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广告设计在新媒体环境下的转型探讨

2018-07-09 01:20王昱
大观 2018年5期
关键词:互动性转型新媒体

王昱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时代已悄然到来。传统广告设计模式,因其投放的针对性差、传播单向性、设计时间不足、投资少等局限性,发展步伐缓慢。而现代传媒技术求新求变,不断突破,以满足用户个性化、追求即时互动性、高投资回报率的需要,正引领传统广告设计模式快速转型。通过分析传统广告设计的发展瓶颈,并结合新媒体创新带来的技术优势,提出广告设计在新技术环境下成功转型的对策,旨在为广告设计者提供必要的借鉴,尽快做出自身调整,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广告设计;互动性;转型

新媒体,指的是数字技术在信息传媒中应用所产生的新模式与新形态,它不同于报刊、广播、电视等旧媒体。随着现代信息科技的日新月异,新媒体呈现出数字化、互动性、虚拟性、网络化的特征。新媒体的传播模式与形态,主要以网络为主,这使信息以极快的速度向外发送。新媒体的传播终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已出现在手机、掌上电脑等便携设备上。大众由以往单纯接受信息,转向分享信息并予以评论,表现出新媒体的快捷性、交互性和虚拟性,同时还可以利用各种软件毫无痕迹地修改文本、图片、声音、影像并制作出逼真的信息。新媒体的发展及其逐渐替代旧媒体已成定势。

一、广告设计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發展瓶颈

在传统媒体环境下,广告设计的关注点仅是“广而告之”的产品本身,其定位的受众只是某一类特定的人群,他们在性别、职业或年龄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但是在广告的接受上不易找出受众的共同特征。由于广告设计锁定的对象不定,广告传达到的用户仍是大众化,而不是分众化和小众化,这使得传统的广告设计模式,长期以来忽视客户的需求和反馈,单方面盲目地向受众灌输产品的信息,不利于获悉顾客对产品的反馈,也不清楚市场的具体定位,不利于广告传媒的精准营销,广告的社会效果不佳。

传统广告设计的大众化传播模式无法掌控目标群体的个体信息,广告设计者未能直接知晓受众群体的特征以及消费倾向,要想收到客户的反馈,不得不被动地等候客户拨打电话或发递邮件,这样一来,即使得到了用户的意见,也已经滞后,商客之间的联系就容易脱节。在信息爆炸的年代,正是因为传统广告设计缺乏以受众为中心的思维,忽视了受众需求和反馈的重要环节,旧媒体的萎缩与解体已呈现必然趋势,同时也是传统广告设计在新媒体环境下遭遇的致命瓶颈。

新媒体的网络性带来了广告信息的海量性、共享性和即时性。通过新媒体技术,广告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大量投放,这完全摆脱了旧媒体在数量、载体和时效上受到的局限。事实上,不仅信息更新的频率过快,而且受众已经习惯了用极短的时间快速扫读每条广告信息。广告的泛滥进一步加剧广告商对广告质量的把控,只求消费者对信息一目了然,不在乎广告设计自身的价值,刻意减少对广告设计的资金投入,导致广告设计者只求数量,不注重质量的不良倾向。以高产为首要目的,广告设计者被迫在有限时间内制作广告,无力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及对生活的感悟投射到广告设计上,在有限的时间内突出产品,扩大产品效益,这才是广告者当务之急。广告的商业性取代了艺术性,最终明显降低了广告的质量,使广告设计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能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这需要引起我们的警觉。

二、传统广告设计可以利用的新媒体优势

当前新媒体受到广告商追捧,其主要原因在于其自身承载的广告精准投放方式,以及具有分众个性化、即时互动性和高效的优势。

准确细分受众群体,有助于加强广告设计的针对性,使其更为精准、更为高效地投放广告。比如,现在不少手机软件,如一点阅读,可以通过浏览者点击的信息,把握浏览者的阅读喜好,准确地将类似的信息源源不断地呈现给浏览者。广告设计也可以采取相同的模式定制化消费者的喜好,将消费者多次选择的同类产品收集入数据库,通过软件量化分析和预测消费者可能在意的类似产品,为不同消费者定制不同的广告设计方案,然后相对准确地向消费者投递类似的产品的广告,促进消费者对类似产品的消费。这就需要广告设计软件在技术上给予支持,这是新媒体环境下科技的创新力带来的好处。

新媒体环境下,个性化的广告设计作品易于产生和受众之间的实时互动,显著提高受众购买的冲动。广告设计者要围绕信息的即时性传递,准备设计素材并设计与受众同步沟通的环节,通过受众反馈把握当下产品自身的优势和缺陷,有针对性地重新对产品进行二次包装,结合产品的特性和用户需求,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产品,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打开产品的销量,实现广告商的商业动机。即时性和互动性,缩短了广告设计者对产品自身局限的了解周期,有助同步了解受众内心的想法,帮助用户实现满意的消费。

新媒体技术实现了广告设计的精准营销模式,一定程度上削减了传统媒体对广告投放的浪费,最大化广告商的投资收益。精准广告设计投放,避免了传统媒体模糊宣传与实际营销收益预期值相悖的欠缺。新媒体互动性下,用户注册数、页面访问量和点击量、链接页面数、页面停留时间等受众参与度的数据决定着广告营销的转化率,而高转化率意味着高回报。新媒体广告设计营销的结果,容易形成特定的观众群,有助于提升品牌知名度,把受众转化成顾客。新媒体采用的优质数据可以为广告设计营销做效益评估,可以为商家检验所定制的市场策略是否有效。新媒体环境下的市场营销无法脱离数据,对广告媒体来说更是如此。传统广告设计必须从中吸取经验与教训,走向自我更新与蜕变之路。

三、传统广告设计的转型策略

传统广告设计,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如果不更新自身的设计理念,必然被市场竞争所击败。为了在浩瀚的广告商海中开辟求生之路,传统广告设计者必须秉持新媒体的运作思路,跟进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广泛借鉴新媒体的优势技术,包括但不限于采用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满足信息消费者的细分需求、实时发布广告信息。

传统广告设计有必要突破操作模式,在创意设计环节融入交互性的元素,重要突破点在于调动受众的关注点,尤其在受众群体中间普及接受信息的互动媒体终端,可以用优惠券、体验券、红包等多种激励手段吸引受众下载互动应用程序,调动其参与交互的积极性。而受众对于新媒体终端的常态化使用则是交互创意成功实施的前提。如笔者为腾讯视频原创的明星网友互动类真人秀《约吧!大明星》设计的logo,以丰富炫目的色彩和质感渲染出欢快娱乐的节目氛围,彩条、云朵等元素增添了整体造型的动感,而漂流瓶则点明了帮网友实现心愿的节目主题。该设计荣登中国泛娱乐指数盛典“中国网生内容榜 - 网络节目榜top10”。 在节目中,素人通过各种渠道向“万事屋”诉说自己的烦恼和心愿,以一个明星为“核心”并作为“万事帮帮主”,来邀请他的朋友们一起帮助素人完成心愿。这档综艺节目的高收视率,正是传统广告设计通过找准受众关注点,即围绕受众解决烦恼、了却心愿的主题设计广告创意,借助新媒体终端有效调动了观众的参与积极性,是成功投放娱乐圈的一个应用。对于腾讯视频和其用户而言,这个创意毋庸置疑是双赢的。

在新媒体环境下,尽管广告创意的价值地位日益没落,但是新媒体营造的文化氛围仍能捕获了不少受众群体。以年轻化、好奇心、喜欢思考为特性的受众群体,倘若设计出的创意符合他们的理念,他们就会乐意接受新事物。广告设计有必要重塑创意的文化价值,以这些群体的心理特征主导他们对广告设计内容的关注。又如2017年由腾讯视频Live Music、MTV 联合主办的亚洲金曲大赏选用的广告设计,从Logo到海报,整套视觉包装以金属质感的抽象造型为内核,展现出前卫新锐的设计风潮,与最具时尚型的音乐作品相辅相成。该广告设计的创意成功使盛典当天在线观看的人数达到618万。就该广告设计而言,文化创意的价值,不再拘泥于音乐本身,而是借助年轻人的偶像和特色造型的话筒,引起青年音乐爱好者对金曲视听盛宴的高度关注。融入文化创意于广告设计,是再现广告设计风采的有益尝试,既满足了受众群体的猎奇心态,又为产品本身创造恰到好处的包装。

对于广告设计,要兼顾多个方面的考量元素,既要恰当表达出其最根本的内涵,从内容上针对创意的受众有的放矢,提高创意质量,又要将主要表现手法运用得恰到好处。这对延长广告创意活跃期大有裨益,甚至让广告创意在过了活跃期后,仍留给受众深刻的印象。在广告创意创作阶段,不但要把握产品特有属性,还要精准切入受众的关注点,才能创造广告商和客户双赢的局面。

众所周知,广告设计重在创意。对于广告设计者而言,在亲临新媒体主导的时代,要善于利用新媒体技术既有的优势,以受众的实际需求和心理特征为关注点,巧妙地推广普及受众对媒体终端的使用,在设计创意中融入各种文化元素,调动受众的参与性,增强与受众的分享互动环节,增加受众群体的同时也为商家盈利,在新媒体环境下走出囧境,成功转型,取得新成就、新收获。

参考文献:

[1]樊幸,張道海.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新设计研究[J].包装世界,2016,(03):110-111.

[2]刘珊珊.经典广告创意理论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生存与延伸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6,(28).

[3]丛珩.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广告行业期刊的生存现状与发展路径研究[J].出版发行研究, 2017,(01):57-60.

[4]王婧.新媒体语境下户外互动广告的设计创意特性及应用[D].湖北美术学院,2010.

作者单位:

北京潜意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互动性转型新媒体
学龄前儿童科普类书籍设计的多维互动性表达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玩转表演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物”化的空间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