

2.2.3 政府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制度缺失

产学研合作主要是由科研子系统、生产子系统、社会支撑子系统三大部分组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有科技成果的研制开发方、受让方、中介机构和政府部门等,也有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市场等环节。要使产学研合作系统运作有效,必须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协调体制。目前,虽然开封市在产学研合作上有所推进,但并未成立产学研协调领导小组,而产学研三方没有自己的直接领导部门[4]。

首先,有利于产学研结合的操作性强的宏观政策少。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行业,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单独引进最新技术的难度很大,现有企业在税收、土地、金融等方面也是困难重重,再加上本土行业的排挤,生存更加艰难。其次,没有形成知识产权的保护性规则。典型的代表就是空分行业,空分行业是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承担全国份额40%还要多。2013年以来空分行业一直在断崖式下跌。开封市的空分企业,大小企业十几家,长期同质竞争,相互压价,以最低价承接下来,生产过程中偷工减料,最终质量没有保障,现在整个行业已经完全陷入危机。对于招商引资来的企业,政府没有履行当初在土地、税收、水电、园区环境等方面的协议,据亚普公司反映,在税收政策上,开封土地使用税标准偏高,相较于其他地区每亩6 000元的征收标准,每亩征收10 000元,而且工业园区的配套设施不健全,其公司用电还为农用电,遇用电高峰期,经常停电,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另外,据元创机械反映,工业垃圾无处排放,园区路面坑坑洼洼。由此可见,开封工业园区基础设施还有很多不健全的地方。

与此同时,人才支持不够。很多企业反映,即便把人才引进到开封市,也不能做到人尽其用,从而长久地将其留在开封市。首先,开封市现有的人才引进政策相对其他地区较弱,对人才没有吸引力。其次,开封市的经济基础与生活方式也与大城市有较大的差距,无法长久留住高端人才。比如,先后引进中国科学院过程研究所所长张锁江、贵州大学马克俭教授等12名院士和清华大学鲁巍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魏伟研究员等5名“千人计划”学者到开封市创业发展。但是,目前还没有与这些高技术人才进行合作和成果转化的企业。

3 对策研究

根据前文对发育态势及产学研结合的现状,以及国内外产学研结合的先进经验的启示,开封市应首先规划“一园四平台”的战略方案,即建设大学科技园,构建综合研发平台、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人才引智平台、“双创”平台,逐步推进郑汴产学研结合示范带的建设。其次,与打造实力开封、文化开封、美丽开封、幸福开封的要求相一致,在郑汴产学研结合示范带内建设高水平、高技术含量的“一园一谷”,即“科技创新园和文化创新谷”,逐步形成规模,吸引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企业在“一园一谷”中入驻、合作。第三,明确在产学研结合示范带内重点发展的产业,针对产业需求,重点支持建设和引进高水平大学及科研院所,吸引高水平人才,搭建研发平台,积极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吸引高成长型、高附加值、高技术水平的企业,大力鼓励和支持创新,不断培育和发展新兴主导产业,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

3.1 创建大学科技园区,打造产学研结合高地

以科学技术为引领,积极承接高新技术产业在郑汴产学研结合示范带内的布局是推进开封市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的重点。因此,开封市未来一段时期的首要任务应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大学科技园建设为契机,做大、做强产业,夯实产业基础。

首先,开封市应加快大学科技园建设,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大学科技园是“学研”与产业有效结合的载体和支撑,科研成果的顺利转化往往是在大学科技园中产生的,因此,郑汴产学研结合示范带的建设要以创建大学科技园为切入点,不断提高高校及科研院所聚集研发的能力,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力保障。就开封而言,应以德豪光电科技园现有设施为基础,积极利用存量土地,联合河南大学、开封大学、龙子湖高校园区内的理工科院校等组建大学科技园,逐步吸引国内外研发水平较高的科研院所加入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壮大科技园综合实力,进而申请成为省级、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创建郑汴一体化深度发展的“科技谷”。同时,根据已经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开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意见》,尽快落实省级高新区享受省辖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和相关行政权限,鼓励有条件的升级高新区创建国家高新区,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其次,积极引进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研发平台、分支机构、专业技校等在郑州、开封落户,与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共建高水平大学。由于政策性因素的影响,河南高等教育整体水平不高,综合实力不强,全国“双一流”高校,河南只有两所。河南大学是开封市唯一一所进入“双一流”的高校,开封市严重缺乏全国乃至世界一流名校。开封市要积极引进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或者与著名高校、科研机构共建分校和研究机构。如推进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两院分支机构的洽谈合作。对本土大学,更要大力扶持。积极推进河南大学郑州与开封校区间联合科技攻关和共享科技平台的布局建设,推进“双一流”大学建设,推进河南省乃至我国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沿东京大道—平安大道的带状布局、相向共建共享的空间示范,形成高校自主创新和科技溢出效应的隆起带。推进产学研结合协同创新项目在区域内几个核心组团的集聚,并呈中心—外围式外向辐射拓展。

3.2 搭建综合研发平台,提高研发水平

首先,建设综合技术研发平台,为郑汴产学研结合示范带内的高校及科研院所提供专门的场所,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部门聚集到研发中心,为其提供研发必要的基础条件,引导这些科研机构资源共享、互相合作,开发具有国际前沿性的技术。

其次,要把研发平台建设作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在重点企业、产业基地、产业园区加快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科技孵化器,不断提升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5]。重点支持启源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低碳新能源新材料研究中心、河南省罗卡耐火工程研究所有限公司、天开钢结构联合研发中心、开中功能材料开发有限公司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同时,加大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合作,发挥智力优势,为产业技术发展提供战略方向。

3.3 构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加强成果孵化及推广运用

充分调动郑汴产学研结合示范带内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建共享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积极性,建立健全公共服务平台监督、考核、管理机制,设立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运行补贴专项资金[6]。

开封市政府还应组织以发改委、招商局、工信委、财政局等部门共同参与的综合机构,有针对性地寻找重点企业,大力推广最新研发成果,把招商与科研成果推广紧密结合起来,吸引企业落地开封市。对于落地开封市的企业,可在运用研发成果及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等方面给予优惠补贴,并在企业融资方面进行协调,尽可能给予企业方便,降低企业综合成本。同时,也要鼓励高校及科研院所加快科技研发成果的进度,无偿为研发的成果进行推广,并且给予研发人员一定的奖励。

3.4 创新人才引智平台,吸引人才集聚

一是深化市校合作,打造引才平台。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具体项目合作为纽带,紧盯国内外名校及优势专业,积极拓展和深化市校合作;以提高对各类高端人才的承载力、吸引力为目标,以大力发展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平台)为突破,构建门类齐全、资源共享、特色鲜明、集约高效的创新创业平台体系。

二是推进招才引智,集聚高端产业。要坚持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并重,瞄准新兴高端产业发展需求,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带技术、带资金、带项目来开封市落户,以新兴产业项目集聚,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广泛利用国内外两种智力资源,根据需要引进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围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和开封市急需发展的产业,针对高层次人才在开封市创新创业发展,制定相应规划和方案,引导新兴产业和急需产业项目集聚,构建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形成完整的现代产业体系。

注 释:

① 开封网微信公众号:中原城市群规划已编制完成看各城市定位,2016年12月22日。

② 数据来源:《2016年开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③ 数据来源:《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2016年河南省统计年鉴》。

④ 数据来源:《2015年开封市统计年鉴》《2016年开封市统计年鉴》。

参考文献:

[1]饶燕婷.“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涵、要求与政策构想[J].高教探索,2012(4):29-32.

[2]何郁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J].科学学研究,2010(2):29-30.

[3]程亮.论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完善[J].科技管理研究,2012(12):16-18.

[4]郭咏嘉.政产学研结合推进区域协同创新[J].中国高校科技,2017(1):56-58.

[5]程如烟,黄军英.英国产学研合作的经验、教训及对我国的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07(9):45-47.

[6]张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战略意义和政策走向[J].教育研究,2011(7):18-21.

猜你喜欢
示范带开封市产学研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阳西“中国蚝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拉开序幕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河南省地图院优质测绘服务获肯定
中职“产学研创”一体化工科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开封市
河南开封市科技创新服务联盟成立
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沈阜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发展初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