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土地精准扶贫/脱贫的研究综述及展望

2018-06-09 11:37王皓
科学与财富 2018年10期
关键词:脱贫研究综述展望

王皓

摘 要:我国农村扶贫、脱贫模式经历了从救助式扶贫到精准扶贫、脱贫的演变,随着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扶贫、脱贫的内容和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本文将对农村土地精准扶贫、脱贫模式进行分析研究,主要探讨了我国农村扶贫模式的变化历程、扶贫/脱贫模式的实施策略、主要内容,以及对农村土地精准扶贫/脱贫模式的发展展望。

关键词:农村土地;精准扶贫/脱贫;研究综述;展望

前言:在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即将实现的时刻,我国也迎来了扶贫攻坚的艰巨时刻。精准扶贫、脱贫模式是适用于当下我国社会发展现状的扶贫模式。应围绕农村土地资源,制定科学的脱贫策略,为农村改革与农业发展提供动力。充分发挥农村土地资源优势,灵活运用各项扶贫、脱贫政策,实现土地资源向经济利益的转变,帮助贫困农村地区,摆脱经济落后的状况。

一、农村扶贫模式的变化历程

我国农村扶贫模式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的变化历程:(1)救助式扶贫,1978年~1985年,以政府为主导,主要进行了农村家庭土地制改革,除物质支持外,还向农村贫困人民提供教育和专项资金的支持;(2)开发式扶贫,1986年~2000年,主要进行了人力资本的开发,并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贫困地区土地资源开发的政策;(3)多主体扶贫,2001年~2010年,农村扶贫模式开始注重社会各界的参与,注重发展农村的科教文卫事业,采取综合性开发方式;(4)2011年以后,我国农村扶贫模式逐渐进入精准扶贫模式,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首次对精准扶贫做出重要指示,并陆续明确了精准扶贫理念和具体要求,集中解决农村扶贫政策、项目和资金的使用问题,向农村扶贫工作要成效[1]。

二、农村土地精准扶贫策略

(一)精准识别贫困帮扶对象

农村扶贫工作的开展首先要明确帮扶对象和帮扶对象的贫困程度,从而根据贫困户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帮扶措施,做好扶贫准备,为扶贫工作效率提供保障。但由于现阶段我国贫困人民分布较为分散,需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建立帮扶对象的入选和退出机制,并对帮扶对象的贫困程度进行精准评估。

(二)精准帮扶贫困户脱贫

精准帮扶就是确保扶贫工作的有效性,应深入贫困农户,了解实际情况,采取个性化帮扶措施,充分利用土地政策,注重资源整合和多方主体参与,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开展扶贫工作。通过建立长远的帮扶策略,和具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让贫困户找到摆脱贫困的正确道路。

(三)精准管理扶贫工作过程

精准管理应基于对扶贫工作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和动态化管理,提高扶贫工作过程的透明度,积极发挥社会监管作用,确保各项扶贫资金能够用到实处,并定期公布相关资金的使用情况。同时通过动态化的监管措施,退出已经脱贫的帮扶对象,并引进新的帮扶对象。

(四)精准考核扶贫工作成效

对国家土地政策的实施情况和贫困户的脱贫效果进行精准考核,要体现对扶贫主体考核的客观性和工作性,以贫困户真正得到的扶贫收益为主要评价内容。充分利用土地政策开展扶贫工作,并建立扶贫工作责任制,加强技术考核和资金考核,建立相应的问责机制,为扶贫绩效评价提供依据[2]。

三、农村土地精准扶贫/脱贫的主要内容

(一)农村土地整治案例

以丹江口市的土地整治工作为例,自2011年以来,丹江口市工实施26項省级以上的土地整治项目,实施47项占补平衡项目,包括南水北调汉江沿线的重大工程,低丘岗地改造工程等。土地整治规模达到15万亩,耕地净增2万亩,总共投资5.9个亿,收益人数高达9万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注重绿色发展理念,促进国土和旅游等部门的共同参与,共建生态观光园——武当花谷,如图1所示,每年游客人次超过2万。并将土地整治与移民安置相结合,在保证移民利益的基础上,解决了地少人多的矛盾问题。同时注重于产业发展的结合,积极发展茶园、蔬菜果园等特色农业基地,产业总面积超过2万余亩,极大改变了当地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

图1丹江口市习家店镇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区

(二)精准扶贫/脱贫的建议措施

许多贫困农村地区长期无法摆脱贫困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环境基础差,地区产业结构不够合理。针对于这些情况,开展土地整治具有重要意义。土地整治项目应涌现考虑此类贫困地区,通过资金和项目的注入,对地区道路建设、水利建设、田林建设等进行综合整治,采取多管齐下的扶贫手段,实现农业的增产增收。随着我国土地济源的日益紧张,人地矛盾问题逐渐突出出来,为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解决耕地占用难题。精准扶贫过程中,鼓励符合条件的第三方人员,在法律和相关规划允许的前提下,开展生产建设活动,通过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补充耕地面积,并对新增面积按比例折抵耕地占用补偿指标,打破区域界线,促进异地耕地占补平衡。

在三权分置的政策指示下,促进农村经营体系改革,采取转包模式、股份合作模式、土地银行模式、土地信托模式等,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水平,推动土地流转,并以此带动农民劳动力的流转,提高农民就业水平,开启产业扶贫模式。贫困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较为恶劣,或是生态重点保护区,环境脆弱性较高。同时,贫困农村地区也拥有生态资源储备和生态修复功能,精准扶贫必须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不能单方面追求经济发展,否则无法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结合生态补偿措施,探索新的发展道路,积极开发绿色产业,推动农村地区脱贫。将开发型模式与参与型模式相互融合,并以生态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逐步提升农村贫困户的“造血”能力,在多方助力的引入下,确保农村扶贫工作的成效。未来农村扶贫模式将向打造时尚农业和创意农业发展,比如在乡村游的发展下带动起来的农家乐、渔家乐产业等。同时积极引进互联网电商,实现农资农产与互联网电商的链条整合,促进农产品流通,帮助农村贫困人民更快的摆脱贫困境地。

结束语:总而言之,精准扶贫是符合当下我国社会基本情况的农村扶贫模式,是帮助农村贫困人民走出贫困的重要途径。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精准扶贫工作也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应通过制定合理的扶贫政策,采用有效的扶贫办法,正确把握扶贫工作的发展趋势,为精准扶贫的成效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绿文. 绿色惠民“法宝” 扶贫脱贫“良方”——林业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综述[J]. 国土绿化,2017,(04):36-39.

[2]马德贵. 借力土地整治 夯实扶贫基础——农村土地整治助推精准脱贫调研报告[J]. 青海国土经略,2016,(03):15-19.

猜你喜欢
脱贫研究综述展望
脱贫攻坚中的媒体担当
全媒联动融入、强化责任担当,把脱贫扶贫作为“走转改”重要抓手
唐县精准发力助推精准扶贫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近五年农村征地纠纷问题研究综述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
国内外森林生物量碳储量估测现状存在问题及展望
国内延续性护理现状及展望
“展望” ——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