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纸媒到微博、微信,“街拍滚叔”因何持续受关注
—— 一名“街拍”摄影记者的11年转型路

2018-05-05 07:35文/钟
中国记者 2018年4期
关键词:钱江晚报时装周栏目

□ 文/钟 昊 马 焱

(作者钟昊是《浙江日报》、浙江在线全媒体视频影像部记者;马焱是《钱江晚报》浙商全媒体中心记者)

一、从纸媒到网站,从微博到微信,在转型中寻求黏住用户的最佳方式

(一)供稿多年的栏目因改版取消,路怎么走

2007年深秋,身为浙报集团图片中心摄影记者的我(钟昊)扛起相机,第一次扎进杭州最繁华的闹市区,忐忑不安地抓拍着那些过路的、穿着时尚的年轻男女时,绝对没有想到,这一拍就是十多年。

最初,仅抱着为《钱江晚报》时尚版供稿的心态,我尝试进行“街拍”。

从2007年11月起,“Street Style”出现在《钱江晚报》时尚版上,每周五定期见报。渐渐地,街拍栏目赢得了不少读者,篇幅也从一个边条扩大为半个版,直至后来扩大为彩色整版。2010年,在我街拍三周年之际,《钱江晚报》街拍栏目组织了一次线下快闪活动。在当时的时尚地标武林银泰门口,众多粉丝、读者穿上他们最潮的服装,和我来了一次“亲密接触”。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粉丝拿来了一个剪贴本,上面集满了她从《钱江晚报》街拍栏目上剪下来的照片。这令我非常感动,同时也觉得,自己的辛苦付出有回报。

街拍栏目在《钱江晚报》上刊出的8年里,除了每周定期推出杭州本土街拍,还推出过纽约时装周、巴黎时装周的场外街拍。对于本地纸媒而言,此类内容极为新鲜和有趣。该栏目自2007年推出,一直坚持刊出直至2015年报纸改版。

在纸媒传播环境尚可时,我发现在“街拍”方面,纸媒传播力不足、缺乏互动的问题不断显现且难以解决。于是,早在2010年,我就开始在新媒体上进行转型尝试。

(二)积极拥抱新媒体,勇于尝试,勇于改变

从2010年开始,我感受到新媒体的崛起。虽然我依旧坚持每周推出一个版的街拍栏目,但可以明显感到——每周一次的频率太低、版面篇幅限制太大、与粉丝的互动太少。而这些问题,新媒体都可以解决。

于是,我开始探索适合“时尚街拍”的新媒体之路。最初,我和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建立了一个名为“潮流客”的网站,每天更新街拍照片,并与论坛用户互动。然而,因当时同类网站竞争已白热化,而“潮流客”由于缺乏专业后台维护,经常遇到一些技术问题,这一次以网站、论坛为平台的自媒体探索不成功。

2010年,我注册了新浪微博“街拍滚叔”,并实时更新每日街拍,和粉丝分享穿搭时尚和潮流。此后,我把此微博作为每日更新街拍照片的大本营。这一模式很快与街拍完美融合,粉丝数很快破万。于是,我申请了“大V”认证,把“街拍滚叔”这个微博作为品牌来经营。目前,微博已经拥有200多万粉丝。

但从2015年开始,微博的阅读量比之前有明显下滑,与此同时,微信公众号势头强劲。于是,2015年8月24日,我发出了微信公众号“街拍滚叔”的第一篇推送。万万没想到的是,这第一篇推送从0粉丝起步,居然赢得了2万多的阅读量。目前,公众号“街拍滚叔”也已推出近三年,拥有粉丝25万。平均每篇阅读量为3万至4万。我也创造了自己的“10万+”。每天看完我的街拍推送再睡觉,成为很多粉丝的习惯。

二、自媒体泛滥,同质化竞争,是细分内容市场面临的挑战

如今几乎每个人的微信都关注了一大堆公众号,但每天都点击阅读的公众号却少之又少。

在我看来,这种现象的形成源于多种因素。一方面,公众号的同质化非常严重。很明显,侧重行业报道、新闻消息的公众号,很多时候都会“撞消息”,毕竟行业内受关注的新闻就那么多,而为了比拼速度,很多时候只能放弃深度,“先发一条推送再说”往往成为业内的对策。而相比之下,不太注重时效,更注重娱乐性和实用性的公众号,更容易给人一种“花了不少心思”的感觉,从而获得受众认同。

因此,突出个性、进行市场细分、寻求差异化经营无疑是公众号等自媒体的致胜之路。

另一方面,街拍这种传播形式很容易被复制。就目前情况,每天和我在同一个地方蹲点街拍的摄影师将近10位,而就我了解的主打街拍的微信公众号也很多。这些摄影师拍的、公众号上呈现出来的人物,很大部分是重复的。所以,如何使同样的内容有不同的看点,或者干脆创造出新的内容,是我目前的关注点。

三、用一颗纸媒的“心”破解新媒体竞争困局

我刚开始街拍不久,便有了“滚叔”这一称号。“滚叔”远比我的姓名更有知名度,它代表的不仅是我个人,还有我从事并热爱的街拍事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滚叔”等同于杭州本土街拍。

□ 公众号“街拍滚叔”内容截屏。

(一)粉丝,因为喜欢你和你推送的内容,才会关注你,并与你互动

自从我做“街拍滚叔”自媒体开始,经历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形式,我深刻意识到,自媒体的推送者与传统媒体中的编写者,在用户的心里有完全不同的含义。自媒体的用户叫粉丝,传统媒体的用户叫读者。粉丝,因为喜欢你和你推送的内容,才会关注你,并与你互动。简言之,你对粉丝而言,是有魅力的。有时,我的日常推送因为某些原因中断了一两天,或是仅仅晚推了个把小时,公众号后台就会收到不少粉丝发来的消息,问我怎么没有推送,还是网络出了问题。有好多粉丝说,每天都要看完我的推送,才算完满。

所以,推送者的个人魅力,对于经营公众号十分重要。为保持并提升这种魅力,我也做了多方面的努力。比如,定期在公众号平台上进行“你问我答”的互动,粉丝发来的各种问题,我都一一回复。这一方式让他们觉得,这个公众号是“活的”,而不是冷冰冰的机械回复语,或是沉默。

(二)找准公众号的定位十分重要

在为“街拍滚叔”公众号做策划时,我曾想将它做成一个时尚类综合性微信公众号,以街拍为主,其他时尚消息为辅。但实行了没几期,我就发现这样的做法吃力不讨好。因为比拼时尚消息,有太多公众号做得比我好,比我专业,而要说杭州本土街拍,“街拍滚叔”是唯一的。所以,找准一个点,做精,做专。这样一来,我的粉丝群体定位明确——爱时尚、爱穿搭的年轻人。定位准确,对接下来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针对同质化竞争,我也在探索自己的出路。我在每天推出街拍照片的同时,也以文字的形式做一些穿搭建议,以便让内容更具实用性。同时,我也会经常奔赴纽约、巴黎、米兰、东京等国际时尚大都市街拍,在四大时装周期间,为我的粉丝带来新鲜的、一手的时装周场外街拍,这是我区别于其他本土街拍摄影师的优势。

在新媒体泛滥、内容注水的当下,用一颗纸媒的“心”去做新媒体,一方面认认真真做内容,另一方面利用好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才是正途。

(作者钟昊是《浙江日报》、浙江在线全媒体视频影像部记者;马焱是《钱江晚报》浙商全媒体中心记者)

猜你喜欢
钱江晚报时装周栏目
关于栏目的要求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去跑菜场跑出租站柜台——钱江晚报“我们一起走过”大型体验式报道推出的背后
用心做爆款——钱江晚报《24杂志》采编播梳理
纷繁的生活教会我们向上、向善和向美——钱江晚报“暖新闻”探索浅析
栏目主持人语
爆款的打造,需要长期的采编积累——《钱江晚报》大案要案报道的策略与坚持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冬天已去,春天还远吗?
2017春夏米兰时装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