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服饰变化浅析唐宋文化

2018-05-14 16:38姜奕如
知识文库 2018年24期
关键词:民族融合服饰时期

姜奕如

服饰是一种文化的外在表现,可以反映一个时代的文化特点以及精神面貌,而不同时代的服饰有着不同的风尚。本文主要从服饰的变化分析唐宋文化,唐朝服饰雍容华贵,宋朝服饰简朴整洁;唐朝属于民族融合、经济繁荣的时期,各个民族之间经济往来较多,具有大国风范;而宋朝时期,由于割地赔款、民族屈辱,使得当朝者崇尚理学,推崇简朴。

服饰是人类生存中的必需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与完善。以服饰的变化来分析朝代文化,可以反映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生产力的水平为服装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在让人们免受寒冷,装扮人们的身体。生产力的提高,服饰的基本功能基础上已经有所更深层的追求,也就呈现出了不同的变化。从唐宋两个朝代的服饰来看,宋朝时期的生产力要高于唐朝时期,宋朝的世界观也比唐朝要了解得更多,服装技术也是高于唐朝时期,但是,宋朝的服饰文化却没有唐朝时期的开放与多样化。

1 唐宋服饰特点

1.1 唐朝雍容华贵

唐朝的服饰具有自身的特色,女性服装雍容华贵,装饰物也繁杂富丽。唐朝时期的服装有着三个主要特点:披帛袒领大袖襦裙装、女着男装、穿胡服。

襦裙装的服装一般是上衣为短襦或者衫,下身穿长裙,佩戴披帛,加半臂。唐朝女子的襦装裙具有一定的特色,女子一般是短襦,长裙的裙腰在腋下处,用绸带系住。短襦的領口具有多种样式,有圆形、方形、鸡心等。尤其是到了盛唐时期,女子的短襦装领口以坦胸装为风尚。襦装服饰的配饰一般有半臂和披帛,半臂与现在的短衫相似;披帛是由帐子演变而来的,于双臂披下,有着一种飘带的感觉,具有一定的美感。

女着男装主要为女性穿着男性常服。根据《新唐书》中的记载,唐中宗时期,后宫佳丽戴胡帽,穿男子服饰和靴子。由此可见,唐朝时期女子穿男性的服装并不是有悖常理的事情,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制度下,也显示出当朝的思想开放。唐朝时期经济发达,“丝绸之路”的兴起也使得唐朝与西北少数民族之间有着许多的商旅往来,唐朝服装也深受这些民族服饰的影响。胡服便是一种外来的服饰,颇为唐朝妇女喜爱,胡服的特点主要是窄袖紧身翻领长袍,下身穿长裤,脚上穿高革靴。

由此可知,唐朝时期的服装华贵开放,色彩艳丽,融合许多民族的特色,呈现多元化的服饰特点,也反映了唐朝时期的繁盛经济。

1.2 宋朝简朴整洁

宋朝时期的服饰与唐朝时期相比,显得特别简朴整洁,没有承袭唐朝的雍容华贵之风。宋朝的服饰同样具有多样性,有襦、袄子、短衫、背子和半臂。背子是宋朝时期特有的服饰,一般是直领对襟,前襟没有扣子,袖子也有宽窄两种样式,背子的长度不一。半臂和唐朝时期相比,没有唐朝时期开得下,半臂的领口比较高,不以坦胸为主。裙子和裤子是宋朝女子的下身装扮,裙子是常用的服装,裙子的款式大多是修长的长裙,当时比较流行的是百褶裙。宋朝时期的服饰颜色也没有唐朝时期的服饰颜色艳丽,大多数是强调服饰的原色,讲究本色。不主张华丽,而崇尚节俭,更为拘谨保守。

2 服饰所反映的唐宋文化

唐宋时期的服饰变化所反映的是两个朝代的文化,唐朝文化与宋朝文化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些差异的产生与两个朝代的民族融合、思想开放以及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具体分析如下:

2.1 唐朝文化

唐朝时期处于繁荣昌盛时期,与各个民族之间的融合使得社会经济得到一定发展,同时,唐朝还注重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彰显大国情怀。

(1)民族融合,经济繁荣

唐朝时期注重与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往来,形成了良好的民族情感。长安是当时的首都,也是享誉世界的都会,更是亚洲地区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中心。唐朝时期各个民族之间通商往来,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唐朝时期的经济发展,而经济的繁荣势必带动纺织业的兴旺。唐朝服饰大多是用绫罗绸缎,服装颜色艳丽繁华,展现出独有的雍容华贵。当时的唐朝民众,身上所穿的服饰颜色都是比较艳丽的,富贵人家使用锦缎,寻常家庭使用的也是鲜艳的布料,鲜少采用素色。由此可见唐朝时期的民族融合所带来的经济繁荣,经济发展促使着唐朝服饰呈现出繁华的景象。

(2)国际交流频繁,大国情怀

根据《唐六典》中的记载,8世纪时期的长安有人口百万,其中有相当大一部分(5%)是外籍居民。据历史记载,唐朝时期先后与300多个相邻国家有过往来,最少的时候也有70多个国家,学习中国文化的国家便有当时的高丽、百济、新罗、吐蕃等,长安城中具有许多的国家使臣、商人和留学生,留学生人数高达8000多人。唐朝时期的一些官员也是允许由外籍人士来担任。唐太宗在西域各族备受爱戴和拥护,被他们尊称为“天可汗”,由此可以看出唐朝时期的民族融合的盛况。与此同时,民间的服饰也深受这些外来人士和汉民族以外的民族服饰的影响,将不同的民族观念和和服饰款式相互融合,唐朝服饰不断吸收和发展,演变成了独具特色的唐朝服饰。

2.2 宋朝文化

宋朝时期由于连年战争所带来的屈辱一直挥之不去,在民族心中有着很大的心理阴影,这些民族屈辱妥协也被反映在当时的服饰中。

(1)割地赔款,民族屈辱

宋朝时期的经济也是非常繁荣的,但是与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却是由于割地赔款。因此,宋朝政府对于当时服饰的胡化存在抵制,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临安府风俗,自十数年来,服饰乱常,习为边装,声音乱雅,好为北乐”,认为胡化是“伤风败俗,不可不惩戒,诒禁之”。因此,在宋徽宗时期对于百姓着胡服便有着一定的禁令。文献中有记载写道京城中有外族的人到来,穿着胡服,开封府便严行禁止;京城内的人民,不能佩戴带毡笠子,对于敢于着此装束的人,会受到严厉的制裁。由此,宋朝服饰保留了自己的特点,民众的服装都需要当朝者来出台相关的法律规定,可知当朝者对于割地赔款的民族屈辱感到非常羞耻,不愿意融汇其他民族的服装。

(2)理学思想,崇尚简朴

宋朝时期推崇的思想是理学思想,以儒学思想作为核心,而将儒道释三种思想相互渗透。理学中讲究人的“二重性”,也就是讲究修身养性,不能过多地贪婪于欲念,只有回归到善良的本性才是符合天理的。同时,推崇的“三纲五常”也是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将人心给束缚起来,使得人变成了一个听话乖巧的木偶,没有自己的思想。宋朝的服饰并没有继承唐朝服饰的特点,而是推崇了古代时期的礼服制式,明确规定服饰不能沿袭唐朝时期的奢华,而需要遵从简朴的风格,尤其是对于女性服饰的要求严格,不再承袭唐朝妇女的袒胸露背的风格,而是颜色简朴,多以素色为主。此外,宋朝宁宗时期的后宫内仅有妃子可以佩戴金石首饰,最终形成了宋朝时期的拘谨质朴的服饰特点。

3 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唐宋时期的服饰变化,可以窥见历史长河中的唐宋时期的文化特点。探讨唐宋时期的服饰变化能够促进服装产业的变化与发展。无论是服饰变化还是文化差异,究其根底都是探讨社会的本质和根源,也是分析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服饰的变化发展除了有生产力的因素之外,还有民族融合、宗教思想、社会观念等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变化也就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

(作者单位: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民族融合服饰时期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一战时期蛰豪战(10)
猜朝代
普通话是我国民族融合的产物
元代科举中实行民族倾斜政策的原因分析
浅谈古代少数民族改汉姓
Wearing 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