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新品种瑞优189的选育及制种技术要点

2018-05-14 11:32李辉平颜学汉李志琦黄新常义张征
南方农业·上旬 2018年9期
关键词:杂交水稻制种栽培

李辉平 颜学汉 李志琦 黄新 常义 张征

摘 要 简述杂交水稻新品种瑞优189的选育经过与品种产量表现、农艺性状、稻米品质、稻瘟病抗性等基本特征,概括瑞优189的制种技术要点:合理安排播期;科学肥水管理;及时预测和调整花期;合理施用“九二○”;严格去杂,确保种子纯度。

关键词 杂交水稻;瑞优189;选育经过;栽培;制种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25.011

瑞优189是重庆永梁宏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选育的中籼迟熟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15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 选育经过

瑞优189是用不育系瑞丰3A与恢复系瑞恢189配组而成的中籼迟熟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09年重庆永梁宏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用三系不育系瑞丰3A与恢复系瑞恢189进行配组,并进行试制种。2010年进行一代种观察试验,表现优异;2011年在重庆市6个区县进行品比和多点试验,均表现优异;2012年参加重庆市中籼迟熟组区试,2013年续试,2014年进入生产试验,完成区试程序。2015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渝审稻2015006)。

瑞丰3A是2000年夏季在重庆用中九B为母本、珍汕97B为父本杂交,同年秋在海南种植F1代,用F1作母本与优1B复交,2001年春在海南种植复交一代,2001年夏在重庆种植F2代时选择18个单株,用珍汕97A作不育胞质供体回交转育不育系,结合海南加代,通过连续多代回交转育、育性检测、测交一代优势鉴定,于2006年夏在重庆获得一个性状稳定的株系,此时不育系已回交10代,保持系加代到F12代。2006年在重庆对瑞丰3A进行花粉育性镜检鉴定和套袋自交结实鉴定,结果瑞丰3A花粉以典败为主,典败率为74.66%,圆败率为25.33%,染败率为0.01%,未发现正常花粉,败育率为100%,套袋自交结实为0。瑞丰3A在不同年份不同代次之间败育度差异不明顯,该不育系于2011年8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专家组鉴定。

瑞恢189是2005年夏季在重庆用恢复系绵恢725作母本、恢复系成恢047作父本杂交,经连续选择与南繁加代,至2009年夏恢复系进入F10代,各株系稳定,根据测交一代产量、米质、综合农艺性状,结合恢复系恢复力、米质、抗性筛选出一个优良株系,并按田间编号暂命名为瑞恢189。2010年恢复系进入F12代,配制的杂优组合进行品比试验。2011—2014年配制的组合参加各级试验,至2014年恢复系为F17代。瑞恢189的花药肥大,花粉量大,花时较集中,异交习性好,能满足制种要求,符合国家制定的三系恢复系标准。正常气候条件下09: 20开花,11: 00—12: 00盛花。该恢复系于2014年8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专家组鉴定。

2 特征特性

2.1 产量表现

瑞优189于2012年参加重庆市水稻中籼迟熟A组区试,7个试点平均667 m2产量为580.67 kg,比对照Ⅱ优838增产6.1%;2013年续试,7个试点平均667 m2产量为590 kg,比对照Ⅱ优838增产6.2%;2014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667 m2产量为558.67 kg,比对照Ⅱ优838增产5.8%,两年区试和生产试验增减产点为15增2减。

2.2 农艺性状

瑞优189的株高116.7 cm,株型适中,分蘖力中等,茎秆较粗壮;叶色淡绿,剑叶较直;叶鞘、叶缘紫色,颖尖紫色、无芒,熟期转色好,穗大粒多,每公顷有效穗为204万穗,每穗总粒数190.5粒,实粒数159.1粒,结实率83.5%,千粒质量29.2 g。在海拔400 m以下地区种植,全生育期为149~155 d,在400 m以上地区种植,全生育期为154~173 d,平均156.0 d,比对照Ⅱ优838短1.6 d。

2.3 稻米品质

2013年参加重庆市区试,由重庆市种子管理站统一抽样送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为:糙米率80.0%,整精米率50.3%,长宽比3.0,垩白粒率65%,垩白度10.2%,胶稠度82 mm,直链淀粉含量21.5%。

2.4 稻瘟病抗性

经重庆市种子管理站统一安排的重庆市渝东南农业科学院鉴定,叶瘟5级,穗瘟发病率24.3%~37.7%,穗瘟发病率5~7级,穗瘟损失率8.1%~22.5%,穗瘟损失率3~5级,综合抗性指数4.0~5.5,抗性5级,抗性评价中感。

3 栽培要点

瑞优189适宜在重庆市海拔800 m以下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永川慎用。渝西及沿江河谷地区3月上中旬播种,深丘及武陵山区适宜3月下旬至4月初播种。移栽秧龄不超过35 d,每公顷插18万~22.5万穴,每穴栽2粒谷苗。大田每公顷施纯氮150 kg、P2O5 60 kg、K2O 120 kg。应施足底肥,底肥占总肥量的60%,早施追肥,巧施穗肥,抽穗期酌情补施复合肥,健根壮秆,以确保稻穗基部籽粒都灌浆充实饱满,既提高产量,又提高整精米率。浅水勤灌,间歇湿润促分蘖,够苗后开始晒田,后期薄水抽穗扬花,干湿交替壮籽,保持根系活力。成熟前5~7 d断水,不可过早断水,以水保叶防早衰,增加粒重。结合当地植保部门发布的病虫预测预报信息,适时防治纹枯病、稻蓟马、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在籽粒90%以上黄熟后及时收获,确保丰收。

4 制种技术要点

4.1 合理安排播期

合理安排播期,确保父母本花期良好相遇。瑞优189在川渝地区正季制种,应在3月中旬播父本,4月下旬播母本,叶差7.0叶,时差40 d左右,以叶差为准。按3.0 m开厢,父本、母本的行比为2∶16,父本株行距为28 cm×33 cm,窝植3粒谷苗,用种量0.4 kg·667 m-2,母本株行距15 cm×17 cm,栽双株,用种量3.0 kg·667 m-2。父本秧龄控制在30~35 d,母本秧龄控制在19~24 d。

4.2 科学肥水管理

合理施肥,科学管水,配施氮磷钾肥,采用“前促、中稳、后补”的原则,施足底肥,增施有机肥,促前期早发。管水要薄水栽秧,浅水分蘖,中期适时搁田,控制无效分蘖,争取有效穗达300万~350万穗/hm2。孕穗赶花期保持足水,灌浆成熟期干湿交替。

4.3 及时预测和调整花期

为确保父母本花期相遇,在母本移栽15~20 d后,就应进行花期预测与调节。采用幼穗剥查法,从倒数3叶露尖开始,到田间剥查植株幼穗分化情况,每3~4 d剥查1次,父母本在幼穗分化Ⅴ期前应保持父母本同期或母本早2~3 d为宜,Ⅴ期后母本的发育进度应慢于父本。花期调节宜在幼穗分化Ⅲ期前进行,对花期不相遇的田块采取水、肥管理措施和施用生长调节剂等手段进行调节,以促为主,促控结合,调花要早、准、狠。

4.4 合理施用“九二○”

瑞丰3A对“九二○”较为敏感,做到“前轻、后重”,父母本花期相遇时,见穗10%时喷施第一次“九二○”,用量100 g·hm-2;见穗40%时喷施第二次“九二○”,用量120 g·hm-2;第三次仅喷施父本,用量根据父本抽穗进度及株高决定,一般情况用量为40 g·hm-2,使父本比母本高15 cm左右。为提高赶花质量,在终花期每公頃用15 g“九二○”、3 kg尿素、13 kg磷酸二氢钾兑水喷施,有利于灌浆,促进养分积累,减少秕粒,增加千粒质量。父本开花时用绳子或长杆赶粉,每天10: 00左右开始,每半小时赶1次,每天赶3~4次,连续赶粉6~7 d。

4.5 严格去杂,确保种子纯度

严格选择隔离条件符合要求的基地,要求距离隔离200 m以上或时间间隔20 d以上;把好亲本种子纯度关,选用纯度高的父母本种子;尽早开始除杂工作,从秧苗期开始,在整个生育期中进行多次除杂。种子成熟后,选择晴朗天气及时抢收,先收父本后收母本,父母本单打单收、单晒、单贮,严防机械混杂,确保种子纯度。

4.6 病虫害防治

大田主要注意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粒黑粉病。制种田群体大,容易发生纹枯病,应注意施药防治,一般在分蘖盛期施药2~3次,每次每公顷喷施井岗霉素300~400 g(每20 g兑水12 kg);抽穗前施药1~2次,每次每公顷喷施爱苗300 mL。抽穗前后,结合“九二○”喷施,多次用药防治稻粒黑粉病。秧田和本田期主要用杀虫剂防治蓟马、蚜虫、螟虫、飞虱、稻苞虫、稻纵卷叶螟等,母本苗期若遇气温较高天气,易遭受稻蓟马为害,要注意观察虫情,及时防治。

(助理编辑:易 婧;责任编辑:丁志祥)

猜你喜欢
杂交水稻制种栽培
山东:全面实施主粮作物制种保险政策
制种:受益行业政策推动
草莓的立体栽培
水稻品种欣香优1068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华两优2890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
62团玉米制种超高产栽培技术
不同培养料栽培金福菇对比试验
甜(辣)椒杂交制种育苗技术
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