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政府公报》及其史料价值

2018-05-07 09:10山东省图书馆山东济南250100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山东省政府公报办法

任 静(山东省图书馆,山东济南 250100)

研究民国历史,民国时期的政府公报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史料。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全国各省政府都出版了公报。当时各地政府利用公报,下达政府公文指令,督导行政业务,宣示政府意志与权威。公报不仅卷轶浩繁,内容丰富,而且出版时间可与民国相始终,完整无缺,至为宝贵。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山东省政府公报》(以下简称《公报》)于1928年创刊,以公布省政府命令法规及记载本省兴革大政为主旨,比较全面、系统、完整的记录着民国时期山东北洋军阀、国民政府、日伪政权长达21年的历史演变进程,是民国时期山东重要的档案资料。

1 馆藏《公报》简述

《公报》编纂者分属于国民党政权和日伪政权两个不同的政权系统,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刊出《公报》由《山东公报》出至5241期改名而来,期数另起,1928年8月5日创刊,由山东省政府秘书处印行,中间经过两次停刊,于1948年8月29日终刊,全部共出578期。1938年9月上旬日伪政权山东省公署在山东东阿刊出《山东省政公报》,其后经过两次更名,于1945年5月10日停刊,日伪政权山东省公署刊出241期,全部共出版819期。它内容丰富,数据详实,全面丰富,从各个方面展现了民国时期山东的历史进程,是研究民国山东史的重要文献资料。馆藏《公报》就载体而言,由两部分构成。

1.1 原版纸质本馆藏

在山东省图书馆(以下简称本馆)民国报刊馆藏中,《公报》原版纸质本馆藏是本馆民国报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诸多民国时期山东报刊的代表。《公报》本馆收藏较为齐全,共收藏纸质本560期,其中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刊出《公报》346期,日伪政权山东省公署刊出《公报》214期,占《公报》出版总量的68%。《公报》具有较强的连续性和权威性,内容侧重政府法令法规,且统计数据详实,和其他民国期刊相比是关于山东地方史档案文献的很好补充,是本馆的特色收藏之一。在馆藏原版纸质本中,抗战前刊出的《公报》和日伪政权刊出的《公报》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对日伪政权接管后存于本馆的,复刊后的《公报》据山东省档案馆档案记载,是本馆从山东省政府秘书处编译室购买而得。经过仔细调查整理本馆《公报》原版纸质本收藏情况,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馆藏《山东省政府公报》一览表

1.2 缩微本补充馆藏情况

本馆缩微部已经完成了对馆藏所有山东地区民国报刊原版纸质本的拍摄工作,缩微本《公报》是1995年拍摄完成的,另外缩微部为补充缺期,又从山东省博物馆拍摄《公报》16期,从国家图书馆购入部分缩微胶卷。如前所述,纸质本收藏尚缺期259期,经查缩微胶卷补充纸质本共105期,其中,抗战期间仍继续出版《公报》8期,打破了抗战期间《公报》停刊的认识,这段资料的补齐也成为研究山东抗战史的重要资料。本馆缩微胶卷补充缺期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缩微胶卷补充《山东省政府公报》一览表

2 《公报》的特点

《公报》是民国山东地区出版时间跨度最长、权威性最强的一种期刊,《公报》除了刊登政令法规外,还体现出以下特点。

2.1 数据详实,内容丰富

《公报》中刊载了大量具有丰富详实数据的统计表,如专载栏目连续刊登了1929年—1935年度山东岁入岁出数目,如内政费、党务费、财政费、教育费、农矿费、司法费等预算数据。在教育费中可以看出,山东省教育经费是逐年增加的,省教育经费在1932年之前,每年是200多万元,1933年之后,每年增至300多万元。县教育经费(地方),1930年是300多万元,1931年之后,每年则增至400多万元,1935年后便增为500多万元。各类统计表还有《赈灾公债还本付息表》《济南市户口变动统计表》《淮河流域县名一览表》《外人在鲁设立学校统计表》《济南公安局调查日本当业一览表》和《京内外各机关聘用洋员人数及薪给调查表》等。(伪)山东省公署也很注重山东各地区各种资源的统计,《公报》中包括山东省各县二十九年度蔬菜产量统计表、煤炭产量统计图、棉花产量及面积统计表、屠宰数量表、仓储情形一览表等,另外还有《山东省小麦预计产量调查表》和《山东省各县已耕农田统计表》等大量统计表。

《公报》附录刊载的信息资料也特别丰富,有《陆军礼节》《民众十二要》《神祠存废标准》《卫生十二要》《卫生要览》《山东古迹名胜大观》《修复曲阜孔庙募收捐款数目表》和《保护中国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等内容。此外,抗战时期的《公报》专载部分还刊有《鲁苏战区鲁东游击区总指挥部倡导扩大造林运动办法》《鲁南各县食粮运销合作社实施办法》《整顿临朐蚕业计划》《山东蚕业团体代办制造蚕种暂行办法》和《改正西南少数民族命名表》等内容。

2.2 每期都有会议资料的完整记录

每期《公报》都有会议记录,根据抗战前《公报》第一期刊载的《山东省政府委员会会议规则》,山东省政府委员会会议每周开会两次,第一期上刊载了山东省政府委员会会议第一次会议记录,包括总则、开会、会议事项及议事日程、讨论审查表决与复议和会议记录。《公报》共记载了孙良诚政府54次会议记录,陈调元政府95次会议记录,韩复榘政府601次会议记录,沈鸿烈政府26次会议记录,何思源政府89次会议记录,(伪)山东省公署580次会议记录。会议记录主席有:石敬亭、阎容德、孙良诚、魏宗晋、王子芳、张吉墉、王邺、朱熙、陈调元、韩复榘、李树春、沈鸿烈、何思源、王耀武等。会议记录内容全面而具体,有报告事项和讨论事项。例如,1929年2月26日孙良诚政府第44次会议记录中讨论通过了《山东人民自卫团剿匪权限暂行条例》。1931年11月27日韩复榘政府第99次会议记录通过了秘书处报告教育厅呈据省立民众教育馆呈请增加二十年度省教育预备费的决议;1932年2月26日第124次会议通过了秘书处报告财教两厅呈为奉合省立各师范学校十九年度学生膳食费结余拨作购置图书费的决议;1932年7月19日第160次会议讨论了秘书处报告教育厅呈为二十一年度社会教育计划进行草案请核示应如何办理;1933年3月14日第219次会议通过了财教两厅呈为奉合省立第二乡村师范学校及附属小学修复兵灾损失临时费预算一案由二十一年度省教育厅预备费下动支的决议。

2.3 完整呈现了日伪政权对山东的文化舆论控制

抗战期间,日本的侵略政策通过“汉奸伪政权出面,日人背后操纵”的方式来控制山东沦陷区的社会舆论与发展。日伪政权为了推行汉奸奴化教育,培养亲日势力,还恢复和开办了一些学校,特别是开办日语学校,但是中小学教科书中只有“中日共存共荣”“大东亚共荣圈”和“大东亚新秩序”等十分荒谬的内容[1]。日伪政权对山东进行的文化控制,颁布了一系列规则如《山东检定小学教育暂行规则》《山东检定日语教员暂行规程》《山东省立新民教育馆组织暂行条例》《山东省立通俗讲演所组织暂行条例》《(伪)山东省公署日语考试奖励暂行规程》《山东检定中学及师范学校教员暂行规程》《山东省整理私立学校暂行办法》《山东省各市县贫苦学生升学贷费暂行办法》《山东学校少年团组织暂行规则》《发给留日自费生留学证书暂行条例》《山东省考选留日学生暂行规则》《山东省奖学金核给暂行办法》和《山东省文化教育委员会创办文教月刊宣言》等,充分看出日伪政权企图通过奴化教育侵占中国的目的,事实证明,这仅仅是一种幻想。

3 《公报》的史料价值

《公报》是珍贵的地方档案资料,举凡山东省政府的中央法规、中央命令、地方法规,以及省政府训令、指令、命令、委任状、公函、电文、批示、布告、会议记录等皆全面系统刊载,涉及政治、经济、财政、民政、人事、司法、军事、文化、教育等领域。这些资料真实客观的反映了国民党山东省政府的各种政策政令,对当时省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均有详略不等的记载,在当时可使普通民众了解到政府的相关政策和动态,对于今天也是研究民国时期社会各个方面的重要史料来源。

3.1 《公报》对山东省政策、法律法规的全面系统刊载

1928年—1946年是中国历史上较为复杂的历史时期之一,民国时期的山东在全国占据重要的地位,就山东而言,1928年—1937年是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兴盛时期,无论是政治制度、政党派别,还是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社会思潮等,都有着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通过法律法规体现出来。《公报》刊载了当时制定的各项法规条例、规章制度、办事章程等,国民党山东省政府的吏治政务、机构沿革、调令任免、人事奖惩等党政信息,从整体上呈现了当时山东政治演变的各种现象及复杂历程,深刻反映了山东省力图以法治促进社会治理的概况。在这样的法律法规下,山东的政治基本趋于稳定,社会经济文化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1928年8月5日《公报》创刊,9月2日《公报》即刊载了省府“明党义、崇廉洁、亲民众、矢慎勤、尚节俭、绝嗜好、严奖惩、督功过”的革新庶政要图。创刊初期的《公报》刊载的内容也集中体现了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成立初期的制度建设,本省法规里发布了各种条例、规则、章程。各种条例有山东省政府财政厅、教育厅、农矿厅、民政厅、工商厅、建设厅、省政府秘书处、济南市政府、预算委员会和经济委员会等各厅处组织条例,还有《任用县长暂行条例》《山东人民自卫团编制暂行条例》和《惩治盗匪暂行条例》等。各种规则有《山东省政府委员会会议规则》《山东省政府民政厅视察员规则》《山东省政府农矿厅考绩规则》《山东省政府建设厅暂停沿用官道汽车营运规则》《山东省政府财政厅考核各县经征赋税暂行规则》和《山东省政府财政厅征收邮寄包裹税暂行规则》等。各种章程有《任用县长举荐章程》《县长考试委员会章程》《山东省推广林业章程》《山东省地方行政人员训练所章程》《山东省征收地方货物统捐局奖惩暂行章程》《山东省地方公产清理处章程》和《济南市农民团体注册暂行章程》等。

这些史料无法回避的历史人物是韩复榘(1891—1938),1930年9月9日韩复榘出任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且不论其人物的评价如何,从《公报》所载内容分析,其对山东吏治的整顿较为重视。他认为在人治时代,政治如何,决定于吏治。吏治好坏,决定于官吏的人选和治理,首先在于得人,只有得人而治,才能政治清明。韩复榘上任伊始,就在各级官吏的人选上下了一番功夫,他说:“查为政之道,首重察吏,得人而治,自古为昭。近年以来,仕途芜杂……此弊不除,曷以为治?”[2]。据《公报》公布的数字,在韩复榘任山东省主席的前10个月,因贪赃渎职等因被处撤职的县长有55人,超过全省县长半数,被撤职惩办的其他公务员达158人。他推崇曾国藩的吏治观,1934年9月,曾把曾国藩《求阙斋日记》中的一段话摘录下来:“为政之道,得人治事,二者并重。得人不外四项,曰:广收,慎用,勤教,严绳;治事不外四端,曰:经分,纶合,详思,守约。操此八术以往,其无所失矣”,令《公报》用大字专栏刊出,公布于众,又令公务人员一律写成条幅挂在办公室,作为座右铭[3]。

韩复榘为严肃公务员风纪,力戒公务员贪污,再三告诫他们要廉洁自持,切勿利欲熏心,并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定,如《山东省政府各机关每日工作时间表》《官吏服务规程》《公务员惩戒法》《告诫文武官吏力戒贪婪慎勿利令智昏》《为通令申戒力戒贪婪并绝嗜好由》《为告诫各公务人员一律注重勤俭由》《为禁止官吏赌博以肃官箴由》和《修正公务员考绩法施行细则》等。他还亲自主持制定了《山东省公务员给假暂行规则》,并多次进行修正补充。1933年4月18日,他将公务员的为政之道归结为三句话:“(一)公务员做事要实心实意地去干;(二)蒙上欺下敷衍公事就是过上加过;(三)要有慎独的工夫牺牲的精神力行个人职守”[4]。1935年3月26日,他又对公务员提出三项要求,一要“求实”,二要“耐劳”,三要“坚忍”,通令“各官吏要十分留心,十分自省,万不可稍涉大意”[5]。韩复榘对朝会十分重视,规定所有公务员在朝会时要唱《早起歌》和《为政箴言歌》。但是,实际上山东同其他国统区并无本质区别,官员贪腐成风。在军队里,他下属的师长、旅长等大小军阀竞相营私舞弊。韩复榘无奈地表示:“无奇不有,百恶具备;贪污、苟且……骄奢淫逸,充满了整个社会”[6],不过从某种程度上说,要比北洋军阀时代“清明”一些。

抗战前,国民党山东省政府着手进行抗战准备,此时的《公报》刊载了大量抗战准备的各种紧急情况和多县县长任命书,整理军务加强国防如《海军部组织法》《国防委员会条例》《陆海空军奖励条例》《陆军大学校组织法》和《边疆武职人员叙授官衔暂行条例》等;加强交通系统建设如《修正军工筑路暂行规则》《山东省冬令征工筑路治河办法》《铁道军运条例》和《专用铁道条例》等;实行征兵制度如《县军训教育官遴选办法》《山东省征工服役实施委员会组织章程》和《山东省征工服役实施委员会办事细则》等。

抗战期间是非常时期,在全民族抗战的紧要关头,国民党政府顺应历史潮流,调动全民族统一抗战,这一时期《公报》刊载的内容就体现了这一特点,如《国家总动员法》(1942年)《战地公务员任用条例实施细则》《山东省省会各机关新生活劳动服务团组织通则》《山东省抗战人员家属保障与救济办法》《山东省战时禁烟实施办法》《新县制视察员服务通则》《国民兵教育纲要》《非常时期工矿业奖助暂行条例》《非常时期难民移垦条例》《山东省征收契税暂行章程》和《山东省预防饥荒办法》等。

八年抗战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抗战胜利的形势下,国民党政府全力抢占抗战胜利果实,1945年9月1日,国民党行政院公布《收复区五项紧急措施办法》,提出关于治安、金融、交通、通信、工矿的措施办法。为了医治战争创伤,恢复正常社会秩序,国民党政府在广大收复区开展了复员与重建工作,体现在难民的遣返与救济、工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善后、交通运输事业的恢复等方面。复刊后的《公报》刊载了很多关于收复区管理的内容,如收复区商营金融机关清理办法、商业银行复员办法、实施户口清查办法、私有土地上敌伪建筑物处理办法、区敌伪产业处理办法、善后救济总署补助收复区老幼残废等救济机关暂行办法、人民团体调整办法、矿业权处理办法、重要工矿事业处理办法、土地权利清理办法和开业医事人员管理办法等。

3.2 《公报》对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举措的全面系统刊载

国民党统治时期,山东的社会经济有所发展,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危机。首先是日本帝国主义对山东的侵略与渗透越来越严重;其次是国民党官僚资本对经济的垄断趋势越来越明显。

3.2.1 《公报》从各个角度揭示了当时山东经济发展概况

《公报》刊载了大量关于预算、收支、土地房产、税务、金融、银行、证券、信贷、海关税则等财政信息,如《暂行决算章程》《土地征收法》(1928年)、《票据法》(1929年)、《救灾准备金法》(1930年)、《公司法》(1930年)、《保险法》(1930年)、《商标法》(1930年)、《船舶法》(1930年)、《倾销货物税法》(1931年)、《银行法》(1931年)和《营业税法》(1931年)等。

同时,《公报》刊载了关于工业、农业、林业、矿业、渔业、盐业、商业贸易等实业信息。韩复榘主鲁后重视对工商业的发展体现在重视国货上,省政府曾严令公务员用国货,如公务员一律穿国布制服;各机关购买物品,必须令商号在单据上加盖国货戳记,否则不予报销,这对山东工商业的复苏是有积极意义的。战乱、匪乱和天灾对农村经济破环十分严重,山东天灾频繁,尤以黄灾最为严重,黄河几乎一年一度闹灾。其中以1931年、1933年、1935年黄灾最重。“人民多遭没顶、漂泊洪涛、浮沉激湍、宿露餐风、吁天呼地”[7]。以上各种情况,致使农村经济陷于破败的境地,而且逐渐严重。从国民党统治初期直到抗战前,“山东的盐业和渔业都处在危机中,渔业产量减少,盐业表现在盐斤滞销上”[8]。

此外,《公报》刊载了关于水利、交通运输、电话、无线电、农田、航运、邮政、铁路、电力、公路、桥梁等建设信息。如《山东全省河道植树护堤办法》《交通部架空电报线路迁移规则》《邮政储金法》(1934年)、《森林法》(1932年)、《铁道法》(1932年)等。山东境内有津浦、胶济两大干线,除以上两路外,“山东省政府还计划修几条铁路,一是济(南)聊(城)路,二是泰(安)石(臼所)路,三是滋(阳)连(云港)路”[9]。不过以上几路,因抗战爆发,均未修成。

3.2.2 《公报》从不同方面展示了当时山东社会的演变轨迹

《公报》刊登了关于人口户籍、赈灾救灾、禁烟禁毒、外侨管理、抚恤救济等社会民政信息,人口户籍政策如《邹平实验县取缔婚姻陋俗办法》《山东省取缔妇女缠足办法》和《禁止蓄奴养婢办法》等。关于黄河的赈灾救灾《公报》中提到了《利津黄河凌汛决口速办急赈案》《现由本府拨洋十万元筹赈济南灾民》和每年的《山东黄河水灾救济委员会送收支捐赈款数目清表》等。此外,国民党山东省政府还颁布有《山东赈灾委员会奖励捐助赈款奖励规则》《赈款给奖章程》《颁发县长补蝗考绩暂行条例》《铁路运输灾区商运粗粮减价条例》和《准函为廖工堵口拨助赈款一案已令廖工堵口委员会知照由》等条例和训令。

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全面实行禁烟运动,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也采取了鼓励烟民自戒、从禁吸、禁种、禁售各个环节来加强禁烟。《公报》上刊载了很多山东省政府颁布的有关禁烟运动的法规、条例,如《山东全省禁烟局禁种鸦片暂行规则》《新颁禁烟法规适用原则与实施注意事项》《为厉行禁烟特颁发禁吸办法》《各市县个人及社团创建戒烟所简则》《所有以前禁烟局强派烟种代价未缴者准予一律豁免》《布告各界人等严禁种植鸦片如有玩视禁令定即执行枪决》和《为通令严禁事案查禁烟法案及实施条例业奉》等。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更加注重外侨的管理,颁布了如《外侨出境签证办法》《外国使领人员及外侨保护办法》《管辖在华外国人实施条例》《查验外人护照实施办法》《中国境内日籍员工暂行征用通则》《日人在中国私人产业暂行处理办法》《处理在华美军人员刑事案件条例》《中华民国境内外人出入及居留规则》《各省市停止外人游历居住实施办法》《德侨处理办法》《意大利在华人民及财产暂行处理办法》《中国境内日侨集中管理办法》和《在外台侨国籍处理办法》等条例。

同时,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注重抚恤抗战阵亡家属,关于抚恤方面颁布的训令有《为奉发陆海军阵(死)亡官兵遗族抚恤公粮代金领发办法及价目表各一份令仰知照由》《为奉令转发防止冒领恤金办法令仰遵照切实注意冒领由》《为令发褒扬抗战忠烈条例仰遵照办理具报由》《褒扬抗战忠烈条例》《阵死亡将士遗族胜利恤金与抚慰金发给办法(附表)》《抗战阵亡将士家属一次特恤金发给办法(附表)》和《山东省捐资救济抗战烈士遗族褒奖办法》等。

3.3 《公报》对山东省文化教育举措的全面系统刊载

国民党统治时期,山东文化教育发展比较缓慢,国民党政府为了维护其统治,一方面对文化进行统制,另一方面又注重文化建设,特别是韩复榘主鲁后,更加强了对新闻、舆论、文化、教育等领域的钳制。《公报》中对山东二三十年代全省教育发展政策、各级教育发展概况、古迹文物的爱护保管、图书馆建设、体育运动开展等文化教育的发展情况有较为系统的刊载,对研究这一段历史提供了官方史料。

出版方面,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对新闻舆论机关严加控制,颁布了《重要都市新闻检查办法》等条令,规定各报社须到省府登记领证备案方可创刊,编印周刊、旬刊、月刊及其他关于政治专刊等刊物,应将原稿先行呈送省府秘书处审定始可发行等[10]。

文化教育方面,颁布的相关规则和训令有《捐资兴学褒奖条例》《山东省褒奖捐资兴学规程》《山东省强迫学龄儿童入学办理》《地方教育经费保障办法》和《为各校校长应常川驻校认真办学毋得旷废职守敷衍从事令仰遵照由》等。

大力支持并推行了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计划,颁布了《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组织大纲》和《据乡村建设研究院呈请明令指定邹平县为试验区》法规,多次在训令中体现《令发本府乡村建设指导纲要仰知照由》。

古迹、文物爱护和保管方面,颁布了如《古物保护法实施细则》《蒙古喇嘛寺庙监督条例》《名胜古迹保存条例》和《寺庙管理条例》等多项条例。国民党山东省政府还提倡民众体育,颁布了如《修正初级中学体育课程标准》《国民体育实施计划》和《修正高级中学体育课程标准》等规章。

尤其值得引起我们关注的是对公立图书馆建设史料的刊载,山东图书馆于1929年改名为山东省立图书馆,归教育厅管理,委王献唐为馆长。1935年新的图书楼“奎虚书藏”落成,将馆内金石图书作一大展览。抗战胜利后,《公报》转发文化教育法律规程并颁布训令《为教育部令发修改图书馆规程有关会计部分条文仰遵照由》并附修改图书馆规程中有关主计部分条文一份“省市县立图书馆各设会计一人,受各该馆馆长之指挥,并分别受该馆上级机关主办会计人员之监督指挥”[11],接着又训令《为教育部令发图书馆规程修正条文仰遵照由》“县级图书馆不设会计专人,应于规程总务组文书下加会计二字”[12]等内容帮助恢复公立图书馆建设,这也是对馆史资料的补充。

4 结语

《公报》从各个方面展现了民国时期山东的历史进程,比较全面地记录了当时的历史风貌,比较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政策政务,可以说《公报》是研究民国时期山东历史演变的综合性资料库藏。《公报》本馆收藏较为系统,本馆借助国家图书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中心资助的“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的支持,于2017年6月份影印出版了《山东省政府公报》一书。该书以本馆所藏《公报》为主体,对缺藏而留存于其他公共图书馆的《公报》加以补配并进行了系统的整理。该书最终收录《公报》808期,虽仍未完全齐备,但已做到相对完整,是极为珍贵的研究资料。该书的影印出版,为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了真实可信的丰富史料,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多查询资料的便利。

〔1〕 吕伟俊.山东民国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907

〔2〕 山东省政府佈告第3号.山东省政府公报,1930(96):70

〔3〕 韩复榘.录求阙斋日记一则.山东省政府公报,1934(305):74

〔4〕 韩复榘.命令.山东省政府公报,1934(305):78

〔5〕 山东省政府训令第六八五号.山东省政府公报,1935(330):45-46

〔6〕 主席广播台训话记录.山东省政府公报,1935(349):61-65

〔7〕 山东省政府训令民字第一七七二号.山东省政府公报,1935(352):61-62

〔8〕 山东省政府咨建副农字第一八六八号.山东省政府公报,1936(434):63

〔9〕 山东省政府训令建副建字第三一八号.山东省政府公报.1936(402):47-49

〔10〕 山东省政府训令秘编字第八五号.山东省政府公报,1937(425):29-30

〔11〕 山东省政府训令府教四字第八四号.山东省政府公报,1946(29期):30

〔12〕 山东省政府训令府教甲字第二九四一号.山东省政府公报,1947(77-81):22

猜你喜欢
山东省政府公报办法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对山东省政府决策能力提升研究
莒南县抗战遗址(旧址)选介
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速读
山东政府债券招标发行有了“新规矩”
民航空管2018年运行统计公报
最好的办法
2017年山东GDP突破7万亿 增长7.4%
图解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
从公报解读2014
我们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