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零售业态变迁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2018-06-29 11:29曹雅琪
宿州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零售业业态变迁

曹雅琪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蚌埠,233030

1 相关研究与问题提出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消费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引擎”,而零售产业在促进消费的过程中具有特殊地位,是扩大内需的重要着力点。因此,研究零售业态的变迁,不仅有利于零售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拉动消费,从而稳定区域经济增长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流通体制改革以来,无论是在业态规模、发展速度,还是组织业态创新、现代化水平提升以及对国民经济贡献等方面,零售业态都走过了跨越性的发展历程:业态特征从初期的单一业态发展为后来的多业态并存;从2009年起,网络零售如淘宝、京东等开始迅速发展;从2012年起到今天,我国开始促进线上线下的融合来进行零售业的全渠道整合。近几年来,为了顺应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以零售产业为代表的服务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城乡消费市场日趋繁荣。零售业态在指引生产、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特别是网络零售业态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纵观国内外文献发现,诸多学者早已开始关注零售业态变迁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零售轮理论、零售手风琴理论、真空地带理论、调整理论、正反合理论、零售生命周期等理论的提出,分别从不同的视角阐述了零售业态发展的规律。关于零售业态变迁的原因及其过程也是许多国内学者关注的重点。方虹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消费需求以及消费方式的改变,新业态随之不断涌现[1]。鲍观明和叶永彪通过构建一个零售业态变迁的综合模型,系统地解释了零售业态变迁的动因[2]。为进一步分析零售业态变迁的过程,夏春玉和巧旭辉在产业组织SCP范式的基础上,加入政府规制因素,通过构造拓展的SCP框架来具体分析这一过程[3]。

零售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零售产业实证研究的方向之一,Colin Williams认为,零售业对地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积极效应不仅不能被忽视,而且应该把零售业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工具,提升它的地位[4]。Victor Aguirregabiria等人指出零售业作为当代都市经济的一个主要构成要素,提供了很多工作岗位和机遇,并在都市生活的发展中表现出了重要的作用[5]。Feyzan Erkip等人指出以消费为导向的城市生活,不仅增添了零售部门在城市生活中的活力,而且使其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作用[6]。李宝仁利用计量经济学中协整的方法,通过构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长期和短期方程,研究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7]。涧涛将1978—2007年间的零售额和国内生产总值分别进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零售产业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确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但是二者不存在稳定的因果关系[8]。仇荀、刘小宁通过运用投入产出表建立投入产出模型,研究了黑龙江省批发和零售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9]。李先军将面板数据模型和聚类分析法相结合进行分析,认为江苏省各市的零售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既与区域经济总量的大小有关,也与零售产业发展的层次有着密切关系[10]。

综上所述,以上文献多侧重于零售业态变迁或演化的研究,或者研究零售业与经济增长关系。作为研究零售产业发展的一个独特视角,零售业态变迁对区域经济增长又有怎样的影响?本文将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构建中国零售业省级面板数据来估计和检验二者的关系。根据结论,希望能够为我国零售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2 相关概念界定与机理分析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零售业态的概念

“业态”一词起源于日语,起初是指店铺的营业形态,后来渐渐被拓展成经营形态的意思。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以超级市场为代表的新业态的逐渐发展,这个词语也相应被译传到中国。对于“业态”,在初级阶段我国并没有清晰的定义,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强化,“业态”的概念不断得到明确,并逐渐代替了“零售类型”或“零售种类”等词语。“零售业态”是指由于消费需求的不同,零售企业所形成的经营形态也具有差异性,如百货商店、超市、便利店等。随后,这一概念得到人们认可并开始被广泛使用。

2.1.2 对业态变迁的理解

“变迁”,原意是事物情况或阶段的变化转移。在制度经济学的范畴中,“变迁”则是指制度之间的转换或交替。将这个概念衍生到零售业态的交替与替代上来,那么零售业态变迁的含义就是由于经济、社会、文化等零售业环境的变化,使得零售业在商品组合、价格设定、销售方式等方面也相应发生改变,这样最后会导致零售业态的形式趋于多样化,并且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零售业态的变迁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的必然产物,可以真实反映该国家或地区的综合发展程度,并且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2.2 相关理论与机理分析

零售业态变迁理论从不同角度可分成很多类别,从广义的层面,主要可划分为循环理论、冲突理论、环境理论和综合理论四大类。本文通过梳理,得到了表1。

在生产与消费中,零售业发挥着桥梁与纽带的作用,而零售业态的变迁与发展对生产和消费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这两个层面,即从生产和消费两个视角对零售业态变迁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机理进行分析。

表1 零售业态变迁理论梳理表

2.2.1 有利于区域生产

如果商品的生产规模与零售规模协调发展,能充分发展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反之则会导致资源的浪费,进而导致使用的低效率;零售业态合理的变迁会促进资本周转,缩短资本周期,提升运营速度,提高利用效率;零售业态的变迁会导致商品信息流通的变化,生产者则可以根据市场变化,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图1 零售业态变迁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2.2.2 促进区域消费

首先,零售业态变迁会影响消费方式的变化;其次,零售业态变迁会使所提供的消费信息发生改变,进而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开拓市场,吸引潜在的消费群体,最大化满足消费需求,有利于消费者习惯、观念、行为的进步;最后,零售业态的变迁也会影响消费者偏好的改变,比如商家做宣传性广告、优惠等措施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偏好。

零售业态变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是量的层面的影响。根据量的层面来看,零售业态变迁对社会生产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源于生产与消费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不仅有利于区域财政收入、生产总值的提高,而且有利于贸易规模与社会就业的扩大等,这些既有利于区域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也有助于区域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张。

3 我国零售业态变迁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3.1 变量选取、模型构建与数据来源

3.1.1 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为考察我国零售业态变迁的经济溢出效应,本文根据古典经济学和零售业态变迁的相关理论并结合王海波、文魁等的方法[11-12],将零售业态变迁的衡量指标引入Cobb-Douglas生产函数,假设其衡量指标为幂函数,并以乘积的形式计入,则表达式为:

Y=ALαKβSγRζEη

(1)

其中,Y是地区生产总值,作为被解释变量,S为连锁零售企业商品销售额,R为连锁零售企业年末零售营业面积,E是连锁零售企业年末从业人数,K为物质资本变量(本文使用省级年度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来衡量),L为劳动力变量(用各省年度财政教育经费总额来衡量),A表示技术进步因素。参数α、β、γ、ζ和η代表弹性,且0<α、β、γ、ζ、η<1,0<α+β+γ+ζ+η<1,对函数两端同时取对数,转化为:

lnY=lnA+αlnL+βlnK+γlnS+ζlnR+ηlnE

(2)

假设短期内,各区域科技水平和自然资源状况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那么由上述理论模型(2)便得到下面的模型:

lnYi,t=β0+β1lnLi,t+β2lnKi,t+β3lnSi,t+β4lnRi,t+β5lnEi,t+vi+ui,t

(3)

其中,β为待估计系数,v代表固定效应模型下不随时间变化的量,u是随机效应模型下的残差项。

3.1.2 数据说明与来源

本文构建了2006—2015年中国大陆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并分为东、中、西部三个地区,分别进行检验。本文所有数据均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

3.2 实证检验与分析

本文运用Stata11.2首先对全国数据进行固定和随机效应回归分析,接着分别对东、中、西部三大区域进行了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回归。结果呈现于表2。

表2 各变量回归结果

注:*、**、***分别代表着变量在10%、5%和1%的水平上显著,括号里是各变量回归系数的t检验值。

根据所得的结果,可以观察到大部分变量均在不同的水平下显著,这与本文的预期一致。具体分析2006—2015年我国零售业态变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可得到:

首先,固定效应模型的连锁零售企业商品销售额的系数为正数,这表明绝大多数地区的连锁零售企业商品销售额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此外,东、中、西部地区的连锁零售企业商品销售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相对均衡,并没有因三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只是由于西部地区相对于东、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零售产业本身也相对较弱,从而连锁零售企业销售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弱。

其次,全国(包括三大地区)连锁零售企业年末零售营业面积的系数均为负数,表明连锁零售企业年末零售营业面积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连锁零售企业年末从业人数的系数除了西部地区外都为正数。

再次,无论是全国还是东、中、西部地区,物质资本和劳动力资本变量均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也符合原始的C-D生产函数理论和经验。

最后,通过对比可以发现,零售业态的变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在三个地区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在东、西部地区,变量的显著性较低,而在中部地区显著性却较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东部地区零售业态基本成型,零售行业发展相对成熟,所以其经济溢出效应不明显,而西部地区则是由于其经济发展的特殊性所导致的;另一方面,中部地区恰好相反,零售业态发展不合理,仍存在着业态结构比例失调、同质化严重等问题,这时零售业态的变迁,特别是合理的业态结构,其经济效应就显得较为明显。

4 结论与建议

整个零售业态的变迁同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可以通过连锁零售企业商品销售额、年末从业人数与地区生产总值的关系反映出来,而连锁零售企业年末零售营业面积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则能够表示实体、网络零售业态变迁的经济溢出效应。因此,本文通过构建2006—2015年中国31个省份和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基本得出:从总体上来说,我国零售业态合理的变迁可以有效促进区域的经济增长和发展,但网络零售业态的变迁与区域经济增长的正相关关系在渐渐加强,而实体零售业态变迁与其的正相关关系却在慢慢减弱。据此,在遵循其发展规律的同时,为促进我国零售业态变迁的合理化,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4.1 推动零售业的多业态发展

促进零售业从单一业态经营向多业态经营的转变。首先,遵循零售业态变迁的客观规律性是前提。其次,在这个过程中,明确目标走向至关重要,一方面,要实现该区域上的业态布局合理化,避免出现由重复建设和盲目发展导致的同质化、产品结构单一的现象;另一方面,消费者需求是零售业态产生和发展的源泉,要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经济化、休闲化和便利化等消费需求,要加快零售业向多业态转变。最后,各零售业态是按阶段依次进入市场并逐渐发展起来的,但新业态的出现并不是对市场上原有业态的否定,而是随着经济发展的深度与广度的延伸,对市场空间的一种补充。这种多业态并存现象能够有效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是零售业态发展的基本趋势。

4.2 优化实体零售业态

实体零售业面临着经营成本上升、销售和利润下降的窘境,除此之外,过度投资、激烈竞争、消费者消费习惯变更、消费大环境低沉等多重原因都让实体零售业在未来发展道路上举步维艰。要使实体零售业摆脱困境,需经过1.0到4.0四个阶段:1.0阶段即为招租联营模式,零售只是为购物提供场地,这是一种房地产式的商业;2.0阶段主要为提供商品价值,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加强与厂家之间的联系;3.0阶段目的在于提供场景价值;4.0阶段是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并结合金融资源优势,打造精准服务和价值生态链。基于此,要想不断优化实体零售业态,实现可持续发展,实体零售业必须尽快适应新环境,从客观和主观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方可顺利走出困境。

4.3 积极培育新兴零售业态

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能体现全方位、全品类、全时段、高效率、低费用等特点的新兴业态也将成为主流。新兴业态发展迅速,有集消费、休闲、工作于一体的“新型商业”;有方便购买、快速购买的“无重复商店”;有通过移动网络进行交易的“全功能超级市场”等。不仅要充分发挥以百货店为代表的传统零售业态的重要作用,而且要积极发展新兴业态,使其成为流通领域的新的增长点。

4.4 实现线上线下对接,促进新零售发展

因为网络零售业态与实体零售业态之间有着必然的替代关系,网络零售业态的兴起对实体零售业态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但是,具有多样性特征的消费需求也决定了实体零售业态不会完全被网络零售业态所代替。零售业正在从传统的价格型消费转向价值型、体验型消费,新消费时代需要新零售模式。因此,零售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努力促进实体、网络两种零售业协同发展,实现线上线下和物流的紧密结合,为线上线下消费群提供全渠道、全品类、全时段、全体验服务,并满足人们随时随地、随心所欲的全方位需求。

参考文献:

[1]方虹.零售业态的生成机理与我国零售业态结构调整[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1(10):1-4

[2]鲍观明,叶永彪.零售业态演变规律的综合模型构建[J].财贸经济,2006(4):1-5

[3]夏春玉,巧旭辉.中国零售业30年的变迁与成长[J].市场营销导刊,2008(6):11-22

[4]Colin C Williams.Rethinking the Role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 in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A British Perspective[J].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1996,3(1):53-56

[5]Victor Aguirregabiria,Pedro Mira,Hernan Roman.An Estimable Dynamic Model of Entry,Exit,and Growth in Oligopoly Retail Markets [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7(50):449-454

[6]Feyzan Erkip,Omur Kizilgun,Guliz Mugan.The role of retailing in urban sustainability:The Turkish case[J].European Urban and Regional Studies,2012(8):10-15

[7]李宝仁.我国零售市场发展与国民经济增长关系的数量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0(2):14-17

[8]润涛.零售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统计教育,2008(10):3-6

[9]仇荀,刘小宁.黑龙江省批发和零售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分析[J].理论探讨,2011(6):102-105

[10]李先军.零售业对江苏省区域经济増长的影响[J].经济视角,2013(11):52-55

[11]王海波.我国零售业态演化的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6:100-108

[12]文魁,谭永生.把握规律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J].宏观经济,2005(2):3-5

猜你喜欢
零售业业态变迁
发挥示范功能,探索数字助农新业态
唤醒街区想象力:多元业态赋能创意社区
这15种新业态、9 个新职业“拍了拍你聪明的小脑瓜”
40年变迁(三)
40年变迁(一)
40年变迁(二)
清潩河的变迁
零售业 餐饮业 到底谁模糊了谁?
效率才是新零售业本质
场景营销视野下的零售业O2O模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