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1

2018-05-14 13:43陶培松
考试与评价 2018年5期
关键词:渗透方法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陶培松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开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使学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历史的见证者,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从而使中华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关键词】初中语文 传统文化 渗透方法 措施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传统文化智慧。”在教学中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优势和特點,使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但在当前的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制约了传统文化的渗透。文章就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进行讨论,以便教师能更好的将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1.帮助学生了解本民族的文化历史

在学习初中语文教材的编撰中,多引入一些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对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及优秀的道德修养有很大的帮助,并且能够通过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到先辈的伟大智慧和成就,还能够帮助学生遵循着传统文化的发展史来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对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有着深远的影响。

2.促进学生发展综合素质

由于我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入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文化修养的培养与提升,并能够使课堂教学中的内容得到丰富,使语文教学不再单调枯燥,从而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提升鉴赏作品的水平和能力之余,提升和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和情操。

3.抵御社会不良冲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外来的文化思想对我国本土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强烈,导致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学习的漠然和冷淡,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产生不利影响。只有加强在语文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使学生能够在传统文化浓厚氛围中培养爱国情感和民族文化学习的热情,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能够自觉抵御外来文化的冲击和诱惑,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为学生全面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二、通过挖掘语文教材内容,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语文学科在传授传统文化内涵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语文教材中具有很多蕴含着丰富传统文化内涵的范本,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这些范本的挖掘和解读,尤其是要对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意蕴进行深入解读,让学生在获取课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染与洗礼。

例如:在教学《<论语>十则》一课时,《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并且通过文言文的学习,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再如:在教学《杨修之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课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要求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能使学生更好的领会我国传统文化。

三、通过营造传统文化教育氛围,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除了结合语文教材内容向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我们还可以通过为学生营造传统文化教育氛围的途径来进行,这样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情绪可以处于最佳状态,对于学习内容的反馈也会更加主动积极,在浓厚的中华文化氛围中,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人文的教育和熏陶。

例如:教师可利用我国的传统节日,在中秋佳节时,可将苏辙的《水调歌头·徐州中秋》,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晏殊的《中秋月》等诗写在黑板报上,供学生进行赏析;在清明节时书写孟浩然的《清明即事》,黄庭坚的《清明》,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等;在重阳节时书写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王勃的《蜀中九日》等,使学生对古诗文产生兴趣。或者,组织学生每天进行中华传统文化小故事的演讲,使学生每天受到耳濡目染,每天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久而久之,能够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进而促使学生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中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进行良好继承与发扬。

四、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开展课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还能让学生热爱我国的传统文化,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1.举行讲座,开阔学生的传统文化视野

例如,利用多媒体播放于丹讲《论语》、钱文忠讲《三字经》、蔡礼旭讲《弟子规》,本校教师开展《毛泽东诗词探究》讲座等。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增强课外阅读能力,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2.举行诗词名篇诵读比赛

开展唐诗宋词等经典名篇诵读比赛,能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从中领悟生活的真谛,树立人生理想,明确对社会的责任,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广大青少年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帮其树立民族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

当前我们的语文课程尤其需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也就是需要大力加强对民族优秀文化的理解和吸收,创造和发展。作为语文教师,应责无旁贷地担当起这一份神圣的使命,把民族文化的精髓有层次、有系统、有广度、有深度地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内化在学生的精神中,让优秀的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绽放出美的精神之花。重振传统文化,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精神引领,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李志刚.论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J].农家参谋,2017(15):87

[2]王辉.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路径[J].课外语文,2017(22):175

猜你喜欢
渗透方法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以形思数,以数想形
初中历史岳麓版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渗透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