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不过来,我就迎上去

2018-05-02 07:40邬蕊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个案辅导情景模拟人际关系

邬蕊莲

〔摘要〕一名在人际关系中受到伤害的13岁女生Y,经过两年的挣扎,在15岁的时候选择了写信给学校心理老师。其间的书信往来三次,加之一次面对面咨询,时间持续了两个月。咨询过程中,为改变不合理信念,心理老师以陪伴为主,采用了无条件接纳、认知行为治疗、情景模拟等方式,将Y顺利从自杀边缘拯救出来,并且欣慰地看到她考上高中。

〔关键词〕人际关系;初中生;认知行为治疗;情景模拟;个案辅导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09-0063-03

一、基本情况

Y,独生女,15岁,非本市九年级学生,成绩优异。敏感谨慎,内向不爱说话。七年级时与同学发生不友好事件,从此对同学怀恨在心无法释怀。有强自卑感,回避与绝大多数同学交往,班里仅有一名好朋友。父母忙于工作很少在家,对Y的管教严格,不允许有学习之外的爱好。亲子很少沟通,仅有的沟通也限于考试成绩。Y曾試探和父母沟通心理方面的困惑,遭到母亲责骂和漠视。因此,Y对父母的沟通采取了回避的态度。

二、咨询过程

与Y的沟通以书信的形式进行,其间有一次面对面个体咨询。

第一次通信——了解和共情

认识Y,是从一封信开始。那天下课后,发现咨询室的门缝里塞了一封信,来自九年级女生Y。信的开头措辞十分谨慎,她用了“抱歉写信打扰您”“我冒昧地……”“希望您能耐心地读下去”等句子,透过文字都能感受到她的紧张。

七年级的一场误会,同宿舍三名同学散播谣言,导致Y被全班同学孤立,甚至好朋友也开始疏远她。Y向其他同学解释,却并没有人相信。她没有向老师反映,但曾和父母沟通过,父母回应:为什么他们不欺负其他人只欺负你?在学校别整天想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影响学习。

Y写道:“……我困在当年的阴影里走不出来,我想杀了她们,想用刀在她们脸上狠狠划下去,或者用将氢氧化钠倒入她们的水杯里。但我无法下手,我做不到以牙还牙……没有人安慰过我,也没有人问过我那些流言的真实性……九年级以来,我每晚几乎都只能睡四五个小时,总在半夜惊醒……这两年是恨意支持着我活下去的。”

内心的愤怒、挣扎、无助,Y的形象跃于纸上。对于七年级的Y而言,同伴交往属于心理发展中重要的人际关系,在遇到困境后,她首先向同学解释,体现了她解决问题的内在力量。然而同学并不领情。受挫后,Y转向另一重要人际支柱——父母,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安慰支持。然而父母的态度让Y感到深深的孤独和无助。断掉人际支撑的Y从此选择了社交回避,变得内向自卑,并且难以向她人敞开真实心境,考试再也没有进入过前100名。负性情绪占据了Y的绝大多数时间,在她脑海里形成非合理信念:我的生活状态掌控在别人手上,只有那几个同学受到惩罚,我的生活才会回归正常;我是懦弱无能的,没有任何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

由于书信没有传达更多信息,我决定在两周后的心理课回信给她。

此次回信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为目的,内容分为如下几部分:

1.表达感激。真诚地感谢Y对我的信任并愿意和我分享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通过表达感激,使Y感受到他人的尊重。

2.激发Y的积极能量。Y能选择写信求助,这个行为本身是积极的,将此提出,给予正强化的鼓励和称赞。同时,鼓励Y自己探索其他的她已经做过或以后能做的积极的努力,并给予自我肯定。

3.针对Y所提到的失眠现象,给出了肌肉放松练习的指导。布置放松作业,要求Y每晚都要练习一次,第二天早上记录睡眠质量。先改善睡眠质量,再改善心理状态。

4.提出建议,如果还有其他生理不适,或更严重的心理症状,一定要面询或到医院接受更专业的诊治。

第二次通信(两周后)——寻找自我的积极力量

Y每天都坚持做放松练习并记录,有6个晚上的睡眠超过了7小时。她写道:“我十分留恋地记录了每个安心入睡的夜晚。”另一方面,她更加敞开自我:“我做了很可怕的噩梦,梦见我在水槽边吐血,而血是黑色的,我想,那是因为我的血液里满是仇恨与执念……我不敢和其他人说,怕又被他们斥为神经病……他们有时候说“你脸大得好像烧饼啊,哈哈哈”。虽然我知道那是玩笑,对我而言也是很伤人的……如果孤独是门课,我想我至少能得130分(满分140)……我很羡慕其他女生有人安慰和关心,而我只能自我舔舐伤口……我想去看心理医生,但家里没有人支持我……感谢您的信任与倾听。”

看得出,第一次通信,我们建立了信任的咨询关系,为后两次的沟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人本主义咨询中,秉持“来访者有自己应对困境的能力,咨询师作为陪伴者存在”的观点,这次的回信依然以共情为基调,着手帮Y厘清问题,挖掘Y自身的积极品质。

1.确定咨询双方的身份和责任。为避免Y出现依赖情感,在短暂的寒暄后,我便明确了和她的关系,我作为真诚的陪伴者,并不是她解决问题的替代者,解决问题的最终力量来自她本身。

2.通过两周的放松练习,Y的睡眠有了部分改善。我在回信中及时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并期望她继续练习下去。

3.随着咨询关系的建立,为了驳斥Y的某些不合理信念,提出了适量的质询。通过推翻不合理信念,使Y意识到自己生活的积极部分。例如:可以思考一下身边关心你的人有哪些吗?你说自己的血液里满是仇恨,真的如此吗?有没有哪个时刻是放下了仇恨与执念的?

4.介绍了24项积极心理品质,要求Y对照自己的情况,分析自己的积极品质。同时,在回信中提出问题:你认为自己具备这些积极品质的原因是什么呢?有什么事例可以佐证?在接下来的生活里,又可以怎样来运用这些品质呢?

5.布置新的作业:每天至少记录三件能体现自己积极品质的事情;当自己有不合理信念时,练习驳斥它,并记录下来。

第三次通信(两周后)——肯定自己的意义

第三封信很长,也附了上次的作业记录。這一次,Y选择了继续暴露自我的负性信息,另外也表现出了更多的积极力量,她的个人资源和能量开始被调动起来了。

“我怀疑过自己有心理问题,但不敢去看心理医生,不敢来心语轩(咨询室名称),甚至不敢回看以前写的日记。父母总说:‘什么心理障碍啊,小孩子一会儿不开心就大惊小怪的……我渴望融入人群,但又充满恐惧,他们似乎总是用偏见和怪异的眼神看我,像对待一个怪物。我知道这又是非理性思维,我还没法熟练地转换,正在慢慢练习……我总是一个人发呆,很难集中精力做一件事,这让我动作缓慢甚至迟钝、又喜怒无常……我想过自杀,准备好了刀,写好了遗书却下不了手,不是怕痛,而是我在那一刻突然不愿意用这种方式成为别人关注的焦点……这封信很长,这两周我总是在情绪快要失控的时候提笔写信,哪怕我从没来过心语轩,至少有人能听我说下去了……曾经的我想寻死,但现在的我,心中开始萌发求生的愿望,想从阴影中走出来,想要活下去,也许可以在心语轩得到一些帮助。”

最后两句话实在让人欣慰,我的回信很简短却充满真诚与肯定:“Y,我回看了你的三封信件,十分开心地发现了你的巨大变化,在迷茫绝望中摸索出自己的力量。如约,期待咨询室见。不过在见面之前,我也希望你能完成第三项作业:像旁观者一样观察自己,用第三人称来描述‘她的心情和想法,或许下次你能分享出新的感受。”

面对面咨询(一周后)——主动和解

终于见到Y,她低着头进入咨询室,很小声地跟我打了招呼,然后在我的招呼下胆怯地坐到沙发上,没有多抬头看我一眼。

之前的通信在这时发挥了巨大作用,Y在很短时间内就卸下了防御机制,低着头滔滔不绝。没多久,她开始抽泣,说:“我都快不知道自己也有眼泪了”。哭泣是情绪的宣泄,其本身就是自我疗愈。我告诉她:“你可以在这里哭泣,因为这里是安全的,你自我疗愈的潜能已经激发出来,我会在这陪着你。”

Y哭得很厉害,似乎将多年压抑在心里的尘埃全都要以眼泪清洗干净。哭完,她又低着头说了很多。我问她:“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你可以选择不忘记,因为它们真实存在。既然如此,怎样与这些回忆相处呢?”

她说:“我曾想过杀人也想过自杀,但现在思考了很多。我真的意识到,最狠的报复是在中考远远超过他们,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后悔。”

我说:“真好,你已经有所进步,想到一些其他的方式来面对过去,比如考出好成绩。”

接着,我们采用了情景模拟的方式,模拟Y已经在中考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我:“这时候,她最真实的感受是什么?”

Y:“看他们不得志的样子有复仇的快感。”

我:“还有吗?”

Y:“终于通过自己的方式惩罚了他们。”

我:“还有吗?”

Y:“有成就感。”

我:“还有吗?”

Y:“也达成了自己的目标,高中也许生活会有新希望。”

我:“然后呢?”

Y:“很向往高中生活,期待生活会重新开始。”

我:“还有吗?”

Y:“这么想着,反而没有那么恨他们了。他们将变成过去式。”

我:“能不能重新开始,会不会变成过去式,是谁说了算呢?”

Y:“我自己。”

我:“现在感觉怎么样呢?”

Y:“突然豁达了一些,在大片黑暗中似乎看到一点光亮。”

我:“闭上眼,想象看见光亮的场景,你打算怎么做?”(采用焦点问题解决的对话方式,一步步挖掘Y内心的资源。)

Y:“走过去。”

咨询告一阶段,然而另一个问题也亟须解决。

我:“现在,我可以请你抬起头看着我说话吗?”

Y很害羞地一笑,低着头摇了摇。说:“我很久没和其他人说话了,更不会看着他们说。”

我:“如果我以老师或咨询师的身份要求你这样做呢?试一试,只看一眼就行。”

Y抬起头飞快地扫了我一眼。

我:“很好,这是很重要的进步,从0到1的质变。作为鼓励,你可以深呼吸放松一下,我们聊聊其他内容。”

……

我:“接下来多抬头一秒钟,继续看着我聊天。如果你完成这个任务,又可以深呼吸放松一会儿。”

……

在多次递进式的脱敏疗法后,Y突然大笑起来,边流泪边笑,她说:“我很久没这样笑过了,都记不清上次这样笑是什么时候。”

我:“爽吗?”

Y:“看着别人说话虽然感觉有点奇怪,但更多的是轻松。”

……

后来趁着放学我们又闲聊了很多其他内容,彼此的沟通变得十分愉悦而顺畅。Y读过很多书,她说她的理想是写小说,她说她最近在看西方哲学史……快结束时,我写了留言给她,顺着她的思路,模仿她的笔触:“一棵树的生长,要经历太多风吹雨打,甚至有可能最后还没有其他树高大,它依然拼命生长。你问为什么要这样,也许它会告诉你:‘因为我是一棵树啊。如是,请勇敢地迎上去,与困境和解。”

这是最后一次与Y的咨询,之后她忙着中考就再也没写过信,也没来过咨询室。

新学期快开学的时候,我收到Y发来的信息,洋洋洒洒写了很多,大多是暑期的生活以及对高中的期待。信息的最后她写道:“太阳一直在那里,不会主动向谁靠近一些。不过,太阳不过来,我就迎上去。”

三、咨询反思

本次咨询共四次,包括三次书信往来和一次面对面咨询。七年级到九年级,时间很长,Y的不合理信念很多,但在学业表现中,Y有足够的智慧来思考自己的问题。因此,在咨询理念的选择上,我更多倾向人本主义的无条件接纳,相信Y能够通过自身的资源进行疗愈,同时辅以认知行为疗法和情景模拟,注重Y的心理体验。但因时间所限,未曾对Y的人际关系进行辅导。后来,Y考上了理想的高中,比预期成绩高了不少分。

祝福Y在高中能有更好的发展。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外国语学校,绵阳,621000)

猜你喜欢
个案辅导情景模拟人际关系
请你们关心我
我真的不适合在这里读书吗?
女性主义视角下留守女童问题的个案辅导介入 模式初探
Materials Studio软件在材料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情景模拟在“公共关系学”礼仪与技巧教学中的应用
情景模拟教学法对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效果的探讨
情景模拟在大学英语课堂实践中的应用
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的失衡及其人性的扭曲
微信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探析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