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罗科菲耶夫《讽刺》中激情性质的分析与演奏

2018-05-21 11:29星海音乐学院510500
大众文艺 2018年9期
关键词:音响效果讽刺织体

张 川 (星海音乐学院 510500)

初次接触这套作品,首先给我的感受就是激情澎湃,最为明显的是旋风一样的速度与充满鲁莽气质的力度,这两者相辅相成,迸发出种种不可遏制的动力能量,那是个体激情宣泄的载体,在五首小品中,可谓无处不在。

首先在第一首的引入部分,这种激情性质就得以体现。第一首的引入部分(1-4小节),音区选择本身所呈现的音色是具有厚重凝滞的特质。此外,作为旋律音程反复交替的先后两个音,又建立在冷涩的减五度的音程关系上,再加上ff触键力度指示,使得这一导入片段具有了一种鲁莽、粗野、强悍的意象,激情性突显。(见谱例1)

[谱例1] (1-4小节)

同样,这种性质出现在第一首的39-56小节,由前段尾部的渐强推动下,达到ff的力度,乐曲回到主部,继而由前段的线形织体转变回块状织体。但在音域上扩大到大字一组到小字三组,并且由原主部左手同音区的和弦,转变为跨音区的音程,力度不减。这种鲁莽粗野的音响效果,实际上是将钢琴当作一件硕大的打击乐器,它所要的不仅仅是和声,而是紧张刺耳的音色,十分具有冲击力。

在第二首作品中,再现段落的第一乐句(29-37小节),作曲家将ff的力度附和在跨越4个音区的和弦行进上,左手的伴奏音型始终保持在大字组的e上,右手大多为柱式和弦,每个乐节都遵循着音程移位的原则,小三度与大三度交替下行。这种模拟打击乐器的音乐织体,将激烈、紧张的气氛扩大化,营造出全曲的高潮点,激情性十足。

前两首作品中显露的激情性同样延续在第三首作品中。在本首乐曲的48-56小节(减缩再现段的第一乐句,运用八度加厚再现开头主题材料,右手为持续的柱式和弦织体,左手使用八度作支撑,气势磅礴,犹如滔滔江水,滚滚而来。加之以全曲中fff的极强力度和不断向上的音乐线条趋势,跨越3个音区,乐曲的高潮部分已完全展露出来。

第四首作品的第9小节开始,作曲家在伴奏织体保持在循环音程(g-b到#f-#a)的态势下,高声部以四度叠加的模式向上跳跃(f-b-e-a-d),并附有重音与顿音标记。随后的三小节,音乐的流向往更高处发展,由小字一组逐渐推向小字五组。在力度上,谱面虽标明为ff,但由于不断的上行趋势,以及下一个乐段开头的fff力度,气势不断上扬。而且,高声部仅由单音组成,与ff力度结合起来,音响效果更加短促、尖锐,更赋有激情性特征。

在最后一首乐曲的开端, 1-24小节柱式和弦织体与ff的力度、重音记号相结合,使乐曲的行进并非厚重、凝滞不前,而是十分铿锵有力。3个音区的跨越和八分音符这种较短时值的搭配,加之以每一个乐节的调性都在变化,因此,在音响效果上营造出躁动不安的气氛,鲁莽之势蓄积待发。第二乐句虽比第一乐句在音高位置移低一个八度,但力度不减,更为强势,激情性尽显出来。

但此等激情性质,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作品在部分学习者心目中仍是停留在仅需强有力的敲击键盘即可,这是一个演奏误区。普罗科菲耶夫音乐的音响素材看起来粗糙、生硬,钢琴在他的指下好像丧失了连音进行的能力,变成了打击乐器,但实际上这并不是在打铁。

演奏中,展现激情性需要我们以手臂自然坠力为主,而且为了避免音色上的过于厚重,我们仍需结合运用一关节的勾力。以第一首为例,引入部分开端的ff强度,既要有暴风雨般的爆发力,也要有暴风雨般的机动性,因此,不宜把强音用砸键盘的方式演奏,需要多用指尖勾触键盘与手臂坠力结合,从而达到发出具有灵性的强音。再如第三首(见谱例2),fff强度的支撑下,如果不采取勾勒出高声部的演奏方式,而是一味的展示八度、和弦的厚重感,这样的音响效果反而与普罗科菲耶夫所设计的打击乐器织体背道而驰,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打铁音乐。在演绎其激情性过程中,手指上应注意两个方面: 1.在持续强音的乐句中,应保持在触键、情绪控制等方面的均匀—即不要“割裂”了完整的乐句。 2.通过所用力度的分配、触键方式等手法,使得乐曲演奏起来就不会“ 没头没脑”, 而会富有鲜明的“立体感”。

[谱例2] (47-50小节)

另一方面,踏板上的运用需要更加谨慎,要避免为了突显激情性而通过大量延音踏板来烘托音响效果。如第五首的1-24小节,开始时犹如魔鬼般、狂风暴雨一样席卷而来,汹涌澎湃。普罗科菲耶夫在踏板上的使用十分小心,这里他表达着一种躁动的情绪,尖酸刻薄的嘲讽,加入踏板后反而容易变得拖拉,没有狂风暴雨那种雨滴击打在物体上的清晰颗粒感。可见,为达到更好的烘托效果,踏板也要慎重运用,避免画蛇添足。

猜你喜欢
音响效果讽刺织体
浅谈莫尔吉胡《弦乐四重奏第1号》第二乐章的织体运用
凝而不固 层层铺进
浅谈舞台音响效果的艺术设计
钢琴伴奏织体在不同作品中的运用
钢琴曲《乌苏里船歌》的民族性解读
新世纪以来国产歌舞电影典型案例分析
浅谈话剧音响的艺术效果
华盛顿?欧文短篇小说中的艺术赏析
赛博批评视角下对英剧《黑镜3:白色圣诞节》的解读
浅谈戏曲舞台音响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