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文明云和梯田(连载)

2018-05-17 05:32
浙江林业 2018年4期
关键词:鱼鳞畲族农耕

在浙江云和县崇头镇,浙西南洞宫山脉云雾迷蒙的群峰深处,隐匿着一片“中国最美梯田”——云和梯田,它曾被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评为“中国最美40景”之一。

清明时节,天微亮,倘若你站在崇头村口,俯视村外的山中梯田,会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太阳攀着湿淋淋、银闪闪的梯子,从山间的水田里升起;一面面无数的镜子,顺着山坡,妥妥帖帖地铺展开去;田埂上刚发芽的青草,一圈圈一道道,为镜面镶上了翠绿的框沿;镜面朝天,映出蓝天里朵朵飘荡的白云……这正是著名的“云和梯田日出”奇景。

云和梯田开发于唐初,兴于元、明,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总面积约50平方千米,海拔200—1400多米,垂直跨度1200多米,最多有700多层。它不仅历史悠久、景观奇特,还是大山子民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家园。

千年积淀 人文极品

云和梯田的美是大美,集自然造化、历史人文于一体。

这里有历史之美。它经历了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的风雨,迎接着一年年、一届届开犁盛事,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流传着一个个传说故事,讲述船帮文化、银矿文化、农耕文化的代代传承;一头枕着洞宫山脉,一头枕着瓯江的涛声,静静地卧在浙西南莽莽苍苍、一泻千里的绿野中,千年不移、一生坚守。

这里有山野之美。山花、野果、山村、竹海,依傍着一户户山里人家;溪流、瀑布、云海、雾凇,流动出大山的梦幻和灵气;崇山、峻岭、丘陵、低谷,跨越三个地质带,依势而展,起伏交织,使一道道绕山的埂,一块块依山的田,勾画出变幻多姿的良田沃土。

这里有智慧之美。勤劳的山民从流水荡漾的山溪到白云缭绕的山巅,从万木葱茏的林边到石壁陡悬的岩前,把大山当画布,用耕犁作画笔,在凡是有泥土的地方,开出一块块良田,建成一条条水渠,培育一寸寸沃土,形成千姿百态的梯田,开创了山腰种水稻的先例。

云和梯田既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杰作,更孕育出深厚的农耕文明。不仅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也使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守望相助、休戚与共。

畲乡民俗 开犁祈福

云和是浙江著名的畲族聚居地之一,每年开春,生活在云和的畲民都会举行隆重的开犁节活动。开犁节又称牛大王节,意为祭祀传说中真善美的牛大王。这个古老的习俗在云和已经传承千年,每年的开犁节上,都会举行祭神田、分红肉、犒耕牛、对山歌等活动。在县西南部有一个畲族文化村,这里重峦叠嶂,云雾缭绕,古木参天,翠竹连绵,保留着最原始也最完整的畲族文化,这里至今坚守着自己的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形成了云和梯田最生动、最丰富、最传统的人文景观。

耕耘

春的乐章

山村人家

(李海波 摄)

好山好水 稻鱼共生

连鱼鳞和鱼鳃都可以吃的田鱼,你见过吗?

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梯田就有多高,云和梯田以种稻为主,泉眼溪流成为梯田灌溉的重要水源。自古以来,垦种梯田的人家,多有“刻木定水”的民约,根据每块田的面积,协商分配各家所需水量。有水便有鱼,溪水中的鱼在稻田里悄然生长,因为这里的水质好,鱼没有泥腥味,使鱼鳞柔软细滑,连鱼鳃都特别干净。所以,在浙南山区很多人都吃稻田里生长的鱼,而且从来不刮鱼鳞。

稻鱼共生,肥了鱼儿,耘了田地。真是好一幅生态和谐的共生图!

猜你喜欢
鱼鳞畲族农耕
非遗活态传承下畲族银饰创新设计及营销策略探索——以畲族银饰品牌“珍华堂”为例
农耕劳作磨毅力 南泥湾精神记心中
农耕旧事十二韵
永安“三月三”
畲族“三月三”民族文化节庆活动
畲族民歌:《朋友,请你喝杯酒》
为自己点赞
鱼鳞瓦(节选)
放大了25倍的鱼鳞
老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