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娟 隋江:职业指导在于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质

2018-06-09 11:37赵娟隋江
科学与财富 2018年10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综合素质

赵娟 隋江

摘要: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一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将决定他在求职择业时的自由度和取得职业岗位的层次。求职择业的准备是漫长的,尤其是你想选择一个理想的职业,就需要为之付出艰辛的汗水。求职择业的征程从学生迈入大学校门的第一天就开始了,并且贯穿在大学生的始终,无论什么专业的毕业生要想顺利就业并尽快有所成就,都必须具备一些共同的基本能力,职业指导就是为了培養大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关键词:综合素质 求职择业 职业指导

一、择业具备应有素质

高职大学生在刚刚走上岗位时,由于初谙世事,阅历较浅,缺少经验,往往在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面前茫然失措.因此,自觉地培养良好的人交往能力非常重要.要做到积极大胆地参与,诚实守信,平等待人.当代社会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的灵魂。仅决定一个人的政治方向和行为方式,而且与科学文化,身心,创造审美等素质密切联系。它们起着主导作用。文化素质在人的综合素质居于基础地位,它作用于人才整体素质的各个方面,也作用于人们一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同时,专业素质是人们所具有的为社会服务的特殊工作能力。大学生应具备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它是知识与能力间的纽带和桥梁,它既是获取知识的手段,又是创造知识的武器。走上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是社会公平竞争的平等参与者;竞争要求毕业生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否则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生存。不可否认,现在的就业市场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大学生要把握就业竞争的主动权,就必须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不仅要掌握好知识基础,还要注重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水平,主动加强社会实践锻炼,通过假期多接触社会,将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社会实践有效的提高自己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敬业精神,积累工作经验,为自己走社会时打下更好的基础。

二、 择业的心理障碍

(一)择业期望值过高

高职大学生由于涉世不深,经验不足,具有自己我调节能力较弱及自我期望值过高等特点,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与复杂的择业环境,不可避免会产生因心里矛盾的扭曲和消极而表现出的困惑和不适应,从而导致心里误区。择业期望值是指高职大学生对职业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满足个人愿望的评估,适中的期望值是高职大学生正确择业的关键条件。但是,近年来,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干扰与影响,不少高职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不能客观的认识自己,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常常不考虑社会需要与个人实际,追求超越个人素质的能力。据调查,高职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对于其个人兴趣,爱好较了解和很了解的比例分别占51.9%和29.3%;对于个人的性格,气质较了解和很了解的比例分别占58.1%和24.7%;对于个人的能力,素质较了解和很了解的比例分别占57.4%和20.1%。调查表明,仍有五分之一左右的高职大学生对此说不清,不了解或从未做过这方面的尝试。

(二)不愿到基层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就业

许多高职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不愿意到基曾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就业,而把就业目标锁定在大城市、大公司,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城市,认为那里物质文化丰富,交通便利,信息畅通,以后更有发展机会,而回到城镇或到大公司下面的子公司,则条件比较艰苦,因而对下基层有很大顾虑,根本没有到基层建功立业,磨练意志,锻炼思想的准备,以为到基层是大材小用,难以实现自身价值。

(三)对“双向选择”的认识尚不足

高职大学生面对这种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的指导下,一改以“统”“包”为特点的分配制度为现在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的“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方式,表现除了不同的心理状态。今日的高职大学生可以在国家政策指导下通过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相对的自由与外在的压力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高职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高职大学生面对现实,首要的任务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机制进行理性的认识,客观地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式。

三、高职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原因

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晚,起点高,理论与实践经验不足,没有形成科学的高职大学生人才观和成才观。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新形式下,要狠抓职业教育,抓出成效。基于此,企业为了追求社会声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把需求量较少待遇丰厚的短缺高级技术人才大肆渲染。给社会,学生造成误导。高职大学生较高的学习目标和理论不能如愿实现,又不愿意从最基础,最底层,最现实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做起,学习心理矛盾而复杂,造成高职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茫然和浮躁心态。

(二)学校因素

由于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把自己定位在普通高等院校,所以高职大学生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和虚荣,在择业时就必然以“高职大学生”自愿,认为岗位必须与自己身份相符,待遇要与自己名声相配,工作环境要优越等。这些想法为高职大学生就业和择业提高了心理门槛。

(三)个人因素

高职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心理发展迅速向成熟,但又未真正成熟,理想化特点最为突出。由于生活阅历有限,社会实践能力不强,他们在思考就业问题时,往往带上幻想的色彩,不能十分切合实际,表现出一定的片面性和幼稚性,与他们极强的自我概念不相协调,这种不协调可能会成为就业的障碍。

参考文献:

[1]杨江帆,池有忠;从志愿服务西部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吴宏伟;张国栋;;关于在高校中开展全程化就业指导的探讨[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刘科荣;邱瑞玲;黄学超;;浅谈新时期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综合素质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提升办公室秘书综合素质,助力企业发展
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创新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浅谈规划展览馆讲解员的综合素质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试论如何提升职业指导效果和效率
浅谈高校职业指导工作
高职院校“人职匹配”职业指导模式的思考
试论如何开展三层六段精细化职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