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实践

2018-05-15 05:34崔华锋,胥滨,郭静
城市建筑空间 2018年3期
关键词:树池海绵雨水

由于历史原因,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出现“逢雨必涝、雨停必旱”现象,在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方面严重滞后于发达国家,成为社会公众诟病的重灾区。随着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及居民对美好生活要求的进一步提高,政府进一步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步伐,以解决目前城市存在的问题。通过白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实践,针对目前城市现状提出海绵城市建设建议。

1 海绵城市概念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2 构建绿色生态城市

在白城市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运用了以下技术手段。

2.1 建设生态城市优先考虑“以蓄代排”

建设绿色生态城市,首先要转变观念。在海绵城市出现前,各地基础建设采用大面积硬化,导致雨水渗透困难,只能通过管网、泵站等排放,频繁的暴雨和单次长时间持续降水使管道负载过重;同时,雨水直接排放造成城市水资源供给不平衡。城市内涝与城市干旱双重矛盾并存。因此,必须认真探索海绵城市策划实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大建设力度。

传统快速排水模式和集中排水模式已不能满足城市需求。绿色海绵城市建设、雨水收集、存储、处理,并可回收利用“以储代排”是有效解决城市内涝和干旱的手段。

2.2 采用新型海绵性材料,提高城市排蓄水控制规模和质量

简单的绿化和硬化相结合远不能满足雨水集蓄的利用,采用新型海绵性材料,才能提高海绵排蓄水控制的规模和质量。

1)采用大孔隙开级配排水式沥青磨耗层(OGFC)代替传统路面

城市道路是径流和降雨汇集的主要场所,对雨水调控起着重要作用。传统路面常用的沥青混凝土透水率低,只能通过道路纵、横坡将雨水汇集到雨水井统一收集,然后通过管道末端排出。这种传统的排水方式,在雨量小的情况下,无法收集雨水,导致雨水浪费。在遭遇暴雨或降雨量超过负荷时,无法及时有效排水,形成内涝,影响居民出行与安全。针对这种情况,道路采用OGFC面层加组合树池和生物滞留带的方式,有利于吸收和利用雨水。

OGFC路面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并可反复多次吸水,其特殊的孔隙结构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透水性;在高温时,可吸收路面热能;与传统沥青混凝土路面相比,路面阻力相对更大,可确保雨天行车安全。

2)用透水性铺装代替传统铺装

传统广场、学校、小区住宅、商业区等区域道路大部分为硬质铺装,其透水能力相对较低。现可将刚性路面改为透水路面,采用透水砖、透水混凝土、卵石路等,这样可有效提高路面透水性和透气性,使雨水能及时渗入地下土壤,提高土层含水量,改善生态环境,起到收集雨水的作用(见图1)。

图1 白城海绵城市路面建设效果

3)通过改造和再利用的雨水收集系统

大部分雨水渗透后,还需要有中转作用的蓄水池,即雨水调节池保存中转雨水,并可提供雨水回用。雨水调节池分2种:①通过绿色综合种植,形成下沉式绿地或雨水花园吸收一定量的雨水;②地下蓄水池。

4)屋顶绿化

屋顶绿化可广泛理解为在各类建(构)筑物等的屋顶、露台、天台、阳台或大型人工山体进行造园,种植树木花卉的统称。屋顶绿化不仅是绿地向空间发展、节约土地、开拓城市空间的有效办法,也是建筑艺术与园林艺术的完美结合,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既可增加空气湿度、净化水源、提高城市绿化覆盖,创造空中景观;又可以缓解屋面雨水溢流,减低排水压力等。如若实施,可打造出会呼吸的城市,让城市归于自然。

5)新型组合树池

新型组合树池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亮点之一,新型组合树池通过直接与道路和人行道相接,少量的降水可通过人行道及车行道路缘石的开口流至组合树池中,直接灌溉树木。同时新型组合树池中设有城市溢流井,并与市政雨污水管网相接,当雨水量较大时,可通过组合树池中的渗透区直接流入市政管网(见图2)。

图2 白城海绵城市小区效果

3 海绵城市建设须注重对天然水系的保护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大大减少了建设排水管道和钢筋混凝土水池的工程量。调蓄设施与城市既有绿地、园林、景观水体相结合,“净增成本”较低,还能大幅减少水环境污染治理费用,降低城市内涝造成的大量损失。

4 结语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管理的思想和应用以开放、客观的姿态呈现在城市建设中。在创造生态城市的同时,通过雨水基础设施的可视化空间营造,使城市雨水景观集生态和美学于一体,在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给居民带来舒适、愉悦的审美体验,改变人们对环境的认知和行为,实现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新平.屋顶绿化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 2011.

[2]谷新刚,李明全.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建设中的应用与研究[J].城市住宅,2017(7):45-47.

[3]董征,许静,高璐,等.“海绵城市”理论内涵及实践研究[J].城市住宅,2017(7):6-10.

[4]梁娟.基于海绵城市背景的植物景观配置研究[J].城市住宅,2017(1):61-64.

猜你喜欢
树池海绵雨水
上海市室外步行公共空间中的“树池”设计初探
农事 雨水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如果雨水先唤醒清明
浅谈城市行道树树池破坏与保护
农事 雨水
加强树池覆盖管理
海绵是植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