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北国而外中国:蒙元史硏究》简评

2018-05-31 10:20张钧扬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蒙元进士帝国

张钧扬

一、概述

《内北国而外中国:蒙元史硏究》是台湾中研院院士萧启庆先生所著一本关于蒙元帝国历史的研究书籍。此次萧院士将之前所著的《元代史新探》、《蒙元史新研》、《元朝史新论》三本书中有价值的文章重新编排,合编为本书,主要从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族群文化和人物等方面对蒙元帝国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每一研究都具有意义。

二、写作特点

本书的写作特点一是大量的引用史实和他人研究成果作为例证来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述。例如在其中的一章《元代科举与菁英流动:以元统元年进士为中心》中,萧院士引用《元统元年进士录》中的信息和数据,对元统元年的四等一百名进士的各方面信息:包括出身、先祖官职、互相关系、婚姻情况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归纳整理和分析,并在书中大量使用表格进行对比说明。元统元年是元朝历次科举考试中唯一录满一百名进士的考试,所以其统计数据具有很大的代表性和普适性,使得整个论述更具说服力。

二是专题性。本书并没有一个明确的顺序或是叙述主线,而是以一个一个的专题作为分割,每个专题有大有小,侧重点也各有不同。例如第一个专题《蒙古帝国的崛兴与分裂》,就是从整体的国家角度来看蒙元帝国的发展史和矛盾的发生点,属于宏观层面的专题。而后面则有类似于《宋元之际的遗民与贰臣》和《元明之际的蒙古色目遗民》这一类专门研究的小专题,凸显了本书的全面性和学术精神。同样,在这些专题当中,萧院士也大量使用表格来进行说明,虽会使本书的可读性有些下降,但也不可否认它的学术价值

三是作者的自身态度,从书名“内北国而外中国”中便可窥得些许。其含义是元朝虽然表面上是一个统一且用汉人的方式来治理国家的朝代,但它的本质仍然是一个由蒙古游牧民族本位思想统治下的国家,且产生了许多文化上和实际操作上的矛盾和冲突。而本书的部分专题都有体现这一根本思想,如《元代蒙古人的汉学》、《元代的儒户:儒士地位演进史上的一章》等。

三、关于怯薛制度的探讨

书中关于元代宿卫制度的专题引起了我极大地兴趣,同时也对相关的内容进行了更深度的探究,并对于萧院士的观点基本是赞同的。如书中所言:怯薛军原先是一种纯粹的蒙古组织,“是由蒙古氏族社会崩坏过程中产生的游离份子,附属于游牧主个人的所谓‘伴当演变而来。”“怯薛之下所有的单位——宿卫、散班、豁儿臣,以及其他家事工作者——都分为四个轮值组。各单位的输值组合成为四个具有各种功能的轮值班,称为四怯薛。分由四位元勋——即四杰:博尔忽、博尔术、木华黎、赤老温及其子孙世袭率领。”同时还兼有蒙元帝国初期的中央行政机构的功能,并且掌管王室的家务事。

在元朝正式建立之后,怯薛军的性质发生了一次转变。因为忽必烈把重心倾向中原并且采取汉人的统治手段,所以作为蒙古立身之本的怯薛军便被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同时忽必烈也设立了专门军事用途的禁卫军来代替怯薛军的军事用途。“但怯薛歹——四怯薛长及其成员仍被视为帝王的‘梯己的奴婢,而不是汉式政府的一部分。”同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怯薛歹处理皇家事务,顾未任用大量宦官,因而元代未有汉族王朝时代宫廷政治中宦官跋扈的现象。”元朝中期高官大多出于怯薛军内部,并且依旧保有怯薛执事官的头衔。同时为了制衡其他的高官以及大家族,硬性要求以秃鲁花(质子)的方式充入怯薛军,且均为三品级以上的官员的后代(1268年后)。不过怯薛的本质——贵族性组成并没有改变,同时因为统治集团的扩大,逐渐有汉人和南人加入怯薛并由此出仕。自此,怯薛成为了一个独立于官僚体系之外的,集軍政于一身的政治集团。

到了后期,因为怯薛的大部分功能被朝廷相关部门所分领,再加上依旧厚禄(1281年后),导致怯薛成为日渐衰弱的元庭的极大负担,甚至到了加印货币发放赏赐的地步。而这部分货币最终也在交易之中流入市场,严重加剧了通货膨胀的程度。长此下来的累积使元朝的经济逐渐崩溃,是元朝最终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元朝皇室之间为了争夺政治权利的斗争逐渐加剧,怯薛作为皇室的管家也被卷入其中,被各派所拉拢而分化,导致最终几乎失去了原有的战斗力。

就我个人来看,怯薛军的出现与蒙古部族的特点相关甚密,因为游牧民族不同于中原民族的家族特性,所以怯薛期初是纯私有,并且身兼多职于一身,属于高素质综合型护卫。最开始时成吉思汗正式设立怯薛军,把它当做了一种学习历练的方式,大量贵族的子弟被送进怯薛军进行历练。在部队中不仅能锻炼能力,还可以通过不断地作战获得军功来晋升官职,在当时是非常受欢迎并且实用的一种方式。随着元朝正式入主中原,它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它从高素质综合部队到管理集团的转变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生涩,不过这或许有服务对象的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但他们也依然避免不了在脱离原本的生存模式之后被安逸的生活不断腐化,最终在不断腐化的过程中和一样不断腐化的元朝皇室一起消亡了。

总的来说怯薛军的发展历程基本与蒙元帝国的发展历程一致,逐渐壮大到转变性质最后日渐衰落。由此来看当一个出身于游牧部落善于征伐的民族失去了原有的本性和本职之后,等待他们的下场就是腐化然后逐渐消亡,一如入主中原之后的金朝。

四、研究方式与方向

本书是一本学术性较强的书籍,旨在通过不同专题的研究,以把握蒙元帝国的历史发展脉络,对于我们研究元史有相当的帮助。本书不仅关注了历史整体发展的宏观层面,还关注了许多细小的方面,先从小问题切入,分析之后再将其带回时代的大背景当中,从而得出宏观上的认识。就如《元代科举与菁英流动:以元统元年进士为中心》一章中以进士看精英阶层再看到社会环境,宏观与微观的结合十分得当。而在元史的研究方向上,萧院士选择以“在中国历史上的延续性”为主线而非大多数学者的“在中国史上的特殊性”,探讨蒙元时代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也启示了我们今后对于元史研究的新方向。

猜你喜欢
蒙元进士帝国
河下:文风厚重的“进士之乡”
恐龙帝国(6)
恐龙帝国(5)
恐龙帝国(4)
四进士(上)
《进士or近视》
论蒙元统治者对“象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蒙元京畿区位论
正史与造作——以蒙元时代为例
清代石城县黎正进士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