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间歇训练对网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干预

2018-06-29 11:29马海峰
宿州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间歇高强度耐力

杨 锐,马海峰

1.宿州学院体育学院,宿州,234000;2.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上海,200438

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是一种短时间内进行全力、快速、爆发式的训练技术[1],目前被广泛运用于田径、游泳、拳击、足球和自行车等运动项目的训练上,而且都取得了很好的训练效果。本文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运用高强度间歇训练法对网球队运动员进行训练,并测定和分析实验后各项身体素质指标(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和灵敏度)的变化,探讨高强度间歇训练在提高网球运动员身体素质上的作用,为间歇性训练法在网球运动员训练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1 样本、器材与指标

1.1 实验样本

选取24名网球运动员,其中男20名,女4名,并随机分为两组:间歇训练组(实验组)和常规训练组(对照组),每组各12名。所选样本的基本情况如表1。

1.2 实验器材

跑步机、体重计、电子脉搏器、坐位体前屈仪器、羽毛球、网球拍、网球、吸汗带、大盘线、秒表、瑜伽垫、卷尺、绳梯等。

1.3 测试指标

4 s快跑、3×10 m往返跑、12 min跑、坐位体前屈、上手扔羽毛球、网球场七点跑5次。

表1 样本的基本情况

注:可克托莱指数=体重/身高×1000。

2 实验控制与实验方案

2.1 实验控制

第一,在不训练期间不允许做强度比训练大的运动,防止影响训练效果。第二,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训练进度、训练内容、训练时间和其他设备条件都在同一水平上。

2.2 实验方案

2.2.1 高强度间歇训练

对实验组采用高强度间歇训练法训练,具体计划如下。

(1)第一天(灵敏+柔韧):快速抢球×3(3组,7 min);转身接球(8个球)×4(3组,中间不间歇,8 min);底线正反手击球(5 s左右)×5(4组),组间歇20 s,待心率170~180恢复到120~130,以慢跑的形式捡球一次为积极性休息(25 min);绕双打边线慢跑10圈,然后进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胸大肌、背阔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小腿三头肌等主要肌肉进行静力性牵张拉伸10~30 s×3组(10 min)。

(2)第二天(速度+柔韧):行进间30/60 m计时跑×3次×2组,次间歇20 s,组间歇90 s(10 min);侧向连续横跨步+直线冲刺练习×3次×3组,强度为80%~85%,心率170~180,待心率恢复到120~130,接下来的次间歇110 s(7 min);蛇形环绕+侧垫步+侧向绕×3×3组,强度为80%~85%,心率170~180,待心率恢复到120~130进行接下来的次间歇110 s (15 min);绕操场慢跑2圈,对主要肌肉进行静力性牵张拉伸10~30 s×3组(12 min)。

(3)第三天(耐力+柔韧):底线正反手空拍与击球结合(10 s左右)×8×4组,组间歇90 s,休息时,调整呼吸,及时擦汗,小口喝水,心率170~180,待恢复到110~120(20 min) ;正反手击球+截击+高压×8×4组,组间歇90 s,心率170~180,待恢复到110~120(25 min);绕双打边线慢跑10圈,对主要肌肉进行静力性牵张拉伸10~30 s×4组(10 min)。

(4)第四天(力量+柔韧):挥空拍发球×30次×8组,组间歇25 s(15 min);平击球(每区10球)×9组,前4组组与组之间做俯卧撑推起击掌15个,自重半蹲起20个;后4组组与组之间做俯卧撑推起击掌10个,自重半蹲起15个,组间歇时间为90 s(20 min) ;负重半蹲起(70 kg/8+80 kg/6+90 kg/5)×1,共2组,组间歇3 min(10 min);腹肌、背阔肌练习,20~25次×1,共3组,组间歇90 s(10 min) ;绕双打边线慢跑10圈,对主要肌肉进行静力性牵张拉伸10~30 s×3组(10 min)。

(5)中间间歇三天。

2.2.2 一般性间歇训练

对照组采用一般性间歇训练法训练,具体计划如下。

(1)第一天(灵敏+柔韧):两人抛接球练习×3次×2组(7 min);两人抛接球练习(8个球)×3×3组(8 min);底线正反手击球×5×4组,打完到后面排队(25 min);绕双打边线慢跑10圈,对主要肌肉进行拉伸(10 min)。

(2)第二天(速度+柔韧):(重复快跑20 m+变姿势跑)10×3×3组(12 min);(跟脚+正向一进一出+侧向一进一出+分腿垫+转髋+两步一换脚+30 m冲刺跑)×3×2组(20 min);绕操场慢跑2圈,对主要肌肉进行拉伸(12 min)。

(3)第三天(耐力+柔韧):底线正反手击球×6×5组(12 min) ;中线击球+正反手截击×4×6组(13 min) ;高压球×3×4组(10 min);底线左右跑动接球(30个球)×1×2组(10 min),打完到后面排队;绕双打边线慢跑10圈,然后对主要肌肉进行拉伸(10 min)。

(4)第四天(力量+柔韧):展体俯卧撑×20×2组(8 min);(向上纵跳+单脚跳)×15×2组(12 min);发球(每区两个球)×30×2组(20 min);深蹲×6×5组(15 min);背肌、腹肌练习20~25次×1×4组(10 min);绕双打边线慢跑10圈,对主要肌肉进行拉伸(10 min)。

(5)中间间歇三天。

3 结果分析

实验数据用统计软件Excel和SPSS 19.0进行处理,其中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完成,所有数据均用(x±s)表示。

3.1 速 度

4 s快跑测量。经过t检验(表2),可得出4 s快跑项目实验前的P>0.05,说明在实验前对照组和实验组网球运动员速度指标在同一水平上,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对照组实验前后的P>0.05,说明对照组没有出现明显差异。而实验后对照组与实验组的P<0.05(P=0.042),说明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实验组实验后P<0.01(P=0.00),说明实验前后出现显著性差异,高强度间歇训练能明显提高运动员的速度。

表2各组速度变化与比较x±s

类 别人 数4 s快跑对照组实验前1223.83±1.35对照组实验后1225.16±1.60实验组实验前1223.49±1.65实验组实验后12 26.69±1.52△△#

注:△△P<0.01,与实验组实验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实验后相比。

3.2 灵敏性

3×10 m往返跑测量。经过t检验,可得出3×10 m往返跑,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前的P>0.05,说明无明显差异,两组在同一水平。实验后对照组与实验组的P<0.05(P=0.015),说明两组在实验后出现明显差异。对照组实验前后比较,P>0.05,说明该组实验前后无明显变化。实验组实验前后比较,P<0.01(P=0.001),有显著差异(表3)。说明高强度间歇训练对3×10 m往返跑及爆发力练习有明显的训练效果。

表3各组灵敏性变化与比较x±s

类 别人 数3×10 m往返跑对照组实验前1210.63±0.80对照组实验后1210.15±0.72实验组实验前1210.51±0.70实验组实验后12 9.47±0.35△△#

注:△△P<0.01,与实验组实验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实验后相比。

3.3 耐 力

3.3.1 有氧耐力

12 min跑测量。经过t检验,可得出12 min跑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前的P>0.05,说明无明显差异,两组在同一水平上。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后的P>0.05,说明两组在实验后没有出现明显差异。对照组实验前后比较,P>0.05,说明该组实验前后无明显变化,常规训练的效果不明显。实验组实验前后比较,P<0.05(P=0.036),有显著差异。说明高强度间歇性训练对12 min跑有明显的训练效果,即提高了运动员的耐力。

表4各组有氧耐力变化与比较x±s

类 别人 数12 min往返跑对照组实验前121.89±124.57对照组实验后121.98±197.13实验组实验前121.89±166.94实验组实验后122.06±215.22#

注:#P<0.05,与实验组实验前相比。

3.3.2 无氧耐力

网球场七点五次跑测量。经过t检验,网球场七点五次跑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前的P>0.05,说明无明显差异,两组在同一水平上。实验后,对照组与实验组的P<0.05(P=0.028),说明两组在实验后出现明显差异。对照组实验前后比较,P>0.05,说明该组实验前后无明显变化,常规训练的效果不明显。实验组实验前后比较,P<0.01(P=0.004),出现显著差异。由此可以看出,对照组训练前后无明显差异,而实验组有明显差异,说明高强度间歇训练明显能提高网球场七点五次跑的训练效果。

表5各组无氧耐力指标变化与比较x±s

类 别人 数网球场七点五次跑对照组实验前1294.70±7.93对照组实验后1292.30±5.33实验组实验前1295.10±6.15实验组实验后1286.80±4.92△△#

注:△△P<0.01,与实验组实验前相比;#P<0.05,与运动对照组相比。

3.4 力 量

上手扔羽毛球测量。经过t检验,可得上手扔羽毛球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的P>0.05,说明无明显差异,两组在同一水平上。实验后对照组与实验组的P>0.05,说明两组在实验后没有出现明显差异。对照组实验前后比较,P>0.05,说明该组实验前后无明显变化,常规训练的效果不明显。实验组实验前后比较,P<0.01(P=0.00),出现显著差异。由此看出,对照组训练前后无明显差异,实验组有明显差异,说明高强度间歇训练能提高运动员的上手扔羽毛球的爆发力。

表6各组力量指标变化与比较x±s

类 别人 数上手扔羽毛球对照组实验前127.20±0.20对照组实验后127.39±0.26实验组实验前127.10±0.21实验组实验后127.60±0.25△△

注:△△P<0.01,与实验组实验前相比。

3.5 柔韧指标

坐位体前屈测量。经过t检验,坐位体前屈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前的P>0.05,说明无明显差异,两组在同一水平上。实验后对照组与实验组的P>0.05,说明实验组实验后没有出现明显差异。对照组实验前后比较的P>0.05,说明对照组实验前后无明显变化,常规训练的效果不明显。实验组实验前后的P>0.05,没有显著差异。说明间歇训练和常规训练对坐位体前屈都没有明显的训练效果。

表7各组柔韧指标变化与比较x±s

类 别人 数坐位体前屈对照组实验前1212.55±2.67对照组实验后1212.75±2.53实验组实验前1212.57±2.66实验组实验后1212.80±2.02

4 讨 论

采用高强度间歇性训练法对网球运动员进行训练,目的是为了克服运动员比赛中体力的大量消耗,提高机体抗疲劳能力,以利于网球运动员技术的发挥,防止因体力不支导致比赛失败。

4.1 间歇性训练对运动员速度的影响

采用4 s快跑进行速度训练,实验组实验后运动员的速度有明显的提高(表3)。在许多体育运动项目中,“速度是关键”[3],速度越快,赢得比赛的几率就越大,平时重视对速度的训练,比赛中就能掌握主动权。而高强度间歇性训练能明显提高机体的肌力、肌耐力和肌爆发力[4],因此,在提高网球运动员速度的训练中可以采用高强度间歇性训练。

4.2 高强度间歇性训练对运动后灵敏的影响

选用3×10 m往返跑训练运动员的灵敏性,实验后实验组灵敏性有明显的提高(表4)。运用高强性间歇训练法进行长时间的训练,能够提高运动员身体的灵活度[5]。网球运动中折返跑较多,比赛时往往因一个脚步的不到位或者离球的距离不适导致失分;而且在网球比赛中常常在击球的瞬间运用假动作,这就需要有犀利的观察力和准确及时的反应能力。有研究表明,间歇性低氧训练可有效增强脑组织和神经系统的抗缺氧能力,可提高机体在缺氧条件下正常心理的反应能力[6],从而提高运动员的灵敏性。

4.3 间歇性训练对运动后耐力的影响

耐力训练分别采用12 min跑和网球场七点五次跑测量,实验组实验前后的P<0.01(表5、6),说明实验前后有明显差异。也就是说,有氧和无氧耐力训练都有很好的效果。运用低氧间歇性训练,采用低氧仪器探究该训练法对耐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间歇性低氧训练对有氧代谢能力的提高有积极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间歇低氧训练可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有利于氧的传送[7]。而且高强度间歇耐力训练使骨骼肌线粒体摄氧能力增加,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增加[8]。在网球比赛长时间对打中,不仅要有氧耐力,还要有无氧耐力,只有如此,运动员才能充分发挥出技能。

4.4 间歇性训练对运动员力量的影响

运用上手扔羽毛球训练运动员的力量,实验组实验后的P<0.01(表7),出现显著差异,说明间歇训练对提高运动员爆发力有明显的训练效果。已有研究表明,高强度间歇性训练在提高网球运动员上肢带肌、躯干肌和下肢带肌等肌群力量方面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常规的速度力量训练方法[9-10]。

5 结 论

在为期两个月的高强度间歇训练实验后,通过比较、分析网球运动员相关身体素质指标的前后变化,得出如下结论:

(1)常规训练在维持网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在提高网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上,效果不明显。

(2)高强度间歇训练对网球运动员身体素质指标(柔韧除外)均有大幅度的提高,训练效果明显。

(3)高强度间歇训练对网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提高,要优于常规训练法,可广泛应用于网球日常训练中。

参考文献:

[1]李正荣,董久奎,杨洁.强化性间歇训练法在体育院校网球专选课的作用及其运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9(2):71-73

[2]周海雄,郑建岳,许强.网球运动员体能与心理训练手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20

[3]万敏凤,郭康健.间歇训练法在短跑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体育世界,2015(5):85-86

[4]张明海,杨明杰,王少南,等.大强度间歇性训练提高战士体质的研究:体能训练方案的研究[J].广后医学,1994,11(4):22-27

[5]侯敬峰.散打训练中间歇性训练法的应用价值[J].当代体育科技,2013,28(3):24-28

[6]陈耕春,蒋明朗,黄东.间歇性低氧训练对脑组织及神经系统的影响[J].体育科学,2001,21(3):66-69

[7]施朝阳.间歇性低氧训练对耐力能力的影响[J].湖北体育科技,2009,28(5):560-561

[8]梁丰,王磊,曹震宇,等.高强度间歇性耐力训练对大学生心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4,29(6):436-438

[9]马威.快速力量对网球正手击球动作速度影响的实验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4:17-19

[10]王瑞元,苏生全.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451

猜你喜欢
间歇高强度耐力
间歇供暖在散热器供暖房间的应用
高氮型高强度灰铸铁的铣削试验
拿什么拯救自己——浅谈高强度压力下的自我调适
高强度汽车焊管用冷轧窄带钢开发生产实践
多面好手 倍耐力全新Cinturato P6
管群间歇散热的土壤温度响应与恢复特性
高强度合金结构钢与高强度铝合金防护层的耐霉性研究
间歇精馏分离喹啉和异喹啉的模拟
间歇导尿配合温和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30例
3000m跑,锺练耐力和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