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羿射九日》(统编本二下)教学

2018-05-30 04:14谈永康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扶桑后羿自然段

谈永康

文本解读

《羿射九日》是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神话属于民间文学,乃远古时代人民群众的集体口头创作。“羿射九日”在《山海经》《淮南子》《天问》等中均有记载。故事塑造了英雄后羿在大地干旱、民不聊生时,挺身而出,历尽千辛万苦,射掉九日,为民除害,大地重生的故事。全文7个自然段500多字,情节离奇,想象神奇,可读性强。

课文以“很久很久以前”开篇,尽显神话滋味。这一节创设了恢弘的故事背景:世界最东边的海上生长着大树扶桑,十个太阳每天轮换,从东往西穿过天空,给大地万物带来光明和温暖。接着写十个太阳闯祸,他们一齐出现在天空中, 禾苗被晒枯了,土地被烤焦了,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连地上的沙石好像都要被熔化了。从禾苗到沙石,这里有一个隐含的序,既具体描摹了世上万物之惨状,又有力地说明了十日炙烤大地的危害,最后导致人类的日子非常艰难。

人类危急存亡之际,总有英雄站出来。这次是后羿。课文用三个自然段来描述后羿射日的经过。这位神箭手有雄心,决心帮助人们脱离苦海;有壮行,不怕艰难险阻,“翻过……蹚过……来到东海边”;有伟力,登上大山,搭上神箭,拉开神弓……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有智慧,看到最后一个太阳慌慌张张地躲进了大海里,整个世界一片黑暗,他就想到没有太阳也不行,于是留下了最后一个。

羿射九日,从此太阳东升西落,大地重新现出了勃勃生机。这是后羿巨大的功劳,也是神话光明的

结尾。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掌握9个生字,结合课文理解“艰难、炎热、从此”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默读课文,做到不指读。能根据表格里的内容讲述故事。

3.感受故事的神奇,体味后羿是一个为民除害的英雄。

一、导入新课,感受后羿

板书课题:羿射九日。这是一个神话故事,(板书:神话)以前学过哪篇课文也是中国神话故事?(《女娲补天》)

交流:你知道“羿”吗?后羿做了什么事?(射掉了九个太阳)请带着你的感受来读课题。

二、学习字词,默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或听教师朗读,整体感受神话的“神奇”

味道。

2.指名读准12个生字:射、值、熔、艰、箭、裂、窜、炎、庄、稼、滋、腾。重点指导:值、熔、庄(翘舌音)、稼(读第四声,在“庄稼”一词中念轻声)。读时可问:你知道哪些庄稼?(联系学生生活,大致懂得庄稼指“五谷”。)

3.学生练习默读课文,做到:不指读、不出声。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默读几遍,直至读熟。

4.默读课文后与同桌一起完成填空。

很久很久以前,十个太阳觉得(轮流值日太没有意思啦),就(一齐出现在天空中),于是他们(炙烤)着大地,连地上的沙石好像都要被(熔化)了。人类的日子非常(艰难)。

羿决心(帮助人们脱离苦海),就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东海边。他搭上(神箭),拉开(神弓),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炎热)渐渐退去。最后一个太阳(害怕极了),就慌慌张张

地躲进了大海里。为了让(庄稼)生长,羿留下了最后一个

太阳。

从此,土地渐渐(滋润)起来,花草树木渐渐繁茂起来,江河(奔腾欢唱),大地上(重新)现出了勃勃生机。

5.同桌合作朗读上述三段话。朗读的目的有三:一是借助填空再次训练默读技能;二是以此训练准确提取信息的能力,达成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三是提供语境巩固生字词,括号中所填的大多是本课生字词,从音形义结合的角度再次学习生字词。

三、读书交流,体会“神奇”

1.过渡:这是远古神话故事,我们中华民族的先人一起创造了这个故事,他們有着丰富的想象,《羿射九日》里充满了神奇。

2.默读课文,思考:你觉得故事里哪些内容很神奇?思考后同桌交流。

3.组织对话交流,要点如下:

第1自然段:十日轮流值日很神奇。

板书:东海、扶桑、枝头、轮换。请学生用这些词再说说神奇。

第2 ~ 3自然段:十日炙烤很神奇。

抓住“炙烤”指导学生读好第2自然段,联系课文(如“十个大火球”等)理解“炙烤”的意思。

抓住“艰难”读懂第3自然段,人类的日子困难因为什么?通过朗读体会十日“炙烤”带给人类的痛苦与灾难。

板书:十日 炙烤大地 人类 艰难

第4自然段:羿射日很神奇。

朗读这一段,说说:羿是怎样一个人?结合学生交流,明确:有雄心壮志、不怕困难、力大无穷。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感情。

出示后羿射日的两幅图片(一是赶路,二是射日),图下配文字,请学生填空。

神箭手羿决心帮助人们脱离苦海。他(翻过)九十九座高山,(蹚过)九十九条大河,(来到)东海边。他(登上)一座大山,(搭上)神箭,(拉开)神弓,(对准)天上的一个太阳,嗖地就是一箭。那个太阳一下子爆裂开,一团团火球到处乱窜。接着,噗噗地掉在地上。

指导学生读好重音,读出对英雄后羿的钦佩之情。

继续默读课文,思考:羿为什么要留下最后一个太阳?

第7自然段:大地恢复生机很神奇。联系第1自然段,太阳“值日”的方式在变;联系第3自然段,大地也在变。这一切都很神奇,体现了人们对美好与幸福生活的追求。

板书:大地 勃勃生机

四、创设情境,讲述故事

1.梳理故事。

带着学生一起回味故事:后羿为什么射日,这是故事的起因。后羿一路跋涉,射下九个太阳,留下了最后一个,这是故事的经过。大地重现生机,这是故事的结果。

板书:起因、经过、结果。

课文就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2.讲述故事。

羿射日后回到自己的部落,与族民一起唱歌、跳舞,庆祝来之不易的胜利。睡前,小孩子央求

讲述羿的故事,家里的长辈开始

讲述……

作业设计

必做:

抄写词语:

1.觉得 值日 人类 艰难 神弓 炎热 害怕 重新

2.默读课文,给家人或好朋友讲述“羿射九日”的故事。

选做:

3.推荐《中国神话故事》一书,可以跟大人一起读读自己喜欢的中国神话故事。

设计说明:

作业1是语文学习常规作业,抄写生字新词,既是巩固识字,又是书写练习。字词是低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也是学生构建语文大厦的基石。

作业2是课堂学习重点的延伸。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讲述“羿射九日”故事。作为回家作业布置,可再次训练清晰完整地讲述故事。与课堂不同的是,这次讲述有真实的生活情境,有明确的交际对象,也能得到及时反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兴趣。

作业3是选做题。《中国神话故事》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优秀图书,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和家长一起读读这本书。“与大人一起读”本是一年级统编教材栏目,经过一年多的学习与实践,多数学生已经养成了读书分享的习惯。好读书,读好书,这是语文学习的大道坦途。我们语文教师有责任助力学生走上这条语文路。

资料链接

十日

传说古时候,天空曾有十个太阳,他们都是东方天帝的儿子。每天,九个太阳栖息在长得较矮的树枝上,另一个太阳则栖息在树梢上。当黎明需要晨光来临时,栖息在树梢的太阳便坐着两轮车,穿越天空,照射人间,把光和热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十个太阳每天一换,轮流值日,秩序井然,天地万物一片和谐。

扶桑

“东海中神木名”(《辞海》)。《离骚》中有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意思是:道路漫长而辽远,我将要上下寻求,在咸池饮我的骏马,手握马缰到达扶桑。可见神话中的扶桑神木是在很遙远的东海。

羿

即“后羿”,也称“夷羿”。夏代东夷族首领。原为有穷氏部落首领。善射。曾推翻夏代统治,夺得太康的君位。因喜狩猎,不理民事,不久被家众杀死。神话传说尧时十日并出,植物枯死,猛兽大鸟长蛇为害,他射去九日,射杀猛兽大鸟长蛇,为民除害,于是天下太平。

(以上材料摘自《辞海》)

(作者单位:上海市松江区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 田 晟

猜你喜欢
扶桑后羿自然段
后羿射日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扶桑”国到底在哪里?
相思·中秋
我和后羿过一天
秋天
后羿射日
对日本不宜称“扶桑”
美丽的秋天
悲哀的怜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