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函数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刍谈

2018-06-28 10:23陈碧珍
考试周刊 2018年55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能力函数教学初中数学

摘要:在初中数学函数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有利于改变传统“高分低能”的学习现状,有利于促进初中数学函数教学改革。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构建函数模型;立足生活资源,提升学生函数运用意识;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函数运用能力等方式,有效地提升初中学生函数问题解决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函数教学;解决问题能力

函数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数学、大学数学学习的基础,是高等数学学习的根本,是关联数学知识点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初中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重点掌握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重点关注函数教学,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而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教师对函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数形结合思想欠缺,导致学生在函数学习中问题解决能力低下,對函数思想、方法等掌握不足,最终影响了学生函数学习效率的提升,影响了学生的运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经验,分析在函数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对策。

一、 初中数学函数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意义

在一项关于中学生应用能力的调查研究中,调查研究数据表明:在考试成绩上,我国的中学生名列前茅;但在实际应用上,我国的中学生表现令人担忧。可以说,这是我国应试教育的“后遗症”,过度关注学生考试成绩的教学模式,往往严重忽略了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提升。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的提出,明确了教师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强化学生技能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初中数学函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具有如下积极的意义:

1. 有利于改变当前中学生“高分低能”的学习现状

学生数学学习的目的、函数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很好地运用。而传统的应试教育,过度灌输考试,关注学生的成绩,忽略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要素—能力成长。这种忽视学生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最终会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而这样的教育模式,和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核心素养等教育理念是不相符的。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创新和运用能力,已经成为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强化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有利于改变传统应试化的教育现状,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能力和素质低下的现状,最终改变学生高分低能的学习现状。

2. 有利于促进初中数学函数教学的改革

函数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今后数学学习的基础。我们知道,初中数学的教学,主要是函数和方程式,有数据表明:学生在初中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习惯用方程式解决,进而使得学生在函数的解题、计算能力等方面逐渐下降,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在函数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并没有很好地解决数形结合思想,单纯地用数字计算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不利于学生函数综合分析能力的提升,同时会导致学生学习函数的难度增加。在初中数学函数教学中重视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有利于改变学生函数基础知识、函数意识薄弱的现象;另一方面,有利于改变学生在函数学习过程中问题解决能力低下的现状。由此可见,在初中数学的函数教学中重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有利于促进初中数学函数教学的改革,实现好的教学效果。

二、 初中数学函数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性对策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明确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同等重要性;而当前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更加强化了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当重视函数教学,重视学生在函数学习过程中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 创设教学情境,构建函数模型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函数的学习相对有难度。因此,教师在函数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函数的知识直观化、具体化,促使学生从直观的具体实物、案例中缜密思考函数问题,为学生学习函数知识,树立函数意识,构建函数模式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变量与函数》章节知识点时,就通过一个“龟兔赛跑”的动画创设了一个有趣的函数情境:乌龟与兔子赛跑的过程中,兔子过于骄傲就睡着了。醒来时发现乌龟已经快到终点,距离终点大概100米,而自己距离乌龟大概有1500米远的距离。兔子十分生气,决定以2000米/时的速度奔跑,而乌龟依然保持300米/时的速度前进,请问,乌龟和兔子,谁会取得最终的胜利?在此过程中,教师还指导学生只做了“龟兔赛跑路程图”,结合路程图,教师指导学生判断了教学情境中的常量、变量和未知量等,并通过函数模型的构建,有效地解决了龟兔赛跑的问题,提升了学生的函数问题解决能力。

2. 立足生活资源,提升应用意识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函数的运用极为广泛。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和应用函数知识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生活实际问题,选取生活资源,提升学生的函数意识和函数运用能力。这种立足生活开展教学的方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生活化教育”理念是相符的,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过程中,就结合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家庭电费账单,让学生解决总电费、使用度数以及单价费用之间的函数关系,明确总变量、自变量以及常数分别是哪些数据。这种立足学生实际生活的函数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应用能力

数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在初中数学的函数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际的案例教学,立足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应用意识。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布置应用型的课外作业等方式,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函数问题解决能力。如以函数为中心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有效地巩固学生所学习的函数知识,还能够掌握函数的运用技巧,提升学生的函数问题解决能力。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升学生的运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是现代教育对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的函数教学中,应当结合当前函数教学现状,强化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鞠赛楠.新课标卜初中数学中函数模块教学探讨[D].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边大学,2015.

作者简介:陈碧珍,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梅仙中学。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能力函数教学初中数学
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转换数量关系角色,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初中函数教学“三部曲”
培养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