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留置针改良的可滴冲式VSD技术促进四肢感染性创面愈合临床观察

2018-06-25 01:03杜伟斌王利祥吴国明曾林如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创口无菌负压

杜伟斌 王利祥 许 良 吴国明 曾林如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一种物理负压创面治疗方式,核心是通过可控性负压进行引流吸附并促进创面生长,治疗各种急慢性、复杂创面,取得良好疗效[1-3]。感染性创面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普遍,早期、有效的控制感染,加速创面修复对患者的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4-5]。笔者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运用无菌留置针改良的可滴冲式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技术治疗四肢感染性创面患者2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为42~72岁,平均52.6岁;感染原因:骨折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6例,开放外伤性创面感染13例,自诉无明显诱因下感染5例,糖尿病溃疡感染2例;感染部位:手指或手背部8例,前臂3例,小腿胫部7例,踝关节部2例,足底或足背部6例,所有患者均运用无菌留置针改良的可滴冲式VSD技术治疗。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予患肢保护,卧床,创口渗液细菌培养及进行药敏反应试验,止痛、消肿等对症支持处理。完善术前检查评估手术风险。急诊或择期行清创术或扩创术,彻底清除创面污染组织、坏死组织及异物,彻底止血。根据创面大小及形状等修剪、拼接VSD敷料,使其与创面充分贴合。用普通缝线将敷料周边与皮肤缝合,将创口周边皮肤清洗擦干,用生物半透膜封闭整个创面。在吸引装置吸盘的另一端插入无菌留置针一枚,连接无菌输液皮条,构成冲洗装置。按照不同创面要求调整适度负压,见VSD敷料变瘪,持续负压吸引。棉垫及无菌绑带包裹固定改良VSD系统,防止VSD敷料及无菌留置针脱落。术后第1天用稀碘(10mL医用聚维酮碘溶于500mL生理盐水)冲洗每8h 1次,冲洗滴速约30滴/min。术后第二天开始用500mL装生理盐水持续滴冲24h,冲洗滴速约20滴/min。无菌留置针改良的可滴冲式VSD技术运用7d后拆除,确定创面无细菌生长,无明显渗出、水肿,新生肉芽组织形成时可直接缝合,小创面可在拆除后自行愈合。若感染创面1周后愈合尚不理想时,可行第二次上述治疗方法。

术后卧床休息,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及药敏反应结果提示选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拆除无菌留置针改良的可滴冲式VSD装置后第一天予以消毒包扎,2天后去除包扎敷料。

3 结果

所有改良的VSD装置引流通畅,敷料无硬化;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26例患者术后创面恢复良好,无渗出,无红肿,无水泡,未见有明显瘢痕组织生成,外观平整,皮肤感觉良好,整体效果满意。典型病例见封二图1。

4 讨论

骨科创面感染是临床骨科医生遇到的常见问题,多广泛使用广谱抗生素,导致感染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创面感染的致病菌种类不断变化,因此临床效果往往欠佳[1,6-7]。而VSD技术已被广泛运用于难愈性创面的治疗,但是临床发现,传统无冲洗装置的VSD负压吸引使用后,往往会出现创口小部分渗血的堆积,渗血被海绵敷料吸收后凝固,使敷料硬化,加之持续的负压吸引,硬化的敷料无疑对创口是二次损伤。而且,血凝块较多时,时常引起引流管堵塞,不得不通管或更换VSD装置,增加医疗费用。传统自带冲洗管装置因皮管置于敷料内部,有一定强度,负压工作时敷料被挤压,内置冲洗管容易压迫创面,使创面皮肤受压坏死。本文无菌留置针改良的可滴冲式VSD技术不仅可避免以上不良反应,还能用稀碘等溶液冲洗,进一步起到消毒作用,加速创面愈合。

无菌留置针改良的可滴冲式VSD技术的优点:(1)对局部感染病灶的持续滴冲式引流,可及时将细菌、渗血等冲出创口,有利于降低感染灶内的细菌堆积,也减少了细菌繁殖的条件;(2)局部冲洗时适量应用稀碘溶液,结合药敏反应结果针对性的选用抗生素静滴治疗,不仅有局部消毒灭菌能力,也起到抑制和杀灭病原菌的作用;(3)本研究“前滴冲后吸引”模式,把握滴冲速率,在吸引力的作用下可以让滴冲液缓慢润湿全部敷料,较大程度降低引流管堵塞的发生率,有效保证引流通畅,避免引流管管周污染、逆行感染;更大大降低了因持续吸引导致敷料变硬所引起的压泡等二次损伤;(4)无菌留置针改良的可滴冲式VSD装置一般持续工作1周后再更换,期间不需更换敷料,减少因频繁更换冲洗引流管、敷料时触动冲洗装置和引流管而造成的脱管等发生率,同时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5)避免传统橡皮管因长期放置受压,发生管周皮肤形成瘢痕回缩的现象。无菌留置针质地软,不会针刺到患处,同时具备一般VSD技术在促进创面愈合的能力。

图1 典型病例

[1]张睿,文科,杨艳秋,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伤序贯救治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3):401-403.

[2] Yuan XG,Zhang X,Fu YX,et al.Sequential therapy with“vacuum sealing drainage-artificial dermis implantationthin partial thickness skin grafting”for deep and infected wound surfaces in children[J].OTSR,2016,102(3):369-373.

[3]Niu XF,Yi JH,Zha GQ,et al.Vacuum sealing drainage as a pre-surgical adjunct in the treatment of complex(open)hand injuries:Report of 17 cases[J].Orthop Traumatol Surg Res,2017,103(3):461-464.

[4]王海泉,叶正云,帅克宁,等.开放性骨折后骨外固定闭式引流治疗骨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9):2085-2087.

[5]李龙珠,李大伟,申传安,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四肢严重坏死性筋膜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烧伤杂志,2015,31(2):98-101.

[6]潘王毅.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用于骨科感染创面的临床价值[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6,28(1):86-89.

[7]牛锋,傅强,杨昌杰,等.封闭负压引流联合灌注冲洗治疗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J].中国骨伤,2016,29(7):651-653.

猜你喜欢
创口无菌负压
比缝合更好的创口封闭方法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基于自动控制技术的创面软组织负压给液系统研究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心灵创口贴
“扇形折叠法”治疗巾在“三巾”无菌盘中的改良应用
改良型创口贴
新型一次性无菌治疗巾的设计及应用
小伤口都能用创口贴 ?
无菌操作技术在无菌制剂生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