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预习——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法宝

2018-05-14 14:27孔凡兵
课外语文·上 2018年11期
关键词:预习语文课堂方法

孔凡兵

【摘要】课前预习,是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法宝,所以我们应该促成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方法,让学生在预习中找到学习的自信。

【关键词】预习;方法;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学生的语文学习更是如此,学生进入三年级开始学习怎样预习课文,获得一些预习的方法。事实证明,新接触一篇课文的学习,如果学生提前自学了课文中的生字词,知道了课文中所涉及的背景和资料,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标出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等。这样,在上课时,教师不用再花时间去教那些学生已经明白和掌握的内容,就可以用大部分时间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新知识的探究性学习,从而大大提升了课堂效率。同时,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不了解的问题,印象更深刻,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怎样解决学生预习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调查研究,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教给方法,进行有效预习

实际上,小学阶段预习方法的指导从低年级就开始了,低年级的要求预设可以稍低一些。比如,让学生读读生字,圈出生字词,理解新词的意思,不理解的可以打个“?”,读通课文。小学三年级语文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对学生的预习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教学,并从此开始指导学生怎样预习课文,引导学生养成自主预习的习惯。所以,教师在中年级阶段就要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以便更有效地进行课堂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主学习及探索的能力。在中年级阶段,一定要让学生明白预习的要求:1.标自然段的序号;2.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课文;3.查阅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4.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层次。在学生明白预习要求的基础上,教师以一篇课文的预习为例带着学生预习,进行方法的指导。先让学生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课后的生字表中的读音读准。如果生字表中没有,要让学生查阅工具书来解决。朗读课文时,遇到难读的长句,可以画出层次再去读,难读的地方一定要多读几遍,直到读通顺为止。课文中出现的新词画出来,可以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如果不理解的可以查阅工具书。概括主要内容时,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一些概括的方法:课题扩充法、段意合并法、六要素串联法(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抓住重点句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一般要做到意思准确,语言通顺、简洁。

高年级,可以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水平,适当增加一些预习的要求:1.读课题, 我想知道什么;2.查阅与课文相关资料;3.记录下不懂的问题;4.试着解决课后的练习题;5.做批注。

“学贵有疑”,“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要培养学生主动质疑的习惯,学生心中有问题,才有学习的动力,才能有明确的学习方向。所以要引领学生看到课题后,多提几个问题,读了课文后你能解决哪些问题,不能解决的留个问号。读课文的过程中,对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在其右边画出。查阅与课文相关资料,要包括文章的作者、时代背景和诗词常识以及课文中重要人、事、景、物、地点等内容,以便更好地为课文的學习服务。

二、注重评价,形成良好的习惯

学生预习后,教师一定要及时检查,做出评价。如果教师及时地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反馈,给予一定的肯定评价或激励性的鼓励,从而会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使课前预习任务得以较好完成,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所以,对于每次的预习,我首先检查学生书上留下的“痕迹”,比如学生生字注音、词语理解是否准确,段落有没有标,有没有给课文分段,简要地写上段意,文中有没有标出不懂的地方等,对完成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鼓励。

以上是一些能看得见的,而对于生字词、课文的朗读,课文大意的概括,只有通过第一课时的教学方能进行检查。所以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总是以学生展示为主,看课题提问题,读生字词语,说说重点词语的意思,读课文,概述课文的内容等,所有的环节让学生来说,互相补充。教师在检查的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在读和说方面的预习情况。课堂上对于在预习过程中阅读表现积极、声情并茂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表扬、鼓励,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调动其读书的积极性,使预习更好地服务于课堂。对于表现得不好的学生,要提出希望,同时及时地进行方法分指导,让学生在以后的预习中能提升预习的实效性。

三、激发兴趣,形式设计灵活多变

在让学生预习时,如果每课都是千篇一律的要求,这样久而久之,学生难免会厌烦。教师要精心布置预习作业,充分考虑到每一类课文的不同点以及独特之处,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在布置预习的要求时,要考虑到学生存在的个性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预习作业。有时,我又把全班分成几大组,小组成员按学习的优差搭配,在预习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要求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帮助和督促基础差的同学,完成预习任务。这样,学生有了独自发挥的空间。预习的地点可以因课文而定,设计的问题有难度,需要小组讨论的,尽量安排在学校进行。需要查阅资料较多的,可安排学生在家里进行完成,可以上网或查找课外书籍。

四、结语

总之,预习不仅是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也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晓峰.如何培养小学生预习的习惯[J].小学生语文,2012(3).

[2]孙露露.小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教育[J].语文天地,2014(12).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预习语文课堂方法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可能是方法不对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