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者视角的高职课堂教学诊改策略探究

2018-05-14 01:48王欣
知识文库 2018年24期
关键词:学习者高职过程

王欣

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是提升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针对当前课堂教学诊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学习者视角的诊改策略,从深入了解学习者对于课堂教学的真实感受入手实施诊断,精准定位问题点,剖析根源,探索解决策略,使课堂教学始终沿着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和学习者需求的轨道前行,以更好实现高职教育的社会责任。

为加快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切实提升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教育部办公厅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文和《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文,提出“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

在课堂教学与实践方面建立质量诊改体系,首先应该明确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基于原有知识经验生成新的知识体系,这一过程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体验感受。基于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型实用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自身学习能力普遍略低于本科院校的学情客观状况,高职课堂教学必须强调学习者的学习感受、接受状况和学习效果。从“需求导向”出发,以学习者视角对高职课堂教学进行诊断和改进具有实际意义。

1 当前高职课堂教学诊改存在的问题

1.1 忽视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

当前对于课堂教学进行的诊断多是从教师教学角度设定标准,例如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等。虽然“教”与“学”密切相连、不可分割,但是以“教”診“教”的做法不免忽视学生感受,不能做到依据不同的学情状况调整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等关键因素,因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当前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普遍呈现出的诸如学生学习兴趣不足、课堂涣散、学习效果不佳等问题,不得不使我们反思教学诊改中没有正视学生主体地位的问题。只有从“学”的状况和效果出发,以“学”诊“教”,倒逼教师更新教学理念,以学习者的需求为导向进行教学诊改,才能真正诊断出高职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以提升学习感受和学习效果为标准寻求改进措施,切实提高高职课堂教学质量。

1.2 尚未厘清“评价”与“诊改”的关系与区别

多数教师认为“教学诊改”无异于“教学评价”,尚未真正理解“教学诊改”的内涵与实际意义。事实上,现阶段实施的“教学评价”多为督导、学生和教学管理部门对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实施优劣的一种第三方评价,教师处于被评价的客体位置,评价结果与评奖评优、职称晋级等挂钩。而“教学诊改”是一种自我质量提升体系,是在督导、学生的辅助之下,教师主动对教学过程进行诊断,明确问题点、探究学生需求,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反思和剖析各种教学元素,从而改进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的一种长期性的质量提升手段。这个过程重点突出教师自身的主体作用和主动意识,而且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循环往复的、逐步提升的逻辑体系。

1.3 尚未树立“主动性”和“持续性”理念

很多教师自身尚未认识到“教学诊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是在学校的要求下被动进行,缺乏主动性,不免存在“形式主义”,没有实际、客观地静下心来踏踏实实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的客观诉求,进而有针对性地探索改进措施。而且,部分教师认为教学诊改只是“一次性”的事情,实施一次即可一劳永逸,不能做到反复、循环的诊断与改进。剖析出现这些错误思想的根源,在于没有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教学,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误以为教学内容可以一成不变,殊不知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年轻人思想观念的改变,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必须不断更新、不断进步,才能永葆活力,以满足社会和学习者多样化不断发展的各类诉求,否则只能陷入被社会淘汰的境地。可以说,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是每一所院校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只有看到并承认社会的发展更新和自身的差距,以一种发展的眼光和创新的精神不断革新升级自我,才能在瞬息万变、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站稳脚跟,取得长足发展。

2 基于学习者视角构建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体系

由于课堂教学在高职教育过程中的基础与核心地位,其诊改的目的应是通过不断改善质量来提升学生和社会满意度,从而提高院校服务水平、扩大社会影响力。可见,高职教育最直接的服务对象就是广大高职学生。那么,我们诊断和改进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标准和措施都应该围绕“服务学生”这一根本目标来进行,忽视学生主体性的教学诊改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牢固的根基是不会长远发展的。因此,设置以学生为本,基于学习过程的诊断标准是课堂教学诊改有效实施的前提条件。

2.1 诊断标准

基于学习者视角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与诊断,建议从学习兴趣、学习目标、学习资源、职业与实践、互动与关注五个方面多角度查找问题。

学习兴趣:当代年轻人思维活跃、跳跃性强、接触事物广泛,同时高职学生本身具有对于学习行为主动性不强的特征。因此,能否通过个性化教学设计较好地吸引学生、增强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先决条件。

学习目标:在发现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基础上,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学习活动能否沿正确的路线有效实施并产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导向条件。鉴于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和自律性不强的特点,在树立正确学习目标方面教师的主导作用极为重要。

学习资源:要想达成预期学习目标,进而取得更高一步的知识能力提升,科学合理且充足的学习资源是重要保障条件。有限的知识层次和实践能力限制了学生自主寻找学习资源的范围,教师基于当前学习目标提供符合学生知识能力水平且具有一定提升作用的丰富的课上课下学习资源是保障学习活动产生预期效果的重要因素。

职业与实践: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为生产、服务、管理等一线岗位培养具有基本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技术技能型实用人才,因而对于学生进行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的实践应用技能培养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设置较大比例的实践课时,且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切实体会到本门课程的职业领域和应用价值,通过反复训练逐步掌握符合职业岗位需求标准的实践应用技能。

互动与关注:现代课堂教学极为关注师生互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加强沟通,加深理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互动过程可以说是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为承认、相互尊重的过程,学生能够感受到被承认和被关注,从而愿意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最终产生教学效果。

2.2 实施方法

将每一标准划分三个等级由教师和学生分别评判,通过自评和他评发现教师主观意识与学生客观感受之间的差距,反思教学过程,探索改进措施。详见表1。

得分越高,意味着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认可度越高,教学效果越好。反之,意味着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接受度越低,表明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并没有很好地传达给学生,师生之间存在屏障,未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教师本着“问题导向”原则,从问题项目着手,依据“教学诊断→明确问题→沟通反思→确诊病因→治疗改进→实践检验→再次诊断”的循环工作流程(见图1),定期实施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促进课堂教学始终沿着满足学生需求的轨道持续前进,促进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教学诊断与明确问题:这一过程强调教师自我诊断与学生诊断的对比效应,因为即使教师自认为是很好的教学设计,也可能由于某些教学因素不佳导致不能产生预期效果,通过学生的反馈对比寻找差距,才能较为精准地把握问题点,打破教师原有的思维固化区域。

沟通反思與确诊病因:对于问题点的产生原因,除了教师的自我反思,与学生的深入交流必不可少,只有通过师生沟通,而不是只凭主观臆测,才能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确定问题根源,找出切合客观实际的解决策略。

治疗改进与实践检验:改进措施是否能够解决问题,被学生所接受、满足学习需求,从而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教学检验,通过反复诊断,循序渐进,逐步改善、提升教学质量。

3 结语

高职课堂教学诊改既是教师自我提升与成长的过程,同时也是减少“教”“学”摩擦,将二者充分融合、无缝隙对接的过程。只有持续性地实施教学诊改,才能更好地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和学习者的需求,发掘激励高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潜能,从而更好履行培育技术技能型实用人才的高职教育社会责任。

(作者单位:辽宁轻工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学习者高职过程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雪花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