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引领路径 助力教师成长

2018-05-14 17:13左慧慧
学前教育(幼教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园本青年教师教研

左慧慧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幼儿园数量快速增加,青年教师比例日益增长,由此带来的青年教师实效性培养工作面临挑战。园本教研作为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平台之一,也需要我们不断优化教研机制,创新教研路径。

我园是一所园龄未满4年,60%的教师工作年限不足5年的年轻园所,拥有一群有热情、爱思考、肯钻研、有想法,但实践经验不足的教师队伍。在园本教研过程中,我们转变思路,拓宽路径,尝试“论坛轮值”“交流反馈”“动态笔记”“班级研究”等方式,激活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热情和愿望,助推园本教研实效开展。

青年教师是充满活力的群体,虽然教学经验不足,但学习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善于思考并勇于创新是他们的优势。如果有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他们特别愿意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心得、收获与体会。“论坛轮值制”是我们在园本教研学习分享环节采用的一种形式,即根据既定的或者生成的交流内容,每位青年教师轮流成为论坛的主持人,论坛话题或者聚焦师技师能,或者补充学科知识、教学知识,或者关注实践困惑。我们尊重教师自己设计的讨论提纲和研讨方式,真正做到“谁的论坛谁做主”,并在教师需要的时候给予全力支持。

“论坛轮值制”为青年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平台,点燃了他们的激情,充分调动了主动性与内在动机。学习也不再是单向输入,而成为多方互动的过程。青年教师对每周的论坛充满期待,从开始羞涩结巴地不知所云,到后来有理有据地各抒己见,分析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锻炼,死板的学习内容因此而变得生动有趣、记忆深刻,疑难困惑也都在你一言我一语中迎刃而解。

“交流式反馈”模式受益于本刊2015年2期马春杰老师的《“交流式反馈”促进对话与思考》一文。交流式反馈相信每位教师都具有自主发现问题和反思的愿望和能力,通过“对话”引导教师自主反思并帮助教师完善教育观念和行为。我们在园本教研中尝试该文中的“交流式反馈”操作流程五环节——观摩活动、教师自评、讨论、反馈、反思,给青年教师带来了自主愉悦的研讨体验。“交流式反馈”让青年教师有了真正的话语权,能够真正享受到反思提高的过程。

教研活动搭建的是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只有打破“一言堂”的格局和活动交流时出现的“话语霸权”现象才能实现真正的交流。以往的教研过程中,虽然也会采用不同的活动形式鼓励老师充分表达,但依然会出现青年教师不够主动、怕说错,所以只听不说,或者跟着别人说的情况。“交流式反馈”弱化以引领者的声音为中心,而是通过老师间对话的方式进行信息传递,宽松平等的氛围被营造出来,青年教师可以更加自主地思考和交流;弱化以“我问你答”的方式引导老师发现问题,而是通过多种对话方式引发老师主动反思,更尊重青年教师个体对问题发现和理解的速度;弱化有问题就反馈,而是选取最核心的问题进行反馈,因为只及皮毛的问题会在解决核心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被破解。

“交流式反馈”模式中,明显发现青年教师在讨论环节更加大胆和主动,氛围更加有“研”味。反思这种差别,笔者认为,一是围绕一个活动内容的开放讨论给青年教师创设了更宽松的心理氛围和空间,相比提出一系列问题,老师更喜欢这种自由的表达,激发了参与的积极性。二是基于每位老师的想说和敢说,各讨论小组自然形成一个研究共同体,一些问题会在研讨中被消化和澄清,而有些问题则会成为冲突或困惑的焦点。这正凸显了讨论的价值所在,既锻炼了老师听评活动的能力,又聚焦了有意义的问题,提高了教研实效。

实践后青年教师对这种模式非常认可,既提高了自己观察与反思评价活动的能力,又感受到了教研的乐趣,真正激活了“研”。

园本研究微信群一直都是我园一个将研究个体聚拢,集中智慧、解惑答疑、畅谈收获、分享信息、推广经验的互动平台。利用这一平台,我们将每次教研实况利用云笔记图文并茂地进行记录,而后分享,确保没有参加现场研究的教师也能够第一时间获取相关信息。同时,使得随时随地翻阅与打破时空距离的深入探讨成为可能。基于网络的互动为传统的研究模式注入了动态的色彩,极大地鼓舞着青年教师的热情,个体反思转向群体反思,浅显反思进入深度反思,多方面的信息、多元化的视角、多样化的解决方案不断活跃在平台上,提高了研究的实效。

青年教師虽然是园所的新生力量,但已经日渐成为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因此,培养青年教师主动研究的意识急不可待。“班级研究”就是让研究走进青年教师的一日生活,以课题为依托,以问题为起点,以班级为基地,给青年教师研究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的日常工作中时刻有研究的影子,让研究逐渐成为他们的日常工作,并从中获得主动发展。

例如,在园本课题“在幼儿园开展生活化科学活动的实践研究”的研究过程中,在教师对“生活化”理念有了一定的认知与理解后,我们逐步放手,大胆打破“观活动研活动”“观游戏研游戏”的引领方式,推行“班级研究制”,即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主题活动实践研究,实行“班长管理,人人有责,有分有合,各有侧重”的分散研究方式,为每位教师搭建相对自主的研究平台。这一尝试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青年教师虽然教学经验有限,但他们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充满激情、乐于思考、愿意去实践自己的想法,这使得各班研究工作各有千秋,不但使前期研究成果得到巩固运用,而且成倍数地、富有创造性地丰富着园所已有研究成果。教研活动也随之有声有色,青年教师因为有了自己的研究实践与思考,所以他们愿意分享与表达,园本教研真正成为了思想碰撞和引领导航的平台。

园本教研助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探索中,我们感受到青年教师研究意识、研究热情和研究能力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崛起是园所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拓宽研究引领路径,创新研究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引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最大化实现青年教师优质发展将是我们不变的研究命题。

猜你喜欢
园本青年教师教研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及改进方法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关于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现状的研究
二胎时代高职院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时代嬗变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