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建设应该把握什么原则

2018-06-20 09:50朱永新
中小学校长 2018年5期
关键词:学制教育资源标准

□ 朱永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尤其是对中小学学校建设投入力度前所未有。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超标准的豪华学校、超大规模的万人学校,以及城乡学校差距大等新的问题。

据悉,为了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教育部正在编制 《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以下简称 《标准》)。我认为,出台 《标准》是推动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有效手段,是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基础保障。因此,必须慎重编写,标准既要体现作为全国性标准的严肃性和规范性,又要兼顾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还要为学校的特色化发展留足空间。

为此,提出关于中小学建设的几点具体建议:

一、根据区域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设定两到三级标准

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各地的人口分布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等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在中小学校建设中,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单一的标准(指标)比较困难,建议设定两到三级 (高低两级或者高中低三级)标准 (指标),适应不同区域的具体要求。但是在一个区域内 (省域或市域),必须坚持同一个标准(指标)。

二、建议每个具体标准 (指标)都设定最低线和最高线

最低线是底线标准,新建学校必须达到,而现有未达标学校也要通过改造达到标准要求;最高线是封顶线,是公办学校不能超越的上限,借以避免一些地方利用财政资金修建奢华学校和贵族学校,加剧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我认为,利用财政资金修建奢华学校和贵族学校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教育政绩观问题,是一个基本公共服务必须坚持标准化、均等化的理念问题。为此,可以单就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建设面积、生均建设成本三个方面,提出上线标准。

三、标准中规定内容不宜过细、过全,要为地方和学校的特色化发展留足空间

《标准》作为教育部门的指导性和规范性文件,必须明确学校必配用房和选配用房的关系,规定好人均面积和一些必配的项目,把一所学校运行所必须的场所明确规定下来;而选配项目只需明确选配的原则和比例,选配的细节包括:名称、具体面积、用途等,交由地方政府和校长来按需确定。应尊重地方的特点和自主权,也相信地方行政部门能探索出适合本地教育发展的学校建设方案。省级人民政府可根据 《标准》出台《实施办法》。

四、《标准》必须体现新的理念

首先,要强调安全。从选址开始,《标准》中应该明确学校的服务半径,建设方面要从消防、卫生等方面综合考虑。其次,要强调绿色。学校建筑要节能环保,易于分解和组装,从而适应区域生源变化带来的校舍需求变化;还要适应未来学习方式的转变。要考虑到当前面临的新的建设需求:一是信息教学环境的建设要加强。二是综合化、跨学科、实践化的项目学习环境的建设要加强。三是适当减少单一学科学习场所的配置,适当增加学科整合或者综合性的学习场所配置。此外,未来学校可能成为向社区开放的学习中心,为适应人人学习、处处学习、随时学习的需要,学校图书馆、体育场馆等可向公众开放,设施设置应该更多考虑到未来的需要。

五、《标准》出台前要做好测算和试点工作

作者 (中)在 《中小学校长》编委会会议上

标准正式出台前,应该对我国当前现有中小学的总体达标情况进行评估:如果将未达标的学校全部改造达到标准要求,需要财政投入多少资金,进而论证标准的可行性。也可以选几个地区先行试点,根据试点情况再做进一步修改调整。

六、要注意不同标准体系之间的一致性

标准中涉及的具体指标参数,应该与教育部已经出台的各项相关标准 (体系)具有一致性和可兼容性,以便于地方操作。例如,标准应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的标准相配合,与设备仪器标准也要兼容 (新制定的标准要为设备仪器等留出足够的存放和使用空间)。尤其要注意的是,标准要考虑到我国有六三学制和五四学制两种学制,应该做到适应不同学制的地区和学校。

猜你喜欢
学制教育资源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物理教材中STSE教育资源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教育部辟谣小学学制变5年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五行真经
学理与法理:中小学学制变革的依据
学制不缩短,那要怎么改?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