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帕海和碧塔海湿地资源现状与保护管理对策

2018-05-14 08:59宋志勇曹明李金华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27期
关键词:保护管理湿地现状

宋志勇 曹明 李金华

摘要 对纳帕海、碧塔海湿地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其存在的管理能力不高、监测体系尚未建立、保护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矛盾突出、法规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公众意识不高、保护资金缺乏等问题,提出了加快调查与监管体系建设、处理好保护与利用之间矛盾、综合利用法律及行政手段保护湿地资源、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基础研究、多渠道筹措经费等保护管理对策。

关键词 纳帕海;碧塔海;湿地;现状;保护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S1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27-0056-03

Current Status and Protection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of Napa Lake and Bita Late Wetland Resources

SONG Zhiyong1,CAO Ming2,LI Jinhua3

(1. Scientific Research of Yunnang Xishuangbanna National Nature Reserve,Jinghong,Yunnan 666100;2. Office of Wetland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Yunnan Province, Kunming,Yunnan 650224;3. Yunnan Xishuangbanna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Shangyong Management Office, Mengla,Yunnan 666300)

Abstract The current status of Napa Lake and Bita Lake wetland resources were analyzed,and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of low management capacity, lack of monitoring system,prominent contradiction between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use of resources,inadequate legal system construction,low public awareness and lack of protection funds, it was proposed to speed up the investigation and supervision system construction, handl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comprehensively use legal and administrative means to protect wetland resources,strengthen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carry out basic research,raise funds through multiple channels and other protection management measures.

Key words Napa Lake;Bita Lake;Wetland;Current status;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Measure

作者简介 宋志勇(1979—),男,云南保山人,高级工程师,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通讯作者,工程师,从事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 2018-05-23;修回日期 2018-05-31

湿地是地球表面最具生命力和生态服务功能的生态系统,被誉为“生物超市”“地球之肾”和“地球过滤器”等[1]。目前国际上对湿地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大体上可将其分为狭义与广义2种。狭义定义一般认为湿地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广义定义则把地球上除海洋(水深6 m以上)外的所有水体都当作湿地[2]。《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是:湿地系指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之死水或流水、淡水、微咸或咸水、沼泽水、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海水区,还包括与湿地毗邻的河岸和海岸地区,以及位于湿地内的岛屿或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海洋水体,特别是具有水禽生境意义的地区岛屿与水体。云南的湿地资源类型丰富,有湖泊湿地、河流湿地、冰川湿地、沼澤湿地及人工湿地。国际《湿地公约》秘书处于2005年把云南香格里拉碧塔海湿地和纳帕海湿地定为国际重要湿地[3],使得香格里拉湿地的重要性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湿地的保护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湿地的破坏、退化和消失,将严重威胁其生态安全[4],湿地已被认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重要的战略性生态资源。

香格里拉高原湿地具有典型的“湖盆-湖滨-面山”结构,属封闭与半封闭的独特湿地类型。由于地处金沙江流域汇水区,对长江中下游的水量和水位具有重要的调节功能。分布有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等国家Ⅰ、Ⅱ级保护鸟类,以及地方特有鱼类中甸叶须鱼(Ptychobarbus chungtienensis),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区域。常年冷湿环境,积累了大量有机物质,对区域碳循环以及大气温室气体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该湿地地处我国少数民族聚集的农牧交错区和旅游热点地带,是当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资源利用矛盾较为突出。

香格里拉地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区,是景观类型、生态系统类型和生物物种较丰富的地区之一[5],因此,保护管理好该区域的湿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1 湿地资源现状

1.1 纳帕海湿地

纳帕海国际重要湿地位于香格里拉境内(99°37′~99°41′E,27°49′~27°55′N)(图1),海拔3 260 m,面积3 100 hm2,水量补给主要依靠降雨、地表径流、冰雪融水和湖两侧沿断裂带上涌的泉水,湿地区域年均降雨量619.9 mm,夏季湖水上涨,冬季湖水通过西北角落水洞,潜流10 km后汇入金沙江。

纳帕海是分布有世界广布、旧热带、北温带、东亚、极高山地理成分和淡水湖泊特有植物类型6大地理成分,孕育了国家Ⅰ、Ⅱ级保护鸟类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黑鹳(Ciconia nigra)、白马鸡(Crossoptilon crossoptilon)、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等珍稀濒危物种,是国内外生物多样性保护关注的热点区域。

1.2 碧塔海湿地

碧塔海国际重要湿地位于香格里拉境内(99°54′23″~100°08′59″E,27°46′35″~27°57′25″N)(图1),地处横断山系的核心部位。碧塔海是集高原湖泊、沼泽化草甸和原生亚高山寒温性针叶林为一体的“森林-湿地”复合生态系统,湿地水源补给主要来自天然降水及其周边森林的汇水,保护面积为2 000 hm2。

碧塔海国际重要湿地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特有性,分布有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和该区域狭域分布的特有种中甸叶须鱼(Ptychobarbus chungtienensis),另外,湿地汇水区森林植被中分布有国家Ⅰ级保护植物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等,具有极高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

1.3 纳帕海、碧塔海生态特征

纳帕海、碧塔海均属于封闭型高原淡水湖泊湿地(图2),因此也被称为高原湖泊湿地[6]。与周边森林形成“森林-湿地”复合生态系统,水源补给为天然降水、面山径流和融雪,在生态结构上较为相似(表1)。

纳帕海、碧塔海两者复合生态系统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周边汇水区森林类型及其结构上的差别:①植被类型,纳帕海植被类型主要以次生林为主,并存在较大面积的荒坡地及其破垦地,植被物种组成单一;而碧塔海原生植被保持较好,植被类型丰富多样性。②植被物种组成,纳帕海汇水区植被物种组成单一,碧塔海汇水区物种组成多样(表2)。

2 湿地保护面临的问题

2.1 保护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香格里拉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尚不健全,缺乏专职管护人员,管理制度和监督激励机制不健全,相关管理人员缺乏流域综合管理的知识背景和经验。

另外,湿地生态系统监测体系尚未建立,不能及时掌握生物多样性资源及其动态变化情况,对该县湿地资源、生物多样性等监测与动态分析不够,制约了全县应对干旱、加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科学管理。

2.2 湿地保护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矛盾较为突出

目前,针对破坏湿地水文、植被、土壤相关的排水垦殖、过度放牧和无序旅游开发,以及筑坝蓄水、生活污水排放、汇水区森林植被的破坏、自然河道硬化等人为活动干扰等管理机制尚缺失。如何协调湿地资源的保护与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成为湿地保护的主要任务。

2.3 法规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香格里拉拥有全省独特的湿地类型,生物多样性丰富,區位特殊,国际重要湿地集中,保护责任重大。虽然湿地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得到推进,而在现有法律法规体系下,无法将湿地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来统筹考虑,缺乏对湿地保护与资源合理利用法律法规约束基础,制约着湿地保护工作的健康发展。同时,相关技术规范缺乏,导致湿地保护与管理工作缺乏科学管理指导依据。执法环节薄弱,也使得湿地保护效率较低,这也是湿地保护面临的重大挑战。

2.4 湿地保护的公众意识有待提高

目前,各级管理部门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存在差异,公众对湿地的功能和价值普遍缺乏足够的认识,湿地保护的社会意识还未完全形成。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宣传、教育工作相对滞后,社区参与湿地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意识与技能有待进一步增强。

2.5 湿地保护资金缺乏

香格里拉地处云南西北高海拔地区,资金严重不足也是全县湿地保护和管理面临的主要挑战。全县湿地调查与监测、保护区及示范区建设、湿地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保护管理及宣教基础设施建设、湿地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缺乏专项资金支持,影响了全县湿地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

3 保护对策

3.1 加快调查与监管体系建设,促进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开展对湿地资源的普查工作,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其的监督管理,对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有一个科学的规划体系。对水资源应避免过度开发利用,合理配置水资源,在利用的同时要加强对湿地水体污染的监控。生物资源利用以不损害被利用动植物群体本身的生产力、生物量、生活力和生存环境为前提,利用的强度和规模以保证湿地生态系统各个组分的协调和整个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为依据,加强引种管理,对外来种要严格检疫,建立外来入侵种早期预警体系,尽可能降低外来种入侵危害风险,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安全与健康[7]。

3.2 处理好保护与利用之间矛盾

在湿地及周边开展旅游、水电、排污和放牧等项目,要建立全县林业、农业、水务、环保、国土、旅游、财政等多部门联合审批。必须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部门间协调机制,逐步形成全县湿地保护管理决策并联审批机制。科学评估湿地在流域内的水文、生态功能及与其他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建立湿地全流域开发与保护的决策和法规。对重要湿地实现人工调节,加强保护湿地水源补给区及湿地本身的生态系统。

3.3 综合利用法律及行政手段保护湿地资源

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及经济调控手段严格要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标准,加强对湿地土地资源利用的管理,严禁在湿地及湿地周边非法开垦耕地和非法建设,对于违规、违法的企业及单位,情节严重的予以相应的法律制裁,不构成违法的,予以必要的行政处罚。提高全民尤其是湿地周边居民的环境意识,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动员全社会来保护湿地资源[8]。

3.4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才能使其发展。同时保护湿地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须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普及湿地的有关知识和宣传教育工作,从而增强公众保护湿地的自觉性。

3.5 多渠道筹措经费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完善湿地生态补偿机制,落实相关政策,加快湿地保护的健康发展。

3.6 开展基础研究

研究湿地的动态演变规律、自然与人为因素叠加的综合影响机制、湿地的生态系统特征、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生态用水等重要问题,建立湿地保护数据库和湿地监测网络,从而为湿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于洪贤,姚允龙.湿地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2] 童绍玉,侯平兰.云南湿地的形成条件与特点[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4,19(3):96-99.

[3] 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Z].拉姆萨尔,1971.

[4] 李晓文,李梦迪,梁晨,等.湿地恢复若干问题探讨[J].自然资源学报,2014,29(7):1257-1269.

[5] BRIAN CLOUSTON.风景园林植物配置[M].陈自新,许慈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6] 尹斌.云南湿地资源及保护对策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6(3):160-163.

[7] 上官铁梁,宋伯为,朱军,等.黄河中游湿地资源及可持续利用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19(1):7-13.

[8] 陈立国,孟好军,刘建泉.张掖市黑河流域湿地资源保护的问题与对策[J].甘肃科技,2013,29(18):1-3.

猜你喜欢
保护管理湿地现状
徐州市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策略
自然保护区风景资源保护初探
基于遥感数据的黄河口湿地变化研究
建设湿地园林工程研究
对张掖湿地科普教育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