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大学教学与科研“相长”的对策研究

2018-05-23 10:24张红兵
大学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科研应用型教学

张红兵

[摘 要]发展中的应用型大学在教学和科研上都处于“内忧外患”的状况,始终坚持统一性、协调性原则,共同面对矛盾,才是必要的、合理的,从而实现“教、研相长”的互利共赢。

[关键词]应用型;教学;科研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3-0001-03

大学教学与科学研究之间的关系在世界各国都经历了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直至今日仍然还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挣扎,甚至彷徨,特别是正处于发展中的我国大学教育。因此,在应用型大学教学实践中,如何处理好教学与科研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应用型大学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发展中的应用型大学也是一个避不开的问题。

一、教学与科研的演变

(一)大教学、小科研阶段

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的理念三原则“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统一”是现代大学经典理念的开启[1]。在这之前,欧美国家的大学一直侧重教学而轻视科研,这与我国在建立新中国之初直到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大学教育比较相似。当时我国正处于国家经济建设人才匮乏的时期,处于集中培养应用型人才阶段,一方面国家没有提倡对于科研的重视,另一方面介于当时社会、经济条件尚不具备,不能形成广泛的科学研究,因而只是在少数有条件的单位才开展辅助教学的科研工作。

(二)科研过渡阶段

1978年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后,大学教育也随之变革,并且国内外大学教育理念的融合也在这个时期产生了巨大的推力,促使大学教育面向世界,科研工作的地位開始在大学中日益提升。这个阶段一直持续到20世纪末,特别是在国内知名高校中,科研工作在这个时期发展迅速,并为这些高校在近年的发展中奠定了基础。而中等层次及以下的高校则反应没有那么强烈,一方面在意识上还没有对于科研有强烈的认同感,在教学上压力大,偏重学生出路,无暇顾及科研,再加上这个阶段国家教育资源配置尚不平衡等,诸多原因使这个阶段的高校与高校之间开始拉开了档次,也正因此使得新世纪以来高校过分偏重科研的极端思想开始萌生。

(三)小教学、大科研阶段

洪堡理念成为现代大学争相模仿的形式之后,科研工作在高校的主导地位愈演愈烈,而带来的不良现象是教学工作相应的受到了冷落。在我国,由于评价制度、评估制度指标更偏向于科研工作,大学教学工作虽然在表面上得到重视,但是由于管理层、教师不得不面对评价、评估指标,于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开始采取应付的态度,没有充足的精力用于教学工作,这现象在近几年来的大学教学改革中已经开始得到关注。

我们可以看到,目前,重科研轻教学已经成为一个国内外共同的话题,当然,各国也已经开始采取有效措施逐渐在缓解这些矛盾。这对于应用型大学来说,尤其重要。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阶段,教学和科研都是缺一不可的,没有科研就不能满足应用型大学学生切实掌握技术前沿的需要,没有教学就不能满足应用型大学学生扎实掌握基础学习的需要,现在是该制订相应的对策缓解,甚至深入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二、应用型大学教学与科研的“生存”现状

(一)学校资源配置不平衡,评价制度有待明确

应用型大学大都处于科研起步阶段,能够获取的校内外科研资源尚比较有限,自身在与外部竞争对手竞争时本就没有突出的优势,虽然大部分应用型大学倾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收获方面尚不能与综合性大学相比。应用型大学中工科领域的发展很重要,但其理科、人文社科的发展也同样至关重要,而学校资源配置方面大都倾向于见效快、成绩明显的工科领域,在人文社科领域却反应迟缓,因此各学科协同发展还不完善。应用型大学教学投入在不断逐年增加,但是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而且由于生源扩招严重,实际生均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可谓教学与科研都是“内忧外患“,应该引起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应用型大学的评价制度应该突出应用型大学的特色,但目前大部分应用型大学还在沿用各省教育厅的统一评价制度,对于在协调教学和科研“两条腿”走路上尚欠缺因地制宜的措施。

(二)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参与积极性有待提高

目前,高校学生课堂参与度低是各高校共同面对的问题,而且在华人教育领域尤为突出,这使我们不得不正视我们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如何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将注意力转移到知识学习上,需要制订有效的措施。目前,应用型大学多以本科层次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所占比例较少,在课程设置上推行CDIO教学,将课程大部分内容压到一至三年级学习,严重增加了教师的教学任务,加上各高校大部分学科一直没有能够配备足够的编制教师,缺编比例在30%左右,甚至有的学校缺编比例高达50%,导致教师们长时间被束缚在教学上,无暇顾及深入探究知识,逐渐疲于应付了事。学生无心向学、教师无心教学,成为当前大学教育中一个十分突出的怪现象,如果长此以往,我们的高等教育会出现很大的问题,即使高校拿再多的奖项和基金也是难以长期维系的,因此需要协调教学和科研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滞后

由于教师长期疲于教学,对于教学内容多年来一直“始终如一”,还成就了“一个粉笔头就是一节课”的“优秀教师”。这些“优秀教师”多年以来由于使用同样的教学内容,日复一日,不用书本便能倒背如流,还在沾沾自喜,可这些陈旧的知识如何满足实践中不断革新的需要,如何满足不同时代学生学习特点的需要?

当前教学方法和手段始终没有突破20世纪还在使用的常规方法和手段,这也是学生缺乏教学参与度的重要原因,12年的中小学教育已经让学生“吃够苦头”,再继续用同样的形式,难以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虽然近年来慕课教学方兴未艾,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不可监控,大都流为形式,现实证明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学问题。

学校工作的滞后性,造成教师难以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和发展态势,教师自身的着眼点就会受局限,那么学生就难以接收到社会需要的知识。教师只有在深入进行本学科、本领域的科学研究,才会有更广阔的思维和丰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用于教育学生,因此有必要协调好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

(四)科研平台严重不足,难以实施科研任务

在我国,应用型大学基本上是省属本科高校,排名和资源都在中下档次,因此才不得已走上“应用型”的道路。这是在我国教育制度下,被优势高校碾压造成的一些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因而,应用型高校很自然也就没有资金和资源上的优势,并且伴随学校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原先已经捉襟见肘的财政,又被各种配套需要抢占,能够落实到科研平台建设上的资金和资源所剩无几,这已经成为每一个应用型大学共同面临的现状。由于科研平台建设严重不足,各高校的二级教学单位的科研平台紧紧掌握在行政管理者手上,难以发挥中青年骨干教师的科研特长,长久下去,中青年教师也逐渐懈怠和疏于科研,或者经常出现心血来潮一番的科研,不能持久维系,更难以完成科研任务。

(五)教学制度缺乏活力和执行力,课程设置有待合理提高

目前,大部分高校还是沿用几十年以来一成不变的教学制度,教师和学生也是在“墨守成规”,并没有真正参与到教学制度制订中,在大部分教师看来教学制度是行政管理者的“紧箍咒”,因此缺乏人心的教学制度没有跟上现行教学形式的要求,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需要。而且,由于没有教师同心同德的参与,教学制度大部分时间成为摆设,仅仅在审核评估时应用一下了事。本科专业设置越来越多,但是课程设置并没有足够明显的彰显专业特色和培养设计,种类繁多的专业还是继续沿用“原来的口味”,这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合理的,因此课程设置上有待明确化、合理化。

三、应用型大学教学与科研“相长”的对策

(一)教学与科研过程上的统一性

教學和科研的最终指向都是为社会服务,为了更好的传承和创新。教学是应用型大学的中心工作,而科研是基础工作,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并没有孰优孰劣之分[2]。教学工作是对知识的探索,对真理的追求,这个过程也是科学研究的意义所在,教师必须将科研成果转化到教学工作中,促进教学工作更好的完成,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教学参与,使教师为学生传授最前沿、最适用的知识。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到应用型大学教学与科研之间的统一性关系。

(二)教学与科研评价制度的协调性[3]

目前,大部分应用型大学将教学评价和科研评价完全的隔离开来,而且互不往来,造成了“大教学、小科研“小教学、大科研”两种极端的存在[3][4]。应用型大学利用自身在人才培养上的优势,更应该统筹教学和科研,为人才培养服务,以达到传承和创新的目的。评价制度更应该有教师和学生的参与,不能成为行政管理者的“紧箍咒”,否则仍然会成为鸡肋而“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特别是应用型大学,教学工作性是凸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点,也是与综合性大学、研究型大学相区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上如何凸显这些区别是应用型大学首先要考量的事情,也是长期影响应用型大学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教学评价制度则为这个发展保驾护航;应用型大学的科研工作更具有实践性,走在技术需求的前沿才能够真正实现应用型的目标,所以应用型大学科研评价制度在保驾护航的同时如何引导这个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三)合理配置各方资源,调动师生的参与积极性

对于尚处于发展阶段的应用型大学来说,自身在教学和科研上都处于“内忧外患“的状况下,应始终坚持统一性原则,共同面对矛盾,才是必要的、合理的[5]。当前应用型大学都是处于发展中阶段的高校,可谓是“前有狼,后有虎”,外部竞争压力大,在不断加强自身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同时,还要迎合外部竞争的冲击。这对应用型大学来说确实是“持久战”,也是“攻坚战”,赢得最后胜利就要将教学与科研实现本质上的统一,充分、合理的配置各方资源,这就要求在资金和资源方面,应该有统筹安排。当下“双一流”建设下的高校改革已经开始,给我们的启示不再是求大、求全,扎实做好学科建设才是未来高校的发展之路。

而这个过程中科研促进教学的实际行动会更加的明显,只有统筹未来才能赢得当下,才能使提高师生参与积极性方面的效果更突出,才能使“教、研相长”互利共赢。

(四)搭建科研平台,保障制度落地

统筹未来,赢得当下,就需要工作重心不再关注求大、求全,要集中力量办大事,搭建有力、有效的科研平台,这不仅仅是科研任务的需要,更是教学相长的需要,也是保障教学相长的必备条件。重点支持一些能够发展成为占据高地的学科,将其打造成无可替代的优势学科;组建学科集群,共享学科集群资源,最大化的有效利用设备、设施、科研平台、人员保障等,并积极促成学科集群内的合作;关注各学科的互补和延伸,因为一个学科的发展不是孤立的,所以要积极覆盖优势学科的延伸领域和互补领域,有效促进高校整体水平的尽快提升,并带来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设计合理的教学制度,既要尊重科学,尊重教师,尊重学生,又要与优势学校接轨,与国际通用制度接轨,以迅速提升应用型大学的高精尖人才培养规格,走出应用型大学自己的道路,彻底解决“内忧外患”的尴尬境地。

(五)科学设计、合理构建应用型大学的未来发展

应用型大学与综合性大学、研究型大学还是有区别、有优势的,那么如何利用好自身的优势?一方面需要管理者、教育者、受教育者共同参与设计,为未来打好基础。首先,以国际化视野科学设计教学制度、评价制度、课程设置等,面对当前共同的问题,可以通过交流与合作的方式促进变革。另一方面内外比较,有利于尽快发现自身不足,并且找到较好的解决方案。另外,要合理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新的时代和形式下,人才培养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积极跟进科研的目的也正是如此,不断的革新人才培养方案才能紧紧抓住应用型大学的未来。同时,走可持续的应用型大学发展之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能只图一时的发展就要一味的求快、求全。当前我国应用型大学虽然已经建设了20余年,但是并没有完全建立中国特色办学理念,还没有明晰应用型大学如何在未来占据优势,因此可持续发展还要多方共同努力。

四、结语

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不仅仅是一个高校的难题,也是各个高校正在面对的难题,不可能彻底、迅速的解决,这不仅有各高校自身的原因,还有来自于外部环境的原因,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参与。教学和科研作为高校工作的两大支柱,不能再以高低论英雄,而应深刻反思当前教学与科研的对立与矛盾关系解决的关键点在哪里。当前学校资源配置不平衡,评价制度有待明确,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参与积极性有待提高,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滞后,科研平台严重不足,难以实施科研任务,教学制度缺乏活力和执行力,课程设置有待合理化。我们应坚持教学与科研过程上的统一性、教学与科研评价制度的协调性,合理配置各方资源,调动师生的参与积极性,搭建科研平台,保障制度落地,科学设计、合理构建应用型大学的未来发展,以达到科研促进教学,实现“教、研相长”。

[ 参 考 文 献 ]

[1] 李斐.论我国高校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演变与协调发展[J].高校教育管理,2015(1):1-5.

[2] 王建华.重温“教学与科研相统一”[J].教育学报,2015(3):77-86.

[3] 赵跃华.教学研究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双趋冲突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0(8):170-172.

[4] 张湘韵.从大学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看大学文化的嬗变[J]. 高校教育管理,2015(2):34-37.

[5] 刘献君,张俊超,吴洪富.大学教师对于教学与科研关系的认识和处理调查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2):35-42.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科研应用型教学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再辨识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