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组合作模式的初中班级管理探索

2018-05-14 10:26陈树青
考试与评价 2018年3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模式班级管理运用

陈树青

【摘 要】教育的目的是不断完善被教育者的人格,身心灵健康。从当今的社会发展来看,学生能否具备完善的人格对于今后的就业适应性来说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此时一种创新型班级管理模式—小组合作模式,应运而生,它能够提高班级管理效果,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可能性,从而完善学生的人格,为学生搭建起一个充满学习收获的环境。

【关键词】小组合作模式 班级管理 运用

中学新课程改革对于班级的管理方式提出了一些要求,例如班级管理中要使用更具有合作性的手段,管理中要不断更新思想进行探究,教育的形态和方法都需要灵活调整。在这样的背景下,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采用了小组合作模式,将班级特色发展和学生的自主管理有机结合,再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重新定位班级的特性和功能。在面对学生的心理需求时,采取灵活的班级自主管理策略,促进了学生的均衡发展。

一、初中班级实行小组合作模式管理的意义

1.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组合作式管理模式下的教育开展中,组织活动都以小组为单位,所以在这种模式下学生都具有同等的发言机会。在讨论问题时,成员间可以提出各自不同的想法,畅所欲言,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小组交流中,学生能充分感受到思维和观点的碰撞,而且切身体会到阐述观点带来的成就感,并且自己的观点有可能给小组其他成员带来影响,这种解决问题的满足感符合初中生的心理需要,也从根本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2.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初中阶段的学生个性特征明显,表现为张扬、自我、有表达需要。在日常生活或是学习过程中,他们更倾向于树立个性化的自我,表现出与别人不同的个性特质。所以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时,虽然问题相同可是每个学生会根据自己的角度、认知层面来进行分析,提出大相径庭的见解。根据这种客观情况,教师要格外重视对学生与人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小组合作中,组员因为目标的一致会意识到自己是小组中的一员。因此在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的心理推动下,学生加强了与小组成员的合作、提升了团队意识感,也培养了主动交流的习惯。

3.促使共同进步

小组合作管理模式使小组成员间相互紧密合作,[3]不过于此同时,竞争感也随之而来。每个组员都想表现出更好的自己,所以促使自身在合作过程中表现出最积极的一面,不放松自己。小组合作模式下的小组间互相竞争、互相合作、力争做到最好,继而不论是在学习中,还是面对班级活动都养成了勤勤恳恳的行为习惯和思维。利于中学生“刻苦求进步”的精神培养。而且在小组合作模式下,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也能得到提升。在自我管理的基础上,再配合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适时督促,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有效提升综合素养,同时也为教师后期的教导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小组合作模式在初中班级如何应用

1.教师合理分组

小组合作模式下教师在给每个小组进行分组时,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都是不同的,并且每个学生个性特征、学习习惯也存在差异。教师可以根据互补式的方法进行分组,对于课堂表现积极、学习成绩排名靠前的学生可以和学习成绩暂时不突出,课堂表现不太积极的学生划分到一个小组,表现优异的学生会以活跃的学习状态无形中影响表现平平的学生的进步。在每个小组中,可以推选出一位小组长,采用小组成员投票表决的方式,教师需要提前向学生说明承担小组长这个角色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和能力,学生在教师的辅助下,选择出最符合组员心理需要的小组长。在小组长确定后,教师要引导小组确定名称和口号。小组长组织组员讨论本组的组名和口号,激发起组员的讨论热情和创造力,小组成员间的凝聚力和对本组的认同感也在为了共同目标一起努力的过程中得到增强。

2.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从整体上来看,小组合作模式的实施过程应该做到有松有弛。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整体班级管理实施的有效性。所以制定严谨的制度是不可或缺的。具体实施可以采取以下办法:

要制定小组管理办法,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位小组长,教师要在课堂中公开约定“组长负责制”,组长的职责是进行小组内的各方面事务的协调和管理、对于全盘都要合理统筹。教师也可以要求每个小组长以一周时间为单位,或是一个月的时间为单位,对小组成员的学习作出周计划或月计划,并列出详细的实践步骤。并且小组长要与小组成员确定好“组规”,包含小组的学习纪律维护、学习任务的完成时限,小组长还要带头高效完成学习并且督促组员完成,适时提供学习帮助,积极组织讨论。

量化管理细则的制定,班主任、辅导老师及班级成员共同交流并制定出《班级量化管理细则》,运用奖惩来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更规范的管理。例如,以“量化奖扣分”对组员的行为规范、学习表现、卫生值日、品德方面进行管理。教师可以随时根据学生的以上表现对行为优异的学生或小组进行加分或是减分。并在每周公布学生的个人得分或是小组得分。

教师可建立个人成长记录袋。让学生每周在成长记录袋里写上在本周做得比较好的方面和还需要更加完善的地方,或是本周的心得体会。教师对于学生日常的学习表现、行为习惯等可以记录在册,对于学生取得的荣誉或是暂时存在的问题,也要及时记录,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自身的受教育情况,也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的依据。一般来说,学生的个人成长记录袋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个部分是对照日常行为,每日进行总结。为了更加有效的帮助学生认识问题并且改正。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分发一些关于行为处事规范的手册,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正确的做法。第二个部分是每周进行一次评价,教师要充分发挥监督的职责,在教室里设置组评、互评、自评的活动信息专栏。第三个部分是及时进行总结、反馈意见。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家长座谈会。和家长就子女的教育问题组织探讨、深入沟通。如果有的家长想要提出意见或建议,在学校的官网上也可以進行留言。

3.建立评价体系

為了促使班级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并且能够对存在的问题或是应该强调的内容及时进行调整和加强。班主任在管理时需要保证集体建设的信息流畅性,评价体系在其中应该得到重视。首先,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要积极的参与到评价体系的建立中来,只有在综合了学生的观点之下,才能保证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客观性。而且还要细分为即时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评价内容除了要涉及到各种活动和交往的结果,还要重视评价过程的合理化。从评价形式来看,教师要更关注于对学生的积极表扬,可以采取书面表扬,或是集体当中表扬的方法。让班级文化氛围中充满更多积极阳光面。

4.教师注重培养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是以教师作为教学主体,教师享有绝对的主导权。对班集体的管理大多数时候是实行封闭式的强制管理或者是采取一昧的说教模式。实际情况是,只有建立和谐、宽松的师生关系,师生能够如朋友般相处的基础上,学生才会自觉敞开心扉,不把教师的要求当作压力和一种强制性的任务,学生的潜能也会不断被激发出来。所以,教师要主动关心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时刻留心、及时给予帮助,使学生感受到教师传递给他们的温暖,有更多动力不断做得更好。

5.给学生机会轮流编写日志

初中生在这一年龄阶段体现出个性分明、渴望展现自我的性格特点,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例如组织学生编写《班级日志》。教师可鼓励学生积极的发挥才能,提出对班级管理的有效建议或意见,也可以大胆的进行评论。 以此来培养学生对于班级的认同感,同时学生的自律能力也在加强,还养成好的思考、自觉、付出等习惯和品质。

三、结束语

在小组合作模式下初中班级管理中,学生是主人,教师要努力提升学生的参与程度,让学生能够有兴趣、有信心参与到学习中。小组合作式管理让每一个初中生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体现了平等性,初中生的潜能在合作式开展中不断的被激发,推动他们不仅在学习中表现出求知欲,在班级生活中学会创新、合作和竞争,从而带来整个班级管理欣欣向荣。教师在具体应用小组合作模式时,也要结合班集体的实际情况,满足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性格特征,使学生真正开始融入到学习生活中并且热爱学习。

参考文献

[1]聂晓莉. 基于核心素养的合作小组班级管理模式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7,39(52):186-187.

[2]刘团业.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 甘肃教育,2016,40(06):38.

[3]王世海,伍桂玲. 让学生在互助合作中成长——钟祥市兰台中学“班级小组互助学习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J]. 新班主任,2017,32(07):40-42.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模式班级管理运用
小组合作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小组合作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农村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模式的实践与探究
农村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初探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