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的创新人才培养 与评价模式探究

2018-07-06 10:20刘长安陈世廷彭俊英廖宗林
祖国 2018年9期
关键词:教学探究教学创新人才培养

刘长安 陈世廷 彭俊英 廖宗林

摘要: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教育,使青少年了解必要的科技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创新方法,树立科技思想, 崇尚科技精神,這是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目标,也是科学技术发展对未来人才素质的需求所在。从信息技术创新教育的角度对教学创新、科技人才培养、优化教学评价进行探究,提出:培养自学创新意识和能力,启迪学生思维火花;建构创新人才跟踪教学评价的平台;构建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探索中学与高校接对子等方法进行教学创新,培育新时期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创新 人才培养 教学探究

教育应体现时代性、开放性和全面教育性的特征。新时代教育创新,迫在眉捷。教学方法应避免 “填鸭式”的灌输, 本着在学中创造, 创造中学的原则, 采用旨在启发和引导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方法。如:发现教学法、讨论教学法以及暗示教学等等。同时,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推动创新能力发展的有效捷径。所以,创新教学才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基础教育开展创新, 教学创新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而不是传统教育去刻意追求知识的获取量。为此,教育创新与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自学能力,启迪学生思维

爱因斯坦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 应当始终放在首位, 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只有交给学生一把“金钥匙”, 使学生掌握了自学能力, 才能在社会大有作为, 在我们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作用。教师提出问题, 使学生心中有疑问, 再给他们一定的自学时间, 让他们带着问题自己看书、思考, 在掌握概念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学能力。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时, 应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适当选择自学内容, 内容太简单引不起学生自学的兴趣, 内容太难会降低学生自学的信心, 自学内容应由易到难, 逐步提高。二是教师让学生自学, 决不是放任不管, 而是让他们有目的的自学。开始, 教师应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他们通过自学应掌握哪些内容, 然后通过提问或讨论的方式加以纠正和巩固, 经过一段时间后再逐步使用。另外应告诉学生, 在自学过程中, 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这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不会思考, 不会学习。自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启迪学生的思维, 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二、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的评价平台

教育部已经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的培养计划”,倡导要实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以创新、优化人才培养的模式革新面对教育。因此,引入该理念使教学活动的利益相关方在考察受教育者时,在校培养效果情况及其毕业后的持续个性发展拥有了衡量尺度。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促进学校在建构新型教育质量的监控体系和助推教育改革的深化,指明了方向。

三、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

(一)学生学业的评价

对选拔的优秀生、综合素质的测评、奖学金的评定等制度要进行改革,使之符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推行对学生全面考核,知识、技能、动手能力、综合素质的评价。如学校可以试着举行没有标准答案的考试,用40 %的试题有标准答案; 60 %的试题没有标准答案,并且是开卷考试。没有标准答案的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应变与创新的能力,没有对与错,只有好与不好之区分。

(二)学生创新素质的评价

1. 评价的内涵

一是创新的精神。培养创新精神是体现素质教育的宗旨和时代特征的重要工作任务,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首要工作任务。评价学生的创新精神,主要考核其创新意识、探究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二是创新的能力。评价学生创新能力要考核、分析其综合实践的能力、表达的能力和组织策划协调的能力。

三是创新的人格。评价学生的创新人格,要考核分析学生的创新意志、创新思维和合作的意识程度。

四是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开展创新实践活动,主要看:参与创新活动的次数,在创新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和获得的奖励等等。

(三)让社会进行评价

当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后所反映出来的培养结果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情况下,或者严重滞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和问题时,学校要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培养方案、培养途径进行调整,使之适应时代的需求。

四、去功利化,化解“出口”矛盾

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目的不是只看重升学,而要对热爱科学并具备一定科技创新潜质的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进行早期挖掘和定点培养。要保证创新人才培养过程和结果的去功利化,才能正常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

五、探索普通中学与高校对接

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是普通中学和高校共同承担的责任。因此,普通中学与高校应携手努力,深度合作,增强沟通的深度和次数,相互了解不同阶段的人才培养方法模式,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规律,强调因材施教,才能更加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有序,为创新人才培养增添一条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谢遵国.教育创新与人才培养[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2,(12).

[2]李风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初探[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2,(12).

[3]戴跃伟,唐玉斌,王树利.基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反馈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

[4]尹忠,顾红.创新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构建[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

[5]杨明名.对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5,(10).

[6]娄元元.高中和大学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思考[J].基础教育,2014,(03).

[7]刘盾.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14.

(基金项目:本文为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17年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市级重点课题)“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跟踪评价研究”(渝教基发[2017]22号,编号:35)的阶段性成果;作者单位:重庆市忠县忠州中学校。)

猜你喜欢
教学探究教学创新人才培养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中职英语口语互动教学探究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