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体育锻炼与认知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2018-06-11 06:30陈叶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29期
关键词:认知体育锻炼中学生

陈叶

摘 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座谈、访问等方法对太仓市第二中学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对体育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论是:太仓市第二中学的学生对锻炼的认知比较深刻,思想进步,但行动与思想认识出现反差现象。体育锻炼的场所主要是免费的校内运动场和空地,对体育锻炼项目有选择倾向。学校的场地器材和学习压力是制约中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客观因素,在此本文提出一些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中学生 体育锻炼 认知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0(b)-0087-02

中学时期,是培养中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掌握科学运动健身方法的基础阶段。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身体素质多项指标有所下降,中学生比较突出。所以正确引导中学生的体育态度和体育参与行为,培养中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是目前中学普遍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的宗旨是通过调查他们体育锻炼的状况,全面分析他们的体育锻炼意识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中学生体育锻炼和认知现状为研究对象,并抽取太仓市第二中学的58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主要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为本课题制定的调查问卷、讨论分析提供理论参考。

1.2.2 问卷调查法

对有关体育锻炼及体育认知的问题制作成问卷,发放给太仓市第二中学的学生填答,发卷580份,回收有效问卷560份,有效率为96.55%。

1.2.3 数理统计法

对研究过程中所收集的相关数据,运用Excel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学生对体育认知的现状调查

学生对体育的认知现状可以通过对学生体育的意识反映出来,体育意识指人们在参加体育活动过程中,对体育及其重要性的认识,以及由此产生的思想观念和心理活动的总合。

从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包括参加体育的学习)时,自己所产生的心理认识的调查结果(表1),认为体育锻炼十分重要和重要的学生占总人数82.68%,说明太仓市第二中学的学生的体育意识比较高,认为体育对学习和生活都是比较重要的。

2.2 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

本文研究的是中学的体育锻炼,中学每天都有课间操和体育课,但是这都不能显示学生的主观锻炼愿望和自主锻炼意识,根据中学的特殊性,为了研究更加具有针对性,本文将以研究学生非体育课和课间操的体育锻炼为对象进行研究。

体育锻炼的现状可以通过学生日常参与体育锻炼的场地选择、组织形式和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内容、以及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时间和运动强度反映出来。

2.2.1 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场地选择的倾向

调查结果(表2)显示:太仓市第二中学的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是校内免费场所,男、女生的选择情况基本相同,差异不大。校内免费场所成为学生的第一选择,与丰富的校园活动有直接的联系;其次,中学生也没有足够的经济条件选择收费场所进行锻炼;也有部分学生到校外进行体育活动,这说明有些学生突破了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时空界限,把学校体育延伸到了校外。但选择校外场所进行锻炼的学生还是较少,只占10.71%。造成这一现象的另一个原因是太仓市第二中学的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体育消费观念。

2.2.2 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内容

调查(表3)显示:在本次调查所列的5个运动项目中,学生选择频数的排序是:篮球(24.28%)、羽毛球(22.50%)、乒乓球(19.46%)、足球(12.85%)、田径(10.35%)。绝大多数男生更喜欢选择篮球和乒乓球进行锻炼,因为学校的篮球、乒乓场地较多且基本都是对学生开放。女生体育锻炼项目比较分散。根据访谈女生选择瑜伽的比较高,说明女生更在意通过体育锻炼改善形体。

2.2.3 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组织形式

调查结果显示:男、女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形式有较大差异,男生选择率排第一位的是“5人以上”的运动形式,为48.65%;说明男生把体育锻炼作为一种和同学进行交往、沟通感情、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机会;女生选择率排第一位的是“2~5人”的锻炼形式,中选率53.21%,说明女生喜欢参加小集团的体育活动,不喜欢参加人数较多的集体活动项目。

2.2.4 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时间、强度

(1)学生参与体育锻炼锻炼的次数。

体育锻炼的次数表明学生主观参与体育锻炼的程度是学生参与实现认知与行为的统一。通过访谈,很多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和时间问题选择不参加体育锻炼,也有部分同学表示因为器材、场地的问题不参加体育锻炼。女生参与锻炼的整体数据都低于男生,大部分女生都是偶尔参与锻炼。

(2) 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

体育锻炼的时间反映了学生每次参与体育锻炼所持续的时间,表现出学生对于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观愿望 。研究结果表明参与体育锻炼的人中,有43.72%的人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30min,但却有56.28%的人不足30min/次。这说明太仓市第二中学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不够,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毅力不够,要加强体育锻炼时间上的训练来借此提高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

(3)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强度。

调查显示,26.88%的學生在参与体育锻炼以后毫无疲劳感,说明运动强度太低。56.14%的学生在是运动后有轻度疲劳,说明运动量是适宜的。16.98%的学生在运动后感到十分疲乏,说明运动量过大了,需要及时调整。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中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比较高,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观积极性比较高。体育认知深刻但是参与程度不高,体育锻炼现状与认知现状差距比较大。

(2)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场地大都局限在校内的免费场地,不能突破收费和校外的限制。学生锻炼的内容和项目比较单一,男生主要以篮球为主,女生主要以羽毛球为主。

(3)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组织形式男女差异比较大,男生大多以集体活动为主,女生多数愿意选择独自一人或者2-5人进行小集体活动。

(4)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不够。少数学生甚至不参加体育锻炼,男女生之间差距比较大,女生参与次数还要低于男生,锻炼的时间太少,体育锻炼的强度有待提高。

3.2 建议

(1)学校方面:首先学校要加强体育文化建设,在强化学生体育意识的同时也要鼓励同学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把认知和行为相统一。其次,学校要增加一些场地器材设施,丰富学生的课外体育生活。最后,体育教师要在课上教会学生正确的锻炼技巧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丰富体育课的内容,增加学生对各项体育项目的兴趣。

(2)家庭方面:家长应正确开导并带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不要一味的要求孩子学习,给学生一个健康的发展空间。

(3)社会方面:加强体育设施和场地器材的建设,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锻炼的氛围,使学生能在校外更多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

(4)学生个人方面:学生要克服懒惰的心里,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并且能够持之以恒。

参考文献

[1] 赵德芳,周建坤,王若文,等.21世纪上海高校学生体质发展与对策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6):48-50.

[2] 赵建英.2000年全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公布[J].中国学校体育,2001(6):4-5.

[3] 王景亮.大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2):85-88.

[4] 胡晓飞,练碧珍,陈新.北京五所高校大学生体育行为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5):657-670.

猜你喜欢
认知体育锻炼中学生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小小“运动员”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