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课堂中的运用

2018-05-14 10:49曾丽萍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17期
关键词:图形与几何运用信息技术

曾丽萍

摘要:在新课程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逐渐产生了畏难、厌恶的心理,因为小学数学教师不能够有效的将他们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无法提升他们对于数学的动力,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坚持从多方面入手,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小学数学经验,对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课堂中的应用做逐一深入阐述,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解疑答惑。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运用

“图形与几何”这门课是小学教学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比较难的一部分,需要学生的抽象思维,但是小学生的思维正是一个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程中,在这个时期,很难在头脑当中构建出几何图形,但是也正因为处在这样的一个时期。“图形与几何”这部分的教学更显得尤为重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有强调:“图形与几何”小学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传统教学当中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很难以满足这样的要求,而信息技术的应用恰好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通过声音、图像、文字、動画等,将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直观的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在大脑中构建几何图形。

一、发挥信息技术的趣味性优势,精选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兴趣

每个阶段的教学都有自己的特点,高中生和初中生更加具有自主学习意识,不需要教室做过多的约束,而小学是比较难管难教的阶段,因为小学生大多都很难集中注意力,比较好动,所以课程一定要吸引他们,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是,在传统教学当中,课堂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的状态,无论如何都很难提起兴趣。那么该如何使课堂变得有趣又有效呢?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我们的现代信息技术,只有最大程度地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前利用多媒体将声音、图片、文字、相结合来设置导入新课的问题,也可以是一些动画片,或者是我们小时候经常见到的“小红与小明的故事”通过一些故事,可以引发学生们的积极思考与讨论,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将他们的思维带入学习的课程中,让他们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想要主动的去探索知识,一旦他们的求知欲被调动了起来,学习也就变得没有那么难了。

例如,教师可以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课当中,为了引起学生对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兴趣。提前准备好一个动画片“阿凡提卖毛毯”的故事,内容是:巴依来到阿凡提的小摊买毛毯,阿凡提拿出俩块毛毯(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对巴依说:“如果你能猜出哪一块更大的话,我就免费送给你。但如果你猜错了的话,就把欠长工的工钱都还给他们。”巴依一听免费送,马上开始贪起小便宜,拿了长方形的一块,说:“我就要这个”。这个故事片段放完之后,可以请同学们来猜一猜,那一块更大,到底是平行四边形呢?还是长方形呢?当然教师要知道,讨论的目的不在于猜出哪一个图形更大,而是要引起同学们对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兴趣,接着导入新课。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而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讲课,就是为了引起学生们的疑问和惊奇,从而引起学生们的兴趣,让他们通过思考来解决自己的疑问。

二、发挥信息技术的形象性优势,展示思维过程,突破重点难点

几何图形方面知识的学习,靠的是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而小学生,正处在一个思维模式建立的阶段当中,思维模式由具象变为抽象。所以,对于我们小学教师来说,这是教学过程当中的一个难点,因为小学生并不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光靠老师的口头描述,或者一些肢体上的动作并没有办法解决这个教学难点,也会导致学生对几何与图形这方面的知识理解不透彻,打下的基础不牢固。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出现了,也在各大小学课堂当中得到了应用,实践证明,能够将声音,图像,文字结合起来展现给学生的多媒体技术的确对“几何与图形”的学习更加有帮助。通过多媒体技术将书本上一些抽象的知识更直观的展现给同学们,这样可以将一些老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知识变得更加容易掌握,使得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难点得以突破。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课堂当中,多媒体技术的利用一定要适当。多媒体技术的利用是为了将书本上一些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象,方便学生的思维,可是如果将所有的抽象知识都转化为具象,那么这样的课堂当中将无法锻炼到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在使用多媒体技术的同时,也要给学生留有大量思维想象的空间,这样才能让多媒体技术在“图形与几何”教学当中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归根到底,教师在课堂当中还是占领主导位置。多媒体技术只是为了辅助教师的教学,使教师容易讲授,使学生容易理解。所以教师一定要把握好使用多媒体技术的“分寸”,要从教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适当并且合理地使用信息化技术。只有做到这样,现代化信息技术,才能展现其真正的功能和魅力,才能真正的做到优化课堂效果的作用。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认识》这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在大屏幕上展示出一些有角的实物图片,比如一些零食的袋子,课本,三角板,等等,这些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东西,更有助于他们的理解,教师可以在“白板上”将展示给学生的图片中的角描边,再将原来的图片隐藏掉,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不能够全部展示直角的图片。因为学生刚接触“角”,这样会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式,认为只有直角才叫做“角”,不利于他们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这样“将角的外衣脱掉”的方式,让学生们在自己的头脑中呈现生活中的“角”转化为数学中的“角”,这样对于他们来说“角”就不是一个新接触的知识,而是从生活常识当中转化过来的并不难以理解的知识。

三、发挥信息技术灵活性的优势,延展数学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学习大致分为三个步骤:课前的预习,课中的学习,以及课后的复习。对于数学来说,课后的复习,也就做一做课后习题,学生通常在做题的过程中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学生对课中的知识掌握较好,做课后一些难度并不算很大的题的时候会感觉到枯燥乏味,机械似的做题;另一种就是对课中的知识掌握的较差,做课后题的时候感觉很难,没有兴趣再做下去。其实这两种情况的出现是相对正常的,因为课后的一些习题的确只有几种题型,让学生潜意识里认为学习只是为了做题,应付考试,不能将所学到的知识灵活地掌握和运用,学习就丧失了它原本应有的意义。小学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个应用比较多的科目,因为小学数学的“图形与几何”学习只是一些表面的几何图形的认识,面积的计算等等,这样的知识很容易跟生活联系结合起来,所以教师可以在学生做课后练习题的时候,给他们布置一些内容较为新颖的作业。通过信息技术,给同学们设计一些又具有趣味性,又具有针对性,同时还具有一定难度的课后练习。通过网上学习的方式将习题发布给学生。这样,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既能感受到趣味性,也让学生在这个练习过程当中由被动化为主动,同时还巩固了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这种线上发布的习题,老师可以及时查看学生的练习情况,更加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也方便教师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等。《新课标教程》中说到:数学是人类文化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数学课堂上也不应当只是抽象的符号、文字、图形、和一些运算过程的组合,或者是老师单方面的灌输。意思就是不应只是课本当中一些中规中矩的知识,学生们更应当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了解知识到底是什么,是怎样来的,又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可是,在传统的课堂当中,教师会加入一些数学史的讲授,效果也不见得会很好,因为历史课似乎也并不十分受到学生们的欢迎,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恰好改变了这样的一个状态。教师可以在讲授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一些数学发展历史当中做出巨大贡献的一些名人,或者是数学这门科目为历史发展做出了哪些推动,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的视频、图像、声音、文字,让这样一个“数学史”的讲授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有趣。也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让课堂气氛变得更加轻松活跃。也让学生用数学特色的眼光去理解生活,甚至是创造生活,也许还会让部分非常具有数学思维的同学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喜欢上数学这门学科,便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让钻研数学成为他们的习惯。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数学教师要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提高学生课堂听讲的专注度,为其未来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图形与几何运用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操作活动的有效性策略探究
关于“图形与几何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