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以人为本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意义

2018-05-14 02:45李文娟
知识文库 2018年24期
关键词:队伍辅导员育人

李文娟

辅导员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学生思想教育的主力军,加强和改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环节。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机制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建设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辅导员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障。本文从人本理念出发,试图浅析其意义所在。

人本化的教育模式和管理理念,作为高校学生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思想,最终的落脚点在于其以人为本视野下学生工作的展开。对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而言,以人为本的理念,其实质在于如何服务、尊重、爱护学生,如何组建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辅导员队伍。辅导员队伍是介于管理层/基层,政策制定/政策实施二者之间的不可或缺的一支队伍,即维系学校与学生之间正常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落实和开展学生工作,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主体。因此,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人本化建设是极具必要性的。

1 “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我国最早提出“以人为本”概念的是春秋时期的管仲,他在《管子·霸言》一文中言: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管子把“以人为本”看做是君王立功国事的根基,表现出了对人的价值和作用的重视和肯定。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其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是所有社会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同时也是核心内容。以人为本就是通过主体的作用,极大地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之重是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是要关注人、尊重人和发展人,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注入到辅导员的工作和学习当中,通过从内和向外两个方面覆盖自身发展和学生工作,这是一种管理机制同时也是促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必要途径。

2 从内于自身发展:提升职业能力,加强专业化

高校学生工作的顺利展开需要一支专业化或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新型辅导员培养的根基在于以人为本,要更加重视辅导员的素养提升,满足辅导员个体发展的职业期望和多样性的需求,真正做到广纳贤才,最终目的是培养辅导员的团队集体意识、和谐共建意识和协作创新意识。

2.1 向学习型转变

辅导员首先是一名教师,其本职在于教书育人与思想引导。辅导员的管理模式直接关乎到是否能把握学生思想意识的动态,固定单一的管理理念已经不能满足于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知识经济的迅速崛起,对于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终身教育与学习已经成为当下社会人才发展的主流模式。辅导员队伍能否与时俱进,能否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直接影响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人才,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加强自身学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专业知识素养。

2.2 向服务型转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整个社会对高校教书育人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期望,“服务型”工作理念的转变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

“服务型”工作理念是辅导员学生工作被动管理向主动服务转变的重要途径。辅导员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从管理学生向服务学生过度,是将管理与服务结合起来,寓管理于服务,树立服务学生的意识,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立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本着管理并服务学生的遵旨,助学生成长成才。

2.3 向专业化转变

辅导员的职业化激发了其职业自信心和职业归属感,对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一支稳定的辅导员队伍是高等学校教书育人、学生管理的重要保障。只有这支队伍更加专业化、职业化,才能精准促进人才培养。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引导者。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有利于教育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维护高校稳定和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

3 向外于学生工作:以德树人,以人为本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应当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给为学生工作的展开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做好立德树人的工作,离不开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辅导员队伍。辅导员是德育工作的直接实施者,在建立服务型辅导员队伍的同时,也要引领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校纪法规、明礼诚信、勤俭自强、团结友爱的基本道德规范。这种道德规范的教育源自辅导员的自身素养建设,一个优秀的辅导员,一定是一个品德高尚、思想政治知识过硬、专业素养高深的教师。因此,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辅导员队伍是立德树人的主干力量。辅导员的“德”最终通过言传身教,率先垂范,以高尚的情操和人格为担保。有了师德才会有学德,而后有生德,一个合格的辅导员,其所有学生工作的基础是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其自身发展的基础是具有职业道德素质、忠于职守、敬业奉献。

3.1 搭建辅导员交流平台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和外部环境的保证。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直接作用于辅導员在高校的服务育人工作,只有高素质和高尚道德品质的辅导员才能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搭建学习培训与交流的平台,科学系统地对辅导员进行培养和培训,加强辅导员工作的科研能力。通过比较理论,激发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这种交流是经验上的互相学习,也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对辅导员业务素养的考验。在新媒体环境下,辅导员学生工作的展开具有了一定的时效性,面对面的交流逐渐显现出了学生管理工作时间和地域的局限性,微信、微博、QQ等网络社交工具成为新型师生互动和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平台。

3.2 完善辅导员培养制度

扎实理论基础、落实实践指导,二者缺一不可,这就需要完善辅导员的培养制度。通过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总结规律,建立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实践指导的三位一体学习观念,真正形成辅导员理论课题的系统型教育。辅导员应当具备专业知识、心理学、教育学、职业生涯规划等一系列职业技能,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3.3 坚持文化育人原则

文化育人,归根结底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思想的落实。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从根本上讲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高校文化育人的功能,必须要找到文化的基本定位。一方面,文化育人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在提倡共性的同时,还要彰显个性。辅导员作为文化育人的实际引领者,必须坚持发扬校园文化特色的理念,把专业特色和兴趣爱好的结合起来,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学生对“第二课堂”的兴趣。另一方面,从文化育人功能来看,深厚的文化传统孕育着学术自由的气息,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和学术环境,才能培育出优秀的文化人才。辅导员拥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这种定位实质上也说明了辅导员的育人作用,传统文化的传播很大程度上也落在了辅导员的肩膀上。作为学校与学生的衔接,辅导员有责任承担起文化育人的职责。

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以人为本是关键。以人为本不仅指以学生为本,还要以教师为本。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辅导员的人本主义思想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从学校层面而言,要以辅导员(教师)为本,完善辅导员的选拔任用和评价制度,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着重培养辅导员的职业技能;从育人层面而言,要以学生为本,不断调整和改进学生工作的方法,全面推进“传授知识——加强管理——综合服务”的全员育人意识,开拓创新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局面,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队伍辅导员育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大雁的飞行队伍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还剩多少人?
“有为”也应“有位”
青藏高原筑“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