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2018-05-18 11:41任娟
读写算 2018年29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渗透策略传统文化

任娟

摘 要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与文化发展的结晶,也是我国的文化瑰宝。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也是学生了解与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学生可以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了解到更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通过开展语文教学,经过语文教师的积极引导,可以为学生深入了解、学习传统文化提供有效支持。此篇文章首先阐述了传统文化的概念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其次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途径。

关键词 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学;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9-0026-01

一、传统文化的概念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我国传统文化是各个民族历史的思想观念与文化的体现,其反映了我国独特的民族风貌以及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初中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适当的在课堂教学时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初中生能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情况下对我国传统文化也具有一定的认知,并进一步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髓,从而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据相关数据显示,在以往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大部分语文教师并没有重視传统文化在课堂上的渗透,许多语文教师仍旧采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方法,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讲述的内容大多是考试会考的内容。而从目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来看,一部分教师虽然已经认识到传统文化对初中生的重要性,但由于初中生对传统文化知识认识不足,从而使初中生失去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途径

(一)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与传统文化的联系十分紧密,语文教材包含历代习俗文化、古代诗词名句、近代文学名著等多个文化载体。在诸多文化载体中古诗词的占比巨大,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古诗词渗透我国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在朗读背诵诗词典句时感悟古诗词富有的文化底蕴。我国传统文化是经由历史凝聚而成的,并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的精髓,是我国最为珍贵的财富。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充分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将渗透传统文化作为古诗词教学的一部分,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中的情感、背景及文化要素,感受古诗词中独特的叙事意境,真正理解古诗词的文化价值。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课为例,在教学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预习诗词,督促学生从网络、书籍中收集与诗词相关的信息。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展开教学。这首诗词主要对暮春时节的特定景物杨花和子规进行了描写,整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借助诗词内容提出一些问题,如“同学们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中感受到了什么?你们能够体会到诗人写作时的心情吗?”在教师提问过后,学生会积极地参与到思考与讨论中,在主动学习的过程更容易理解诗词所蕴含的情感。在进行诗词教学时,教师应该为学生预留一定的思考空间,因为诗词中包含的文化讯息无法通过口头讲授来让学生理解,学生必须自己动脑思考,只有当学生真正理解了诗词的含义才能够感受到诗词中的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诗词中的文化知识,引导学生思考诗词中的传统元素,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想象力。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

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包含着很多的传统文化元素,通过开展语文教学,经过语文教师的积极引导,可以为学生深入了解、学习传统文化提供有效支持。然而,因为长期以来初中语文教师一直使用比较守旧的教学方式开展语文教学工作,课堂教学的内容比较单调、乏味,这也导致很多追求新鲜感的初中生逐渐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所以,为了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浓烈的兴趣,语文教师应该依照初中生身心发展特征及认知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渐的渗透传统文化,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让他们能够更加积极的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建有效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良性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的体会传统文化的内涵。

比如,在教学《三顾茅庐》的过程中,由于古文没有现代文那么容易理解,所以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述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来导入教学情境。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有关诸葛亮的民间故事,比如说可以向学生讲“卧龙”称号的由来和“木牛流马”的故事。通过向学生讲这几个小故事以后,学生不仅对诸葛亮的智慧表示安坦,同时也让学生了解“木牛流马”是诸葛亮发明的一种运输工具。根据史书《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记载,“木牛流马”为当时运送军粮的重要工具,这也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种半机械化的运输工具。通过创建这样的故事情境,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也会主动向教师提问故事的后续,并且在课后还可能会主动的去查询相关的知识。如此便在语文课堂上营造了一个十分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初中语文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考试范围内的知识,也应该注重对于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产生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学素养。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让初中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很多传统文化元素,语文教师可以在古诗词教学中,有效的渗透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词中蕴含的情感,从而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牛树林.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类选文的编排与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7(35):53-55.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教学渗透策略传统文化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