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分层设计体现个体差异激发学生活力

2018-05-09 09:55罗黔川谭德绪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6期
关键词:分层评价分层作业

罗黔川 谭德绪

【摘要】作业是师生交流的桥梁,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也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一个班级的学生在知识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差等生“吃得了”,这就决定了现行的教育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层教学。

【关键词】分层作业;找出差距;划分层次;分层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276-01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布置数学作业,是新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理念的体现,是新课程小学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课程理念的体现。所谓分层布置数学作业,即在常规的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既注重学生在同一班级中学习的共同特征,又重视学生个体发展中的差异性。在布置作业中,根据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设置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激发学生的活力,改变学生被动学习、被动发展的状态,努力形成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局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

一、摸底调查,划分层次

实施分层教学,首先教师必须要通过查阅学生档案、测验、平时观察、家访等各种途径,充分认识每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综合考虑每位学生原有的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掌握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将学生按一定的比例分为A、B、C三个不同层次。各层次学生人数的比例一般以1:2:1为好,重新编排座位(座位编排如图:BB‖CA‖CA‖BB)。考虑到C组学生各方面能力相对较差,编排座位时首先让C组同学坐在中间,与A组同桌,这样有利于A组生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带动C组学生,使C组学生在有意无意中受到启发和帮助,并向学生说明这种分组和座位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测试,不间断调整。让差等生有更多的指导机会,培养优等生的自学能力,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才是目的。

二、分层评价,及时调整层次

成功的评价反馈是对学生学习的最高奖赏,是激励学生学习的有力手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差等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明不足又指出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的积极向上;对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我。具体做法是:如果A组中的某些学生成绩下降,还不如B组中的某些学生,就把A组中成绩下降的学生调换到B组,而将组中成绩进步的学生调换到A组;同样,C组学生经过努力成绩进步了,也可以调换到B组,B组学生成绩退步的也可以调换到C组。

三、分层设计,具体要求

“因材施教”是教学工作的重要原则,“因材而练”,就是要让不同的学生做不同的练习,使之完成为其“量身定做”的作业,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设计富有童趣的作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热情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设计作业时,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富有童趣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热情者。例如:在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后,我设计了一道“帮助小兔找门牌号”的游戏性作业,即小兔接到小熊打来的电话,邀请它到小熊家去玩。小熊说,它家的门牌号是108号。可小兔到了小熊居住的小区一看,傻了,原来这的里门牌号都是一些乘法算式,你们能帮小兔找到小熊家吗?这样,把一道道计算题融合在故事情节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兴趣。

(二)设计探究性的作业,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究者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靠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究、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究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问题的探究者。

1.觀察作业:如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可布置这样的作业:请你观察蝴蝶、天安门等平面图形的形状,有什么发现?对具有这种特征的图形你有什么感觉?

2.调查作业:如数学活动课“节约用水”教学后,可让学生调查家里或学校每月的用水情况,根据调查的结果,写一份合理用水的建议书。

3.实验作业:如学习“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后,可要求学生根据家中消毒液的说明书自己配置一些消毒药水给厨房用品消毒。

(三)设计生活性作业,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实践者

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创设生活性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并逐步成为一个知识的实践者。

(四)分层次设置作业

新课程观要求教师将学生视为具体的、活生生的、富有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个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作业作为体现这些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它的设计则要做到客观看待学生身上存在的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分层设计作业。可将作业难易程度分为A、B、C三个层次。思维能力、理解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可选择A,中等可选B,稍差可选C。

(五)操作性作业

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学生长于计算、善于推理、疏于操作,原因在于学生对动手操作和思维发展的关系缺乏深刻认识。经常看见学生画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高时拿个三角板移来移去,不知所措。怎样将动手操作、发挥想象、感受创新、体验美感融为一体?

在学生认识了圆并学会了用圆规画圆后,基于学生运用圆规不太熟悉这一实际情况,我让他们回家做一幅画,要求是:自己设计情境(主要用圆规),尽量多用圆或圆弧来表现情境中的动物、植物、物品及其他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东西。第二天学生的作业让我大开眼界。可爱的雪人,圆溜溜的大眼睛,胖乎乎的四肢、身体;还有一位学生设计的是:蔬菜水果宝宝图,卡通的苹果小姐、胖胖的南瓜大婶……

总之,分层教学是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实际水平出发,以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为发展目标,遵循教育规律和学习的发展特点,设计与实施适合孩子天性的作业,将使作业变得更生活、更有应用性!让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孩子都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愉悦。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徐树明 《浅谈小学数学分层教学》[D].

猜你喜欢
分层评价分层作业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数控加工技术应用课程中的应用
浅谈小学语文分层作业
对于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点滴思考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分层教学改革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微探
论小学高年级英语分层评价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与评价的探索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实践
浅谈数学课堂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