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计算机教学实施策略

2018-05-14 01:48顾建丰
知识文库 2018年24期
关键词:知识结构计算机课程

顾建丰

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在各个行业中应用普广,为适应社会的变化,各地初中教学中设置了信息教学科目。尤其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对计算机专业极其重视,并明确将提升学生计算机能力与强化课堂教学效率作为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教师也以此为己任,但由于计算机课程教学时间较短,在实际教学中存在各种问题。本文就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出发点,以创设符合初中生计算机教学的方式,解决计算机教学的难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与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

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人才竞争与人才能力压力,不仅需要人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更需要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初中阶段是学生接受计算机新知识的重要阶段,面对今后社会对计算机应用的依赖,初中学校应该致力将计算机技术作为课程的重点,加强学生对计算机信息知识的获取,不断解决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与学生的综合发展。

1 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作为近年来的新兴专业,其知识更新速度迅猛,涉及内容广泛,信息量大,然而新课程实施以来,将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列为计算机教学目标之一,这极大的增强了计算机教学的困难程度。根据对初中计算机教学的研究,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 教学方式落后于实际需求

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不再是家庭的奢侈品,已逐渐走入了千家万户,因此很多学生从小学起就已经接触计算机,对计算机的基础操作原理有了浅层的了解。当把计算机课程设置为初中必修课时,学生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期待能够通过计算机课程加强自身计算机水平与实践操作能力。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存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常都采用传统的书本式与灌溉式相融合的方式教学,极大的降低了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而难以满足初中生对计算机教学的实际需求,进而教学效果也随之下降。

1.2 计算机知识结构更新不及时

近几年,我国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各种知识更新快速,基本上已实现了二年到三年知识结构一更新的局面,然而对当前初中计算机教学进行分析中发现不仅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知识结构也相对较为落后,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速度,而导致最终的计算机知识的落后。此外,计算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指导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知识体系极不完善,专业知识掌握能力不全面,不准确,其有些计算机教师除任教计算机教学外,还担任着其他学科的教学任务,这极大的降低了教师对计算机课程的教学重视程度与知识更新精力,而造成知识结构与现实计算机的更新产生矛盾。

2 应对初中计算机教学问题策略研究

2.1 完善教师知识结构与实践操作能力

从事初中教学的教师自任教开始,其主要精力都投注于教学研究与课程设计两大方面,严重的忽视了自身能力和知识面的拓展。计算机教学与初中课程的其他教学不同,由于计算机知识一直都处于动态变化中,在实际教学中对计算机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教学要求,不仅需要丰富的教学经验,完善的教学计划,更需要时常根据计算机发展态势,调整计算机教学课程,以使计算机教学知识体系符合当前教学的实际需求。除此以外,计算机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学中所讲述的理论知识都是为了使学生在实践中能够熟练的操作计算机而设置的。基于这些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身作则,学习新知识,创新知识结构。例如,是Microsoft office中的word程序是计算机教学的基础,word教学主要以文字设置为主,对其他功能利用较少,基于教学现状,教师应在教学中为学生添加表格制作、计算公式运用、输出格式转换等知识点。通过深层学习,学生对word的认识程度不断加深,操作也越来越娴熟。

2.2 端正计算机学习态度,提升学生参与度

初中计算机教学是这门学科系统教学的启蒙阶段,肩负着普及基础知识、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掌握操作基本指令、简单文字处理与了解简单编程等相关内容的传授任务。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计算机受到教育机构的强烈重视,逐渐将其划分为主要课程之一,在以往教学中,由于学科尚未列为主修课程,且考核机制不全面,而在众多学科中所占比重较低。在应试考试的压力下,学生都已主科学习为主,只有极少的学生因为兴趣而投入到计算机学习中。长此以往,迫于升学的压力,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也随之减轻。初中学生群体计算机能力的提高与系统知识的掌握,是开展初中计算机教学的初衷,也是信息时代对学生信息素质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明确教学目的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配合教师精心准备的教学资料, 可以使教学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此外,有些初中校因为计算机课程地位较低,而被其他课程所替代,这也极大的降低了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认可程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对待计算机课程,端正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态度,并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计算机学习行列中,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先让学生体验一下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实用性,以此为吸引点,提升学生对计算机的认可度。

例如,在学习使用excel制作表格中,教师可先给学生讲解一下excel的使用方法与各个程序的理论知识,让学生根据学到的知识,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课程表。再如,可以利用excel表格的图形分析功能和数学计算公式,让学生自己利用图表分析全班的成绩与自己各科的成绩与总成绩。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切身体会到计算机的应用价值,从而今后的学习中,对计算机的重视程度日渐加深,学习态度也更加端正。

2.3 借助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思维空间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成长的重要阶段,学生对各种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且大多数都喜欢依据自己的理解和做事风格处理事情。正是基于学生的好奇心和计算机较强的实践性,在实际教学中,当学生具备了相应的理论知识后,教师可带领学生进行上机操作,并不断鼓励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按照自己的想法展开学习,若在实践操作中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要急于帮助学生解决,可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根源,以在寻找解决方式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以激发学生思维发展。

例如,在讲述完word 和 excel理论知识与基本实践操作后,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制作一个成绩表,同时根据表格需求制作数学统计表,然后對其结果进行语言分析。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计算机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能够更加娴熟的使用计算机。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一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深层探索,激发他们对计算机的学习欲望,以在日常练习中得以更好的发挥与运用。

2.4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深层知识

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程度显著提升,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长期接受应试教育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状态,而显著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与提升。同时在这种应试型教育压力下,学生没有更多的精力投身于计算机知识的深层探索中,因此一直以来都是为达到考试目的而学习,这严重限制了学生对新知的探索。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计算机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自主去探究计算机知识,了解深层知识,体会计算机的魅力。

例如,在学习“拼音输入法”时,教师可先向学生介绍计算机输入的基本概念以及不同类型的输入方法,待实践操作中,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输入方法进行学习。此外,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意愿,鼓励学生自己探索深层的知识,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为计算机实践操作学习奠定基础。

3 总结

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创建了条件,计算机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在初中教学中设置计算机课程对学生而言至关重要。在新课改实施这一背景下,教师应当做出教学改革,为计算机教学创建更好的条件,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淹城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知识结构计算机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计算机报202007、08合刊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工程管理专业大学生知识结构及其评价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提高知识型员工忠诚度的思考
自行车的发明
一体式,趋便携雅兰仕AL-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