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模式发展下的合作能力培养

2018-06-28 10:23徐新科
考试周刊 2018年55期
关键词:应用策略初中数学

摘要:目前国家对于教育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初中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阶段,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本文作者就以数学为核心来培养合作能力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可以帮助到教师及学生,为数学教育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能力培养;应用策略

一、 合作学习的含义

合作模式起源于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该教学方法于以往的教学模式不同,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新模式。老师将学生分为几个组,并发布几项学习任务使每位小组成员都有自己的职责,并在学习之后帮助小组内其他人学习该项任务;这样每个人的知识都会得到巩固,自身能力也会提升,以此来完成教学。具体来说合作学习有以下几点:

首先,小组成员有效的分工合作才是完成任务的最好方法。该种教学方法需要学生们通过合作来完成任务,每位成员相互帮助来达到共赢。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使每位小组员发挥自己的特长,互相帮助来完成学习任务。

其次,教师应以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评判教学方法好坏的依据其中有是否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同学主动学习,加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思维,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最后,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实现教学任务。老师通过转变学习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也让学生爱上了学习数学。实现了最终的教学目的。

二、 初中数学中合作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一) 培养合作意识,增进感情

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个人之间容易发生竞争,阻碍学生们的情感交流。而且,初中学生还处于比较活泼好奇的年龄段,没有办法完全融入旧模式的苦闷学习中。在初中阶段应用新的合作模式,为初中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提升。采用小组学习的合作模式使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而且还可以使同学们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学习,将原来的被动接受转变成主动学习。在这种模式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 提升数学学习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老师独自在讲台上进行性教学并没有完全融入学生群体中。教师没有完全考虑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接受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没有熟悉,在经过长时间的累积导致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不想再继续学习数学,很有可能会对数学产生排斥心理。采用合作学习这种方法是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办法。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自觉地进行学习,老师也可通过观察小组学习的情况来了解学生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特长,利用在数学学习中。

(三) 实现学生的价值

初中时期正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此时的学生这正处于青春期,价值观、人生观还未完全形成,每位学生都喜欢在他人面前展示自我。在过去的教育模式中没能将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调动起来,部分学生的特性没有完全表现出来,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了解自我。在该模式下学生可以尽情发挥展现自我,让同学对自身有更好的了解。学生可以在组内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共同解决问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对自身的认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拓思维,增强合作意识。

三、 数学中应用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 增强教师专业素养

在教师授课过程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实践需要建立在理论的基础上,所以在开展数学合作模式的教学中,教师应首先提高自身素养,才可更好地去教授学生知识,开展相关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多所中学里我们可以看到教师的教学模式还停留在传统教育中,不能达到新的教育目标。部分数学教师对合作学习有一定的了解,但因诸多方面的原因未能实施;甚至有少数教师忽略学生感受,只顾自己的教学任务,学生是否真正熟悉知识,真正理解数学内容老师一概不管。对于这些情况我们更加推行数学学习合作模式,改变过去的教育方法。比如,老师可以在课前利用网络、书本来进行备课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学校也可组织教师共同学习合作模式,增强教师对合作学的认识,了解其重要性。最后实现在课堂上有效开展合作模式学习。

(二) 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

学生在学校接触最多的人是老师,总的来说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学习任务较为重要,学生的压力也是较大的,这便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应在课下多接触学生,了解每位同学的特长。与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在现在的教学状况来看老师大部分都是较为严厉的形象,导致学生有问题时因为畏惧心理不敢去问老师,也不敢去与老师交流。长期处于这种情况下,学生的积极性严重受挫,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会渐渐消失。老师应主动接近学生,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尊重學生。比如,当老师所教班级人数较多时,可以采用分组模式,每组设定一位小组长,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学习,在课后也可小组一起学习。老师可以布置学习任务,小组内相互协作学习,老师作为引导,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能力,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提升合作能力。

(三) 尊重学生

在过去的教育模式中,许多教师开展活动时往往忽略学生在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将自己认为是活动的主体,使学生无法积极参加活动、失去兴趣、厌恶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根据现状做出相应的改变,将学生作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自身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当教师发现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产生问题时,应客观看待,主动为学生讲解,因材施教,可以显著提升学习效果。老师在对学生评价时应从全方面进行评价,看到每位学生的优点,最大的提升积极性,以达到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合作能力的目的。

四、 结论

总而言之,随之时代的进步数学的应用也越来越广,对于数学的理解能力也越来越高。对于这种新型的学习模式,是教育的进步也是师生沟通的桥梁。有利于提升学生自我价值的认识。同时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活跃的氛围,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以数学为核心来培养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陈长尊.试论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学习,2014,(05).

[2]黄慧群.“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科教文汇,2015,(05).

作者简介:徐新科,江苏省无锡市,无锡市藕塘中学。

猜你喜欢
应用策略初中数学
浅析微课视角下的初中物理教学研究
水平井钻井技术及其在石油开发中的应用探析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