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澳洲坚果主要虫害种类及其防治方法

2018-05-14 11:32王文林黎志肖海艳谭秋锦谭德锦赵静郑树芳覃振师许鹏黄锡云宋海云陈海生
南方农业·上旬 2018年9期
关键词:发生规律防治方法虫害

王文林 黎志 肖海艳 谭秋锦 谭德锦 赵静 郑树芳 覃振师 许鹏 黄锡云 宋海云 陈海生

摘 要 对广西澳洲坚果主产区主要虫害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发生规律进行研究分析,制定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为广西澳洲坚果虫害防治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澳洲坚果;虫害;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广西

中图分类号:S667.9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25.014

澳洲坚果(Macadamia integrifolia)属于山龙眼科(Proteaceae)澳洲坚果属(Macadamia)常绿乔木果树,素有“干果皇后”之称。澳洲坚果果仁特有的营养价值,使其成为品质上等的食用果,被我国华南及西南各省引种栽培[1]。近年来,广西澳洲坚果产业发展迅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截止到2017年底,广西种植已经超过1.4万公顷。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各种为害澳洲坚果的虫害也相继发生,虫害极大降低了澳洲坚果的品质与产量,降低了澳洲坚果产业的经济效益。为此,开展了广西澳洲坚果主产区的主要虫害调查,并对其发生规律进行研究分析,制订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1 虫害种类与为害特点

1.1 蝽象类

蝽象类以成虫、若虫刺吸嫩枝、花穗、幼果的汁液,导致落花落果。其分泌的臭液触及花蕊、嫩叶及幼果等可导致接触部位枯死,叶和梢被害后症状不明显,果实种壳未木栓化时受害不脱落,继续发育,但果仁发育停止而下陷,干瘪或招致病菌侵染而腐烂变质。为害澳洲坚果的种类包括有茶翅蝽Halyomorpha picus Fabricius、稻绿蝽Negara viridula(全绿型、斑点型、黄肩型)、麻皮蝽Erthesina full (Thunberg)、稻棘缘蝽Cletus punctiger Dallas、大稻缘蝽Leptocorisa acuta (Thunberg)、角盾蝽Cantao ocellatus Thunberg等。

1.2 蛀果蛾类

幼虫蛀入果实内啃食果皮、果肉为害,果缝处留有大量粪便,果实干枯,有病菌侵染时腐烂。为害澳洲坚果的种类有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 (Guenée)、荔枝异型小卷蛾Cryptophlebia ombrodelta Lower等。

1.3 蠹蛾类

幼虫钻蛀枝条,造成干枯;在枝叉处用粪便作隧道幼虫藏于其下啃食树皮,也钻蛀木质部为害,致树势减弱。为害澳洲坚果枝条的种类有咖啡豹蠹蛾Zeuzers coffeae Niether;为害树干树皮的种类有荔枝拟木蠹蛾Arbela dea Swinboe、相思拟木蠹蛾Arbela baibarana Matsumura。

1.4 天牛类

幼虫主要蛀害树干基部和主根,常使被害的枝叶凋萎,严重的整株死亡。成虫啃食细枝皮层,也咬食叶片,呈粗糙缺刻状,削弱树势,坚果树受害严重则死亡。为害澳洲坚果的种类有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 (Forster)、蔗根天牛Dorysthenes granulosus Thomson等。

1.5 白蚁类

白蚁主要以工蚁为害坚果树皮及浅木质层,以及根部,造成被害树干外形成大块蚁路,长势衰退。当侵入木质部后,则树干枯萎。采食为害时做泥被和泥线,其特征很明显。为害澳洲坚果的白蚁种类主要有黄翅大白蚁Macrotermes barneyi (Light)、黑翅土白蟻Odon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土垄大白蚁Macrotermes annandalei (Silvestri)等。

1.6 蓑蛾类

蓑蛾以幼虫的头胸部伸出护囊外咬食寄主的叶片、嫩枝外皮和幼芽,发生严重时,可把叶片食光,导致果树枯萎。为害澳洲坚果的蓑蛾类有黛袋蛾Dappula tertia Templeton、蜡彩袋蛾Chalia larminati Heylaerts、茶袋蛾Cryptothelea minuscula Heylaerts、白囊袋蛾Chaliodes kondonis Matgumura、大袋蛾Cryptothelea variegata Snellen、小袋蛾Acanthopsyche sp、丝脉袋蛾Amatissa snelleni Heylaerts等多种。

1.7 蓟马类

蓟马以成、若虫多在澳洲坚果嫩叶背锉吸汁液,被害叶片叶缘卷曲不能伸展,呈波纹状,叶脉淡黄绿色,叶肉出现黄色锉伤点,似花叶状,最后受害叶片变黄、变脆、易脱落。新梢顶芽受害,生长点受抑制,出现枝叶丛生现象或顶芽枯萎。为害澳洲坚果的蓟马有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 (Morgan)、红带网红蓟马Selenothrips rubrocinctus (Giard)、茶黄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 Hood等。

2 防治方法

植物检疫,按植物检疫法规的有关要求,防止植物检疫对象从发生区传入未发生区。加强栽培管理,按行业标准的要求进行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和花果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虫能力。同时,结合修剪,清除病虫枝、干枯枝,及时清除果园地面的落叶、落果,集中深埋[2]。提倡使用诱虫灯、黏虫板、防虫网等无公害措施,鼓励选用微生物源、植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化学药剂使用按要求执行,严格控制安全间隔期、施药量和施药次数,注意农药交替使用和合理混用[3-4]。

2.1 蝽象类

2.1.1 农业防治

冬春期间,结合积肥清除果园边及附近杂草,减少越冬虫源[5]。

2.1.2 化学防治

若虫盛发高峰期,群集在卵壳附近尚未分散时用药,可用菊酯类(溴氰菊脂、氯氰菊脂等)药2 000~

3 000倍液喷雾[6]。

花谢后小果期、果实膨大期,直至6月中旬坚果种壳木栓化,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阿维菌素1 500倍喷雾。15~20 d进行1次,轮换用药。

2.2 蛀果蛾类

2.2.1 农业防治

清理果树下的落叶、落果、树上僵果,园中和四周的杂草,是害虫栖息越冬的寄主,在冬进行清除或深埋,减少次年虫源。及时捡除落果和摘除病虫果集中销毁,以消灭果中幼虫。

2.2.2 化学防治

在成虫产卵盛期、卵孵期,每隔10~15 d对果实喷1次20%氯虫苯甲酰胺 5 000倍液或50%灭幼脲1 500倍液或10%吡虫啉3 000倍液。

2.3 蠹蛾类

2.3.1 人工防治

结合果园管理,剪除被害枝条,更换枯死小苗。用铁丝钩除虫粪木屑形成的隧道,刺杀坑道内幼虫和蛹。

2.3.2 生物防治

在低龄幼虫期,可在隧道处喷洒白僵菌水剂[7]。

2.3.3 化学防治

药物堵注幼虫坑道孔口。常巡视果园,发现幼虫坑道,即用棉花蘸80%敌敌畏乳油1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倍液堵塞孔口;或灌注坑道后,用黏土塞孔口,杀死幼虫。

在低龄幼虫盛期,选用90%晶体敌百虫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或4.5%功夫乳油2 000倍液,在下午或傍晚喷湿隧道或隧道附近枝干的表皮。

2.4 天牛类

2.4.1 农业防治

人工清除虫卵,用刀刮除树干上找到产卵裂口,集中销毁。成虫出现期人工捕捉成虫,钩杀蛀道幼虫。

在冬季来临之前,在树干涂白的时候,加入杀虫剂,混合后均匀搅拌成浆糊状,均匀涂刷距地面50~80 cm树干。

2.4.2 化学防治

用棉球蘸低毒杀虫药剂,沿着虫孔塞入坑道内。成虫出现期7~10 d喷1次,可连喷2~3次。药剂为20%灭扫利乳油1 500~2 000倍液,或40%毒死蜱乳油800~1 000倍液。

2.5 白蚁类

2.5.1 农业防治

对新开的果园,定植果苗前,在种植坑穴中施放适量石灰、草木灰或火烧泥土,可减少白蚁侵害苗木;清理坚果园的枯枝,集中运出园外。

2.5.2 化学防治

在蚁害较多的果园、苗圃,尤其是开垦荒地的新果园,常检查蚁情,一旦发现有蚁害,及时用药喷淋蚁巢、蚁路或受害植株根茎,40%辛硫磷乳油500~6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1 000~1 500倍液;在泥路上每隔2~3 m挑开泥背线撒施灭蚁粉;在受害严重的果园,每隔8~10 m放1条灭蚁饵剂,1月施放1次,下雨淋湿后重放。

2.6 蓑蛾类

2.6.1 农业防治

人工摘除蓑蛾护囊。

2.6.2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如捕食性的蜘蛛、螳螂、猎蝽和鸟类等,寄生性天敌有姬蜂类、小蜂类、寄生真菌和细菌等。为害较严重时,可施用白僵菌粉孢或用Bt制剂[8]。

2.6.3 化学防治

于晴天或阴天下午喷施20%灭幼脲悬胶剂1 000~

2 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

2.7 蓟马类

2.7.1 农业防治

清除果园及周围杂草,减少越冬虫口基数,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植物自身抵抗能力,能较好地预防蓟马的侵害。

2.7.2 生物防治

利用蓟马的天敌如捕食性蜘蛛及钝绥螨等[9]可有效控制蓟马的数量。

2.7.3 化学防治

施用2.5%菜喜悬浮剂1 000倍液和0.3%印楝素乳油400倍液等,其他可以作为替代农药轮换使用有阿维菌素类药剂、多杀菌素、吡虫啉[10]等。

参考文献:

[1] 杜丽清,邹明宏,曾辉,等.澳洲坚果果仁营养成分分析[J].营养學报,2010,32(1):95-96.

[2] NY/T 2809-2015,澳洲坚果栽培技术规程[S].2015.

[3] NY/T 1276-2007,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S].2007.

[4]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九):GB/T 8321.9-2009[S],2009.

[5] 刘博,刘国鹏.麻皮蝽在猕猴桃园的危害及防治措施[J].陕西农业科学,2017,63(12):63-64.

[6] 张金平,张峰,钟永志,等.茶翅蝽及其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5,31(2):166-175.

[7] 南宫自艳,宋萍,王永娟,等.苹果蠹蛾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展[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4,30(2):260-265.

[8] 张连合.大蓑蛾的为害及防治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023-9025.

[9] 钟锋,吕利华,高燕,等.西花蓟马的危害及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09(8):120-122.

[10] 张为丽,姚海峰,郑薇薇,等.八节黄蓟马高效低毒防治药剂的筛选[J].果树学报,2014,31(6):1134-1138.

(责任编辑:敬廷桃)

猜你喜欢
发生规律防治方法虫害
苦参碱对小麦虫害的防治效果试验分析
乡村无人机喷药
气候变化下的林业虫害防治措施
朝阳市玉米苗期常见病虫害及除草剂药害防治方法
医学生网瘾成因及防治方法研究
美国油梨虫害进一步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