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跨界融合型双创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研究

2018-05-14 02:45王波俞洁华
知识文库 2018年24期
关键词:产教双创跨界

王波 俞洁华

“互联网+”背景下跨界融合、创新驱动成为这个时期经济形态发展的重要特征,社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赋予了更高的使命。本文分析了跨界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从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专业融合等多方面探索与研究如何建立协同培养体系,使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这项计划旨在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与各个传统专业相结合,从而在新的领域中创造一种新生态。在“互联网+”背景下,新的知识、技术在不断更替,社会对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赋予了更多的要求和期望。跨界融合、创新驱动成为“互联网+”的重要特征,互联网产业需要计算机专业人才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教育部在2010年就鼓励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近几年来,高校不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绩,对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发挥了推动作用,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部分高校重视不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

1 跨界融合型双创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不足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从学校领导层到教师层再到学生层都没有完全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观念的改变,主要体现在:部分高校的决策者没有认识到双创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学校双创教育相关的政策与制度的缺失,缺少双创教育的正确引领和导向作用。在这大环境下,部分教师没有把深化高校双创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没有结合专业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再加上部分教师自身缺乏创新精神,缺乏创新创业能力,对学生的双创教育培养指导有限,难以形成学校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对于学生而言,部分学生认为双创竞赛是少数能力强的精英学生的行为,导致学生参加双创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双创教育的开展。

1.2双创教育保障体系不健全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程,涉及到机构、人员、场地、经费等方面的多项内容,与此同时,还需要政府、产业和企业与学校紧密合作、相互协调,才能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保障体系。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往往浮于表面,双创人才培养只是纸上谈兵,部分学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受学校人力、财力、物力的影响,学生缺乏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训练,缺乏创业实践的孵化平台,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学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

1.3跨界融合意识不够

随着互联网金融、大数据技术和跨界融合创新的兴起,互联网与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融合,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需要与社会经济接轨,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需要从单一的计算机背景下的专业对口的人才培养模式向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基础的复合型、宽口径的专业教育模式转变。鼓励人才培养多样性,实现个性化教育,向跨专业交叉培养转变,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现阶段国内高校尽管比较重视双创教育,但诸多高校依旧以专业知识教学为主,没有开设跨专业的交叉课程,忽略了跨专业的跨界融合,忽略了创新素养的培养,导致了学生未能全面化、个性化发展,创新创业能力未能得到培养和锻炼。

2 跨界融合型双创人才培养的新举措

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经济转型对创新创业人才提出了迫切的需求,经济的发展对创新创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不再是经济建设的配角,开始从幕后走向幕前,融入到各行各业中,主导技术的创新和服务的创新。作为培养服务于企业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学校,首先应该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改革传统的教育理念,将创新思维的培养、创业能力的提升作为双创教育的主体,将其融入到专业教育中,落实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创新创业平台等各个环节,形成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与时俱进的产教融合、专业融合,交叉培养的创新创业教育体制。

2.1与时俱进、转变观念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高专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主体,学校首先应该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出台双创教育相关的政策文件,政行企校共建平台通力合作、协同育人。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应打破专业壁垒,与学校其他优势专业相融合,找准专业发展的切入点,跨专业培养企业、市场需求的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每一位计算机专业教师应转变观念,根据个人的专业特长,积极深入IT企业一线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亲自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积累实践经验,提升业务素质,使之成为创新型专业教师。学生同样也要转变观念,培养创新创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加IT创新创业社团、活动和竞赛,锻炼创新思维,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使自己在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2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如今企业生存的第一要素就是创新,高职跨界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校企深度合作、产教融合。习主席在十九大的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产业与教学要密切融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同样指出,对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进行了全面部署,借以推动构建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的发展格局。深化产教融合需要政策当先,由政府牵头组织,将企业引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拓宽校企合作渠道,强化工作协调,统筹产教资源规划,使学生在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的带领下,借助外部资源完善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高职院校应组建创新创业管理部门与教育局、科技局、商务局、经信委等部门密切联系,尽快出台产教融合促进条例,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法律保障和制度保障。

2.3科教融合、教学保障

学生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辛勤付出。跨界融合型双创人才的培养首先要求教师具备跨界知识、具有创新创业能力。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创新人才,因此计算机专业教师必须深入创新企业挂职锻炼或承接横向课题,进行技术服务,一方面及时跟进IT最新技术动态,另一方面了解跨界知识,熟悉生产工艺流程,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应用能力,造就一批创新型教师或教授型企业家。教师可以将理论创新知识转换为具体的创新实例,利用真实的案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参与创新活动,潜移默化地将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传递给学生,实现高职教师科研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学校也可以聘请企业家或高级管理人员作为创业导师深入课堂授课,将市场信息、创新创业政策等最新的内容引入到创新创业课程中,使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更有针对性和可行性,更好地保障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4专业融合、知识融合

分析目前创新创业类的成功案例,绝大多数发生在跨界知识中。学校应该打破原有的专业设置,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开设专业交叉与跨界融合的课程。由不同学科与专业的教师组建跨学科跨专业的教学团队,通过课程融合、师资融合等途径为学生搭建综合性的跨界知识资源。创新行为的需求集中到哪里,知识就跨界到哪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就会延伸到哪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一方面可以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跨界不同领域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精选具有跨界因素的案例,促进学生掌握跨界创新的知识,提升跨界创新的核心能力。

3 总结

高職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跨界融合型双创人才培养一定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为本,以跨界的思维,打通学校内部,学校与社会、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之间的通道,通过专业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融合等方式建立协同培养体系,学生能够逐步从认知层的深化走向实践层的创新,借助跨界知识产生创新“点子”,利用创新点子产生创新方案,应用创新方案解决创新问题,使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产教双创跨界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跨界天才之西方篇(上)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学霸也是人 那些跨界的大拿们①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