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2018-06-09 11:37刘念东琳琳
科学与财富 2018年10期
关键词:应用

刘念 东琳琳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人们对于环境的重视程度也在加深,将海绵城市理论应用到风景园林规划中可以很好地实现对雨水的循环利用,从而提高生态效益。本文首先对海绵城市理论和风景园林规划进行概述,接着就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具体应用进行论述。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论 风景园林规划 应用

1、概述

1.1海绵城市概述

海绵城市一般是指能够像海绵一样的城市,换句话说,就是要有弹性,当环境出现不断的变化或者出现自然灾害时,城市能够有应对自如的良好“弹性”。此处的“弹性”,举例来说,可以是指在下雨时,城市具有相应的吸水、储水、渗水、净水系统,并且有效运作,在需要的时候,将储存的水进行释放,并加以有效利用。这就是通俗意义上的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的建立必须是以遵循生态原则为基础,将自然途径和人工措施两者相结合,在保证城市排水系统正常运作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对雨水进行收集、存储、渗透和净化,并在需要的时候进行释放和利用,从而促进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也使得生态环境得以保护。在建设海绵城市的同时,还要非常注意的一点是,对整个水循环的整体性、复杂性、长期性进行全方位考虑,从而对自然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统筹安排和规划,做到协调给水、排水等环节的相互转化,使得水循环的各个环节能够流畅转化和进行。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人们对于环境的重视程度也在加深,2012年,海绵城市这一概念正式提出,正式体现着现代社会对于环保的意识,也是对于提升城市排水系统质量的一大体现,在城市排水系统建设中,优先考虑将有限的雨水留下来,更多 地去利用自然的力量做到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从另一方面讲,积极建设海绵城市还可以提升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从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

1.2风景园林规划概述

1.2.1风景园林规划的定义

风景园林规划就是利用科学和艺术的手段,营造人类美好的室外生活境域,其根本宗旨就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风景园林规划是以“生物、生态科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并且与其他非生物学科,例如,土木工程学科、建筑学科、城市规划学科以及哲学、文学等进行相互结合的综合学科。

1.2.2风景园林规划的发展

风景园林规划作为一项综合的学科,其发展已经具有悠久的历史了,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人们对于环境的重视程度也在加深,在景观欣赏方面,人们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风景园林规划也在发展当中。从总体而言,风景园林规划的发展具有以下三个重要特点,首先,就其服务对象而言,风景园林规划从为少数人服务拓展到为全人类以及人类的栖息环境,即生态系统服务;接着是其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是从较为单一的游憩审美价值取向拓展为生态与人来文化相互综合的价值取向;最后,从风景园林规划的实践尺度方面的发展来看,风景园林规划已经从中微观尺度拓展为大至全球小至庭院景观的全尺度。

1.2.3风景园林规划发展与生态的关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人们对于环境的重视程度也在加深,风景园林规划的发展与时代背景和国家命运的关系密不可分。众所周知,21世纪的人类对于命运发展的共识便是可持续发展,气候变暖、能源紧缺、环境危机是全人类所共同面临的生态难题。为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得以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发展政策,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人们已经积极地反思对自然环境和美好精神生活的追求,此时,风景园林规划作为将人类与自然有机结合并且积极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一门综合的学科领域,其发展前景不可估量。

2、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2.1理论的应用的价值

近年来,随着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不少城市已经在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上加入了生态的理念,对雨水进行吸收、存储、净化,从而使得城市在抗洪抗涝的方面避免受到伤害。但是,这仅仅是对于海绵城市的试点城市而言。对于我国其他的绝大部分城市而言,其排水系统的建设还是保持着传统的见着模式,在城市遭遇雨水打击时,这样的排水系统往往无法起到吸水、储水、供水和净水的作用,从而不能减少城市遭受的水灾、旱灾的侵袭。但是,每个城市都会有园林景观,将海绵城市理论应用在风景园林规划当中,举例而言,可以借助滞留塘或者下凹式的绿化带等设施,进行雨水调蓄,由此来对雨水进行收集、渗透、存储,通过此,可以在某些特定的紧急状况下对雨水进行利用。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将海绵城市理论应用在风景园林规划当中,就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排水系统还无法解决的问题,进一步发挥整个风景园林的生态效益。

2.2具体应用

2.2.1园林道路的规划设计

在海绵城市理论的指导下,对园林道路进行规划设计,要遵循的第一要义便是生态优先,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任务,在这样的前提下,结合实际的地形地貌来设计道路。从实际规划的角度上来说,为了要实现海绵城市的理论指导,最简单的就是可以通过环状路网的设计来降低道路面积。这一设计理念,就是以环状取代传统的直线型路面设计,并且在其中间隔绿化带,通过增加绿化带的面积,从而能够达到排水需求。除此之外,道路设计还可以将原本在道路两旁的绿植分散开,使用连续的密度较高的绿化植被进行替换。而对于道路材料的选择,在注重环保的同时,渗透这一要素也要多加考虑,尽量选择一些能够符合雨水渗透的 材料,以保证后期投入使用时,能够很好的吸收、渗透雨水,进而进行存储。另外,在对现有的园林道路进行改造升级的时候,可以较多地利用凸字型的绿化带来达到减少道路面积,从而在较大程度上降低径流速率,以防城市发生洪涝灾害。

2.2.2园林水景的规划设计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除了道路的规划可以应用到海绵城市理论,在水景设计中也可遵循生态原则。在风景园林景观中,利用好园林绿地中的河道、人工湖、溪流等,也可以实现对雨水的循环利用。我国传统的园林水景,设计师常常会将其涉及成一个封闭的系统,以便对于整个水景装置换水更便捷,但是,这样的设计阻止了整个水景装置与自然界的水的交换过程,从而很难在储蓄水上发挥作用。如果在实际设计中,考虑地形的前提下,有意识地利用低洼地,同时保持水岸或者水底的渗水功能,或者通过建造人工湿地来对雨水进行吸收、存储、净化,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贯彻海绵城市理论,也很好地处理了雨水存储和景观设计之间的联系,在设计中实现了最大化的生态效益。

2.2.3园林建筑的规划设计

在风景园林的规划中,除了道路、水体景观能够发挥海绵城市效益,建筑物也可以贯彻这一理论。具体而言,首先,需要对建筑物的布局规划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是地形地貌的勘察,在了解完这些之后,便可以进行建筑物的雨水收集系统的建设了。建筑物的雨水收集系统可以是在建筑物表面设置暗渠,当下雨的时候,雨水便可以经过暗渠收集进入事先设置好的储水池,接着进行过滤,在过滤之后的雨水便作其他通途,例如可作为植被灌溉水的来源,或者在进一步处理消毒后,作为饮用水的补充来源。

3、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人们对于环境的重视程度也在加深,将海绵城市理论应用到风景园林规划中可以很好地实现对雨水的循环利用,从而提高生态效益。本文在具体应用中的论述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希望在未来能就這一部分内容进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郭琳.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分析[J]. 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07):30-31.

[2]陈硕,王佳琪.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J]. 农业与技术,2016,(03):128-131.

[3]曲正,苑富晓.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风景园林与雨洪管理及湿地规划的探讨[J]. 智能城市,2016,(08):247-248.

猜你喜欢
应用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
带压堵漏技术在检修中的应用
行列式的性质及若干应用
癌症扩散和治疗研究中的微分方程模型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