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就业观的调查研究

2018-05-14 16:20张静茹则古丽·毛拉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6期
关键词:师范类就业观师范生

张静茹 则古丽·毛拉

[摘 要] 高校大学生就业情况是高校综合办学效益的直接体现,针对目前的就业形势,通过调查及研究,分析出当前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观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就业观的因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 键 词] 师范类本科毕业班;就业观;调查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6-0058-03

大学生就业观是大学生在思想上对社会职业岗位的一种稳定的看法与态度,是毕业生价值观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有两个直接的前提条件,即需要与自我意识。需要是形成价值观的客观前提,自我意识是形成价值观的主观条件。大学生的就业观是在就业需要的驱动下,在自我意识的引导下,在就业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大学生的就业观受大学校园学习的经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会逐渐形成自己的就业观,这对他们在就业环境、职业与待遇的选择和取舍时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师范类本科毕业生人数增加迅速,就业选择趋同,出现供需矛盾,这种就业现状对师范类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观也产生了更为直接的影响。通过昌吉学院师范类毕业生近两年的就业观调查研究,拟就发现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一、研究设计

本次调查通过发放自编调查问卷的方式,在2017年3月和2018年3月,分别对昌吉学院2013届、2014届师范类毕业生进行整体随机抽样调查,发放对象为大四即将毕业的师范类本科生。发放问卷180份,回收问卷156份,有效回收率为86.7%。其中男生44人,女生112人;文科46人,理科104人,艺术类6人。

自编调查问卷的问题设置主要分为就业意向、就业指导现状和就业求职情况三大类,拟就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师范类毕业生目前的就业观状况。并通过分析调查结果数据,得出当前昌吉学院师范类毕业生就业观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研究结果

(一)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

1.师范类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单位意向

师范类毕业生选择中初等教育单位、党政机关、其他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比例较大,占到总人数的90.4%。愿意到中初等教育单位的师范生人数占到75%,愿意到党政机关的师范生人数占到28%,愿意到国有企业的师范生人数占到27.6%,通过对师范生就业单位意向的调查可以看出,师范生择业的首选仍然是中初等教育单位。

2.师范类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地区意向

在地区的选择上,78.8%的师范类毕业生选择希望到户籍所在地就业。有85.9%的师范类毕业生选择希望到疆内城市就业。有27.6%的毕业生选择希望到中小城镇就业。有一半以上的师范生在毕业以后愿意选择到离家乡较近的地方就业,选择回到户籍所在地多是受到父母的意愿影响。选择在疆内城市就业的毕业生多是考虑到城市的生活水平较高,而竞争压力也小于内地经济发达的城市。有的师范生愿意到南疆地区或边远农村就业,一方面是因为竞争压力大,另一方面与部分实习生在大三期间参加学校的教育实习有关,了解到南疆急需师资,并且待遇较好。

3.师范类本科毕业生职业收入期望值

从调查数据得知,选择2000~4000元的毕业生为多数,占到58.3%,说明毕业生对毕业后的收入要求与实际情况基本是相符的。也有一部分学生选择4000~6000元,而选择这个选项的毕业生可能在就业地区意向选择时大部分是选择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地区。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地区的选择对毕业生职业收入期望值的选择有一定的影响。

(二)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就业指导现状调查分析

1.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就业指导内容

根据表4、表5中的数据,我们分析得出创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总体指导是就业指导的首要内容,其次是对就业观念、职业道德的指导,而对师范类就业政策,则缺乏专门指导。

2.对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就业指导形式

调查结果显示有约67.3%的被调查者对就业指导形式选择“基本满意”,有18.6%的选择“不满意”。

针对不同形式的就业指导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对以就业信息网為主的就业指导形式满意率高,达到了83.6%,其次是举办招聘会,满意率达到70.1%。但在调查中,师范生提出了学校的招聘会意义不大,提供的岗位有的并没针对师范类本科毕业生,有的岗位对性别有要求,有的岗位对户籍有要求,有的岗位甚至要求工作经验。就业指导课和讲座也是我校就业指导的主要形式,被选率分别约为58%、40%,但被调查者反映这类就业指导形式还存在不足,大部分就业指导课和讲座的内容、方法过于单一,使其缺乏吸引力和实效性,多流于形式。而对开展就业相关的社团和校园活动这一形式满意率低,说明就业指导并没有建立立体式的指导形式,仍然可以有所突破。

3.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就业指导队伍

从表8可以看出,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就业指导队伍专业化水平并不高,更需要专业课教师和院系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而院系级领导的指导满意度也相对较低,说明师范类的就业指导工作仍需要提到一个高度来认识。虽然来自校外专业人士的指导的满意率约为37.2%,但是在调查中有师范生反映校外专业人士的就业指导确实对就业起到积极作用,但是专业人士的就业指导次数明显不够,使师范院校的就业指导难以取得好的效果。

(三)师范类本科毕业生求职情况调查分析

1.师范类本科毕业生的求职现状

本研究调查期间,师范类本科毕业生有将近46.8%的学生没有找到工作,有近29.2%的学生就业并签约了,将近18.5%的学生表示有就业的打算,约4.6%的毕业生不想马上就业,表示正在等待机遇,并没有完全准备好,还有2.4%的毕业生表示会有其他选择,比如选择考研或者创业。没有找到工作的学生比例较大,而选择考研或者创业的毕业生表示,他们也是迫于无奈的选择,一部分选择考研或者创业的是在找工作时受到了限制决定考研深造,也有一部分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

2.师范类本科毕业生的求职途径

师范类本科毕业生求职途径有网络和其他媒体,占47.5%;招聘会,占67.2%;家人和亲朋,占36.5%;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占81.2%;人才交流中心,占14.8%。參与调查的师范类毕业生表示,通过网络和其他媒体获取的就业信息往往更令人满意,而招聘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总是对毕业有诸多限制,总的来说主要集中在户籍、性别、工作经验。来自家人和亲朋的就业信息虽然不多,但是毕业生表示确实对就业有很大的帮助,而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的信息虽然更新及时、就业的范围覆盖面广,但是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并不多。

3.师范类本科毕业生的求职障碍

从表10师范类毕业生求职障碍调查结果可知,大多数毕业生已意识到教育系统的需求量在逐渐减少,呈现供大于求的趋势。毕业生对各地就业政策缺乏了解,学校又缺乏必要的宣传,成为师范类本科生求职障碍的另一个主要因素。

在调查中,受访学生告诉笔者,在就业的时候就业单位最为看重的首先是专业技能,主要包括做题和讲课。而部分师范毕业生认为技能欠缺,与中小学实际教学脱钩成为他们就业不利的主要原因。

三、结论与思考

(一)积极鼓励、支持师范类毕业生投身基层教育

就目前而言,师范生类本科毕业生在择业的时候存在首选倾向公立学校。但往往只有班里几名学生能真正进入理想的单位。而有的学生因为目前的师范专业就业形势,因而选择非师范专业的工作。基于此,试提出以下解决策略:

1.积极宣传,可以通过举办大学生创业事迹宣讲团进高校、基层就业先进人物现身说法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师范生分析到基层工作的优势和成长空间,引导和激发大学生去基层工作的热情。

2.建立健全社会实践与择业就业相结合的工作体制,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毕业生亲身体验基层对人才的需求。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教育考察和教育实践,激发学生到基层去就业的热情。引导我校和昌吉市中小学校联合,搭建社会教育实践平台,开展师范生到中小学校进行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师范生的从教技能。

3.做好各类基层就业项目的实施。目前自治区出台的基层就业项目很多,如“志愿服务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如何有效地发挥各类基层就业项目的作用,是摆在我校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学校要统筹好人才需求统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严格把握当年以及未来几年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做到有的放矢,合理调控和配置我校毕业生资源,特别是针对南疆地区中小学师资缺少的现状,如何引导和鼓励师范毕业生充实到南疆的一线教师队伍中是当前最为重要,也是最为迫切的任务。

(二)进一步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有学生表示,除了讲授政策外,更希望指导能有针对性。就业压力增大已经受到全社会的关注,特别是高校,更是压力的直接承担者。现在,各高校都在纷纷寻找解决对策,也已开始逐渐认识到就业指导工作不容忽视并希望通过就业指导对毕业生就业起到积极作用。虽然高校已经普遍在教学计划的必修课中增加了就业指导课,但投入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明显不足。有学生表示,希望就业指导能够建立从大一到大四的立体综合指导实施计划,保证学生在毕业的时候能够顺利就业。

(三)适应社会需求,完善教师技能培养强化机制,提升师范生的就业竞争力

现在我校虽在大三第二学期安排实习,但参加实践的时间并不充裕,尤其在平时对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上投入的时间不多,主要精力大多放在了对理论的学习上,对“三字一话”、说课、试教、现代教育技术、教师职业道德等的要求不够,师范类毕业生的板书水平也是有好有坏,对学科类现代教育技术了解不够,更有一些少数民族师范毕业生的普通话水平并不理想,这也是其中制约就业的一点。不少师范生在毕业找工作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安排一节课,怎样将知识在有限的时间里传授给学生,这样在应聘的时候就可能因为缺少实际的经验而导致就业不理想。学校应在课程设置方面,通过调整课程计划和内容,大力增强学生在应用、操作和技能等方面的实际能力,使毕业生应具备过硬的基本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梅雨霖,梅薇薇,卢京昌.就业创业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师范类就业观师范生
以就业为导向在中职化妆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探究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生作品选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中医药院校学生就业观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分析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师范类专业将实行三级监测认证
高校辅导员的自我定位及学生管理工作的探讨
关于师范类计算机专业“就业难”问题的原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