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及临床病理特征探讨

2018-06-08 09:45徐斌余英豪郑曦吴钦穗
中外医疗 2018年4期
关键词:临床病理基因多态性乳腺癌

徐斌 余英豪 郑曦 吴钦穗

[摘要] 目的 分析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及临床病理特征,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2月,方便收集200例乳腺浸润癌患者存档病例,进行组织ER、PR、HER-2、CK5/6、EGFR检测,根据乳腺癌组织免疫组化检测及FISH方法检测HER-2基因扩增状况并按照Nielsen标准进行乳腺癌基因分型。结果 不同基因分型的CD117阳性、年龄、肿块直径、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存在差异,HER-2(+)占CD117阳性69.2%(9/13)。结论 基底细胞型、CD117阳性会增加三阴乳腺癌风险,预后相对更差。

[关键词] 乳腺癌;基因多态性;临床病理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8)02(a)-0029-03

Genetic Polymorphism and Susceptibility to Breast Cancer and Its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XU Bin1, YU Ying-hao2, ZHENG Xi1, WU Qin-sui1

1.Pathology Department, the First Hospital of Fuzhou, Fuzhou, Fujian Province, 350009 China; 2. Pathology Department, Fuzhou General Hospital of the Liberation Army, Fuzhou, Fujian Province, 35002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gene polymorphism and susceptibility of breast cancer and clinical 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 Methods 200 cases of invasive breast cancer from January 2007 to February 2011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ER, PR, HER-2, CK5/6, EGFR detection were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detection of breast cancer and the FISH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HER-2 gene amplification and genotyping of breast cancer according to the Nielsen standard. Results The CD117 of different genotypes positive, age, tumor size, histological grade, 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TNM staging were different. HER-2(+) accounted for 69.2%(9/13) of CD117 positive. Conclusion Basal cell type, CD117 positive will increase the risk of thre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and the prognosis is worse than that of TNM

[Key words] Breast cancer; Gene polymorphism; Clinical Pathology

乳腺癌简称乳癌,又称乳房癌,99%的乳腺癌是女性,在发达国家,乳腺癌已成为女性三大恶性肿瘤之一[1]。在我国,乳腺癌整体发病率低于发达国家,但因经济的发展、生活习惯的改变,发病率快速上升,在一线城市发病率接近发达国家,年发病率约为12/10万,患者趋于年轻化[2]。基因多态性分析在恶性肿瘤诊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乳腺癌而言,其存在明显的家族病史,不同患者的疗效存在较大的差异,三阴乳腺癌预后相对较差,分析基因多态性特征,对于乳腺癌的预防、诊断、治疗有重要意义[3-4]。该次研究尝试,以2007年1月—2011年2月期间约200例乳腺浸润癌患者存档病例,进行基因检测、病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收集200例乳腺浸润癌患者存档病例。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为女性;②临床资料完整;③术前均未做化疗、免疫或放射治疗。收集的档案均不调取个人的社会人口信息,而仅入选临床信息,调用数据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免疫组化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ER-2 免疫组化采用EliVisionTMplus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1.2.2 基因监测与分型分组 FISH方法检测HER-2基因扩增 ,将免疫组化结果中出现强阳性标本病例(+++)及部分中等阳性(++)病例采用FISH方法进行HER-2基因扩增检测。采用自动杂交仪处理,制作观测玻片。采用荧光显微鏡观察,选择单通道滤波片,观察肿瘤细胞FISH结果,进行结果判断。红色为HER2基因,则为乳腺癌的致病基因,绿色为12号染色体着丝粒。采用电子显微镜计算机诊断系统,进行EGFR基因计数、Ratio值分析。根据乳腺癌组织免疫组化检测ER、PR、HER-2、CK5/6、EGFR的表达情况及FISH方法检测HER-2基因扩增状况并按照Nielsen标准进行乳腺癌基因分型。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kit在各基因型乳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免疫组化采用EliVisionTMplus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步骤同上。

1.3 观察指标

C-kit在各基因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对C-kit在各基因型乳腺癌组织的表达与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病理TNM分期、淋巴结状态、远处转移等间的关系进行评价。

1.4 统计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以χ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基因分型、CD117阳性、年龄、肿块直径相关性分析

Luminal A型、Luminal B 型、HER-2 过度表达型、基底细胞型CD117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P=0.000>0.05)。基底细胞型(χ2=19.40、P=0.000,χ2=7.93、P=0.005,χ2=7.88、P=0.005)与B 型HER-2(+)(χ2=18.27、P=0.000,)CD117阳性率高于Luminal A型、Luminal B 型 HER-2(-)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uminal A型、Luminal B 型、HER-2 过度表达型、基底细胞型的年龄分组(χ2=21.37、P=0.044)、肿块直径(χ2=23.42、P=0.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同基因分型、CD117阳性、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對比

Luminal A型、Luminal B 型、HER-2 过度表达型、基底细胞型的组织学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8,P=0.000),腋窝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38,P=0.016),TNM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1,P=0.00)。

3 讨论

研究显示,不同基因分型、CD117阳性、年龄、肿块直径、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性。其中基底细胞型与Luminal B 型的CD117阳性率、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组织学分级为3级、TNM分期为Ⅲ-Ⅳ级的风险相对更高,CD117表达也与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组织学分级为3级、TNM分期为Ⅲ-Ⅳ级存在相关性。

有关于HER-2蛋白高表达与乳腺癌基因分型的研究并不少见,HER-2已广泛用于乳腺癌的分析与治疗指导[5]。国内约为25-30%的患者会有HER-2蛋白的高表达,该次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Luminal B 型HER-2阳性者乳腺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更高。有研究认为约90%~95%的蛋白高表达是由于HER-2基因的扩增引起的[6],略高于该次研究结果,该组对象HER-2(+)占CD117阳性69.2%(9/13)。这可能与国内的试剂、检测质量存在质控问题,假阴性和假阳性的比较突出有关,该次研究未能溯源分析,不能明确假阴性、假阳性[7]。C-kit(CD117)与肿瘤发生关系密切,是由C-kit原癌基因编码的受体型跨膜蛋白酪氨酸激酶生长因子受体蛋白,异常的表达基因型,则细胞增殖、凋亡等活动会发生紊乱,出现恶性突变、耐药、转移、复发风险的可能性相对更高,影响化疗的疗效,从而影响预后[8]。研究显示[9],C-kit基因表达产物及其配体,还参与调控多种细胞生长发育。该次研究也证实,CD117阳性者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组织学分级为3级、TNM分期为Ⅲ~Ⅳ级比重相对更高。

综上所述,对于乳腺癌对象,需要重视C-kit在各基因型分析,指导乳腺癌的治疗,若为基底细胞型、Luminal B 型HER-2(+)亚型,则病情更为严重,治疗难度相对更大,可作为Gleevec等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应用依据。

[参考文献]

[1] 陈万青,郑荣寿.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死亡和生存状况[J]. 中国肿瘤临床,2015,34(13):668-674.

[2] 石建伟,唐智柳,蔡美玉,等.2008-2012年我国女性乳腺癌流行状况的系统性综述[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0):1063-1066.

[3] 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5版)[J].中国癌症杂志,2015,25(9):692-754.

[4] 高国璇,刘荫华.2014年ASCO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解读-HER2阴性(或未知)晚期乳腺癌[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35(1):27-29.

[5] 宋魏,于庆凯.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Ki67、p53、CD117的表达及临床价值[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4):168-169.

[6] 李兴慧,张一心,刘继斌,等.XRCC1和XRCC2的基因多态性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J].现代肿瘤医学,2015,23(7):942-947.

[7] 陈紫萱,陈德波,林毅胜,等.肿瘤坏死因子α启动子-238/-308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6,26(22):3283-3286.

[8] 冯稳,宋魏,于庆凯,等.CD117和神经巢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 26(8):48-50.

[9] 吴娟,朱珊,孙圣荣.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应用于乳腺癌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及风险的Meta分析[J].临床外科杂志,2015,23(10):766-769.

(收稿日期:2017-11-09)

猜你喜欢
临床病理基因多态性乳腺癌
绝经了,是否就离乳腺癌越来越远呢?
乳腺癌是吃出来的吗
胸大更容易得乳腺癌吗
胱硫醚β—合成酶G919A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关系的meta分析
子宫肌瘤采用B超检查与临床病理结果对比分析
华法林基因多态性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6例临床病理分析
头颈部神经纤维瘤30例临床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病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