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师服务模式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2018-05-02 00:35许伟红胡晓周李丽贤吴昕杰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家庭医生月龄婴幼儿

许伟红,胡晓周,李丽贤,吴昕杰

深圳市西丽人民医院1预防保健科,2桃源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4麻磡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广东 深圳 518055,3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广东 深圳 518028

婴幼儿期是体格和智力发育重要的时期,婴幼儿期的营养问题可能会导致不可逆转的生长和认知发育方面的迟缓,乃至影响到成人期的健康状况[1]。喂养方式与内容是影响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而婴幼儿科学喂养知识的普及是《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的主要措施之一。然而,我国目前科学喂养知识的普及率仍然较低[2-4],如何提高养护人的科学喂养知识的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从而改善婴幼儿生长发育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家庭医师服务模式是一种有效的健康管理模式,是我国医改的一项重要举措,主要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和协调性的医疗服务及健康指导,其在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医疗费用的降低、全民健康状况的改善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是低成本,高效率的医疗体系基础[5-7]。然而,目前我国家庭医师服务模式主要应用于慢性疾病的预防和随访,尚缺乏其应用于干预婴儿生长发育的相关研究。本研究通过对本院儿童保健门诊随访的婴幼儿进行研究,以了解家庭医师服务模式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出生并在我院进行定期门诊体检的婴儿400例,纳入标准:(1)1月龄,纯母乳喂养,性别不限;(2)正常足月生产,出生体质量2500~4000 g;(3)出生时无严重先天性疾病、遗传代谢疾病和畸形等;(4)父母未患有各种慢性疾病,母亲妊娠期间身体健康。排除标准:(1)早产,双胎或多胎;(2)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严重器质性病变疾病;(3)不能在3、6、9、12和18月龄返院复诊的婴幼儿,随访期间搬迁出本市生活。采取随机数字法将入选婴幼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0例,两组婴幼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婴幼儿一般资料比较(Mean±SD)

1.2 方法

干预组接受家庭医师服务模式干预措施至18月龄,根据基线调查情况和健康需求,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体检随访,举办健康知识讲座,进行小组讨论,利用微信及QQ群等新兴媒体手段,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的科学喂养干预措施,提供健康知识,指导科学喂养行为。对照组接受传统儿童保健门诊服务至18月龄。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婴幼儿1、3、6、9、12和18月龄时身长和体质量,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对两组婴幼儿1月龄和18月龄进行测试,评出适应性、大动作、精细运动、语言和个人-社交5个能区的发育商(DQ),记录两组婴幼儿1月龄和18月龄时营养性疾病如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包括低体质量、消瘦和生长迟缓)及缺铁性贫血等发病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均值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婴幼儿身长和体质量比较

两组婴幼儿1、3月龄时身长和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12和18月龄时干预组婴幼儿身长和体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婴幼儿(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身长和体质量比较(Mean±SD)

2.2 两组婴幼儿Gesell评定各能区DQ值比较

两组婴幼儿1月龄时各能区DQ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月龄时干预组婴幼儿各能区DQ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婴幼儿(P<0.05,表3)。

表3 两组婴幼儿Gesell评定各能区DQ值比较(Mean±SD)

2.3 两组婴幼儿营养性疾病发病率比较

两组婴幼儿1月龄时均未患有营养性疾病,18月龄时干预组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及缺铁性贫血发病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8(4%)vs22(11%),9(4.5%)vs24(12%),P<0.05]。

3 讨论

婴幼儿期是否合理喂养会直接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良好营养能保证儿童体格和智力发育,减少疾病的发生[8-9]。调查显示低体质量和生长迟缓发生率的高峰年龄是1~2岁[10]。科学合理的喂养可以改善婴幼儿生长发育,有助于预防与营养有关的疾病[11]。国内外多项研究证实,科学喂养知识教育是一种重要的营养改善与促进手段[12-14],然而,我国科学喂养的普及率仍处于中下水平,有研究显示养护人的科学喂养知晓率仅约49.55%[15]。

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以全面健康管理为目标,用契约的形式提供连续、安全、有效和适宜的健康管理和综合性的医疗卫生服务的服务模式[16]。在我国,家庭医师服务模式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管理中已获得良好的效果。研究表明,家庭医师服务模式能提高医护人员对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的管理效率,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降低并发症和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17-18]。

本研究结果发现,干预组婴幼儿从6、12和18月龄身长和体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婴幼儿,说明家庭医师服务模式对婴幼儿喂养计划的制定可以促进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其中本研究认为科学辅食添加计划的制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相关研究表明,生后6~24月是儿童营养性疾病的高发期,如果辅食添加的种类和质量不能满足儿童生长发育的需要,那么儿童的体格发育将受到不可逆转的损害[19]。Gesell发育诊断量表是由美国耶鲁大学Gesell教授团队发明,并由我国北京市儿童保健所林传家教授团队完成了国内的标准化修订,是用于评估诊断0~6岁儿童发育水平的心理测量工具,诊断价值高,客观性和有效性强[20-21]。本研究发现18月龄时干预组婴幼儿各能区DQ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婴幼儿,说明家庭医师服务模式也可促进婴幼儿心理发育,其中我们认为与养护人科学育儿观念及行为的改变密不可分。同时,本研究发现18月龄时干预组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及缺铁性贫血发病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这可能与家庭医师服务模式提高了养护人科学喂养知识的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以及对营养性疾病的认识度和重视程度加强有关。

综上所述,家庭医师服务模式促进了婴幼儿的身心发育,降低了婴幼儿营养性疾病的发病,值得在国内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Stein AD, Thompson AM, Waters A. Childhood growth and chronic disease: evidence from countries undergoing the nutrition transition[J].Matern Child Nutr,2005,1(3): 177-84.

[2]潘利云.深圳特区婴幼儿科学喂养知识调查结果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4): 2274-5.

[3]刘 颖,林 尧,梁仲齐,等.婴幼儿家长科学喂养知识知晓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0): 1554-7.

[4]焦寒梅.郑州市婴幼儿科学喂养知识调查分析[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24(5): 646-8.

[5]黄中成,陈建标,孔繁熙.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对社区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效果分析[J].海南医学,2015,26(21): 3253-5.

[6]陈碧华,赵立宇,陈志刚,等.多种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管理效果评价[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1): 1795-7.

[7]伍德威.家庭医生制度保障初级医疗服务[J].中国医院院长,2010,6(19): 90-4.

[8]戴耀华.婴幼儿喂养全球策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15(06): 567-8.

[9]陈春明.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十一——2002营养改善与相关政策研究[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10]常素英,陈春明,何 武,等.中国儿童营养状况15年变化分析——中国婴幼儿辅食喂养的改善[J].卫生研究,2007,36(02):207-9.

[11]李 楠,赖建强.婴幼儿喂养指南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7,34(4): 256-9.

[12]Lindsay AC,Le Q,Greaney ML.Infant feeding beliefs,attitudes,knowledge and practices of Chinese immigrant mothers: an integrative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2017,15(1): 254-61.

[13]Matvienko-Sikar K,Kelly C,Sinnott C,et al.Parental experiences and perceptions of infant complementary feeding: a qualitative evidence synthesis[J].Obes Rev,2018,19(4): 501-17.

[14]Bazzano AN,Kaji A,Felker-Kantor E,et al.Qualitative studies of infant and young child feeding in Lower-Income countri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synthesis of dietary patterns[J].Nutrients,2017,9(10): 318-26.

[15]胡冬香.铜陵市幼儿家长科学喂养知识调查[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10): 1607-9.

[16]胡少青.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研究——以上海市青浦区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5,16(25): 192-4.

[17]陈志花,刁丽青,赵 鹏.居家保健服务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模式探讨[J].中国医学工程,2014,19(6): 187-8.

[18]黄春选,胡运红,谢艳华.社区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5): 133-6.

[19]蒋竞雄,王惠珊,武蕴梅,等.婴幼儿喂养方式与肥胖[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0,15(02): 85-8.

[20]杨玉凤.儿童常用的发育评估方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6,21(10): 739-43.

[21]Gregory RJ. Psychological testing: history,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international edition[M].British: Pearson Schweiz Ag,2010.

猜你喜欢
家庭医生月龄婴幼儿
“有个头疼脑热先想到家庭医生”带来启示
湖州33月龄男童不慎9楼坠落上海九院对接“空中120”成功救治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提高育肥猪出栏率合理的饲养密度
不同月龄荷斯坦牛产奶量的研究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逆境商 从婴幼儿开始培养
家庭医生签约理 想照进现实
家庭医生 中国式签约
不同月龄婴儿ABR正常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