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课程中的应用

2018-05-14 12:19张玉
山西农经 2018年4期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翻转课堂应用

张玉

摘 要:《会计信息化》在高职院校中是一门应用性和动手性较强的课程。《会计信息化》课程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改变学生被动学、模仿学的状态,改变师生之间的“教学”,促进师生更多的交流,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问题。

关键词:翻转课堂;会计信息化;应用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04-0137-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230-4;G434 文献标志码:A

近几年来社会一直处于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期,随着“00后”青年学生群体的不断成长,已渐成高职院校在读学生的主力军,“00后”群体的显著特点就是自身的发展、社会交际、知识积累都在互联网中交织、孕育、壮大,新时期、新技术的普及对高职院校的传统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自美国出现了“翻转课堂”这一新鲜事物之后,为国内高职院校的教学提供了可供借鉴和参考的模板。

翻转式课堂,简单来说就是将教学传递过程放在课堂之外,而把“作业”环节转移到课堂中来。在翻转式课堂中,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知识的温习和构建,而课堂则变成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

从“翻转课堂”的概念中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依托,进而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由。通过一定的学习形式,如“微视学习”在课前完成知识的传授。教师则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对课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强化训练,这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形成了“把传统教学中的课上讲授知识到学生主动学习的翻转过程”。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及信息化校园的发展,国家、省、院校大力推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使得翻转课程的应用和推广成为可能。

1 问题的提出

《会计信息化》课程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核心能力课程之一,对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该课程主要介绍财务一体化和供应链一体化,一般开设在第三学期。学生学完《会计基础》等会计专业课和计算机基础知识,在已经掌握了会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会计的基本操作流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以培养学生的电算化操作技能为主的一门课,同时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会计信息化》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在课堂上先介绍理论知识,然后操作演示,再由学生自己操作练习,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学习、操作过程的问题,学生被动按照教师设计的思路学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容易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到最后就会有部分学生跟不上进度,最终放弃,达不到既定的学习目标。

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翻转课程的教学模式成为可能。

2 翻转课堂在《会计信息化》课程中的实施步骤

翻转课堂在《会计信息化》课程中的实施可以按照课前、课中、课后的步骤实施。

2.1 课前明确教学目标及学习任务

2.1.1 课前明确课程设计目标及每次课的教学目标。 《会计信息化》课程设计以企业实际会计信息化工作为情境,以会计信息化各岗位工作过程为主线,在分析会计信息化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基础上,设计《会计信息化》学习领域的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出纳、薪资会计、固定资产会计、总账会计、购销主管、库存主管、存货主管、财务主管、综合实训九个学习情境的学习,培养学生会计信息化各岗位的职业技能,同时也为学生后续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2.1.2 教师根据课程设计的总体目标,明确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设定课程需要的知识点、微视频、操作演示视频及学生的学习任务。下达每次课的学习任务。为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课前下达本次课的学习任务及作业,学生带着任务课前将本此课要学习的内容学习掌握,然后根据操作视频演示,完成本此课的软件操作,对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跟其他同学相互探讨,对确有疑问,同学之间探讨也无法解决的问题单独标注。

2.1.3 課中组织课程活动——解决问题。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巩固强化学生学习过程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学生也可以提出新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也可以有针对性的答疑解惑。

2.1.4 课后拓展知识。在精品资源课程建设过程中,可以加上拓展资源。课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掌握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学习,满足自己进一步学习的欲望,该部分学生可以在期末考评中适当给予加分鼓励。

3 《会计信息化》翻转课堂的特点

经过笔者的经验,《会计信息化》翻转课堂在教学过程中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特征:

3.1 提前确定学习目标及学生的学习任务,学生提前主动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学习,解决了学生在课堂上被满堂灌的情况

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学生可自主掌握知识的汲取进度和深度,通过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和教师点评、辅导等方式,实现了以往被动学习到主动出击的学习方式的翻转。如:课前和课后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新常态。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问题以及自己掌握知识的状况的需要,随意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节奏来观看、思考、研读、解题,还可以穿插其他的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和方式。这是一种不受任何外在干扰的学习,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3.2 教学方式的翻转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机会非常有限,为了完成课程教学的任务,教师通常没有安排时间进行师生互动,即使设置了互动环节,也大多流于形式。翻转课堂让教师不再是课堂中唱“独角戏”的主角,教学方式从之前的概念传递、知识讲授、课后辅导到主题研讨、微课程、课堂游戏、分组竞赛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实现教学方式的翻转。

3.3 教师角色由“教书”转变为“教辅”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发布学习目标及学习任务、录制视频、梳理知识点、答疑解惑,由传统的“教师”转变为学生的学习辅导人员,从学生学习的“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

3.4 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师生间的沟通

学生在课前自学过程中有疑问的地方可以相互间交流,课堂上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跟教师沟通,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3.5 教学评价的翻转

以往的教学评价以学生的出勤、作业及考试成绩为主要的评价手段,既不科学又不能完全反应教学过程的效果,对于高职院校来讲,学生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学生需要的是动手能力和思维逻辑的平衡发展,因此翻转课堂的评价将传统的考评手段翻转到以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与逻辑能力的考查为主要措施。

4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会计信息化》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4.1 信息化校园的建设程度

近几年,尽管信息化校园的建设非常迅猛,但满足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另外,校园信息化建设中的软硬件投入也是制约校园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没有前期投入、后期维护保障投入,校园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就会大打折扣。

4.2 微视频及操作演示视频的录制程度

微视频的录制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部分老师受自身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双重影响,在进行微视频及操作演示视频的录制过程中会出现不可控的现象,一是无法正常发挥授课水平;二是因紧张、激动造成忘词、言不达意等情况;三是受个人专业素质制约,无法将复杂问题通过简单的讲述传达给学生。

4.3 跟学生线上的沟通交流受限

一般情况下,高职院校的教师都是一人带几个班的课,在沟通交流上是一对百的关系,很少会有“一对一”的辅导,特别是对于视频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学生吃不透的情况下,因沟通交流不顺畅、不及时,可能会造成学生的疑问得不到合适的解释和答复或者出现教师疲于应付学生的信息回复等问题。

4.4 拓展资源深度和广度的设定

由于学生能力差异较大,对于拓展资源拓展的深度和广度在设定时有较大难度,同时为促进学生学习,在期末考核中的加分该如何确定也有很大难度。“因材施教”很难在非面对面授课的过程中真正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对于新知识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无法满足知识纵身方向的拓展,而对于新知識接受能力比较吃力的学生则需要进一步的跟进和辅导,加强人文关怀,真正体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以上问题的存在,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翻转课堂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的各方共同努力,一方面应加大教学教育经费的投入和落实,另一方面应加大对任课老师的专业培训,“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这条新路子依然任重而道远。

结束语

自漂洋过海进入国内课堂,“翻转课堂”的这一新颖的教学模式已在我国一些高校普及和推广,倡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课堂引导的理念对我国现行的教育模式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随着全球化的竞争与挑战不断加剧,高素质的人才竞争也在日趋白热化,“翻转课堂”在国内的成长和发展需要来自政府、学校、社会、家长和学生的支持和参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当下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必然之路。

参考文献:

[1]汤利华.浅谈“翻转课堂”[J].学周刊,2015(3).

[2]徐福荫,黄慕雄.教育技术协同创新与多元发展[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3(01)第105页.

猜你喜欢
会计信息化翻转课堂应用
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教育变革探索
加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策略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